鄭州兒童醫院(450000)王麗娟
擴張型心肌病(DCM)是指原發性一種心肌病,一側或者雙側的心腔擴大且伴隨心肌肥厚,產生充血性的心力衰竭,臨床常表現為心衰、心率失常等,威脅患兒生命健康[1]。目前臨床進行小兒DCM治療時常予以護理干預措施,為明確其護理效果,我院針對性選取2011年7月~2016年7月收治的90例小兒擴張型心肌病患者臨床資料分析,作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1年7月~2016年7月收治的90例小兒擴張型心肌病臨床資料分析,患兒家屬均簽署知情同意書,本次研究的方案經醫學倫理委員會的批準,根據護理方式的不同,分為對照組(45例)和研究組(45例)。對照組男女比例25:20,年齡1~11歲,平均(5.23±1.15)歲;病程2個月~4年,平均(1.39±0.82)年。研究組男女比例24:21,年齡2~12歲,平均(5.76±1.27)歲;病程3個月~4年,平均(1.41±0.93)年。兩組基線資料(P>0.05)具可比性。
1.2 納入及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符合WHO
附表1 兩組心臟功能恢復情況(±s)

附表1 兩組心臟功能恢復情況(±s)
注:組間比較,aP<0.05。
分組(n) LVEF(%) CO(L/min) SV(ml)對照組(n=45) 42.71±8.19 4.27±1.05 50.32±8.65研究組(n=45) 56.91±8.38a 5.55±1.01a 62.29±8.17a t 8.1294 5.8936 6.7486 ap <0.05 <0.05 <0.05

附表2 兩組患兒家屬護理滿意度[n(%)]
診斷DCM標準,具良好依從性;排除標準:特異性心臟擴大者,心功能不全者,無法進行有效溝通者。
1.3 方法 對照組行常規護理,主要有用藥護理、住院環境護理、飲食護理等;研究組行全面護理干預,具體為:①護理人員對患兒及家屬進行健康教育,幫助其了解疾病相關知識,緩解患兒家屬緊張、憂慮情緒;②護理人員采用親切溫馨語氣與患兒溝通,安撫其負面情緒,并進行語言鼓勵安慰,提高患兒治療依從性;③予以患兒飲食護理,指導患兒家屬幫助患兒攝入少鹽食物,多食新鮮瓜果,預防大便干燥;④嚴密監測患兒臨床癥狀,若出現水腫現象,護理人員應幫助患兒保持皮膚干燥、衛生,同時予以局部按摩,防止褥瘡發生;出現咳痰、咳嗽情況,予以適當吸氧處理;⑤護理人員指導患兒家屬正確用藥方法,按時按量予以患兒藥物服用,對藥物不良反應予以及時處理;⑥保證患兒充足睡眠,指導其適量運動。
1.4 觀察指標[2]觀察兩組心臟功能恢復情況,包括心輸出量(CO)、射血分數(LVEF)以及每搏輸出量(SV)指標;比較兩組患兒家屬護理滿意度,自制調查問卷,總分為100分,分數在60分以下為不滿意,60~90分為滿意,90分以上為非常滿意。
1.5 統計學方法 本研究數據均以SPSS17.0統計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正態計量資料采用(±s)表示,計數資料組間率比較采用 檢驗,計數資料用例數[n(%)]來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t 檢驗,P <0.05為差異具統計意義。
2.1 比較兩組心臟功能恢復情況 研究組心臟功能各項指標評分均較對照組高(P<0.05),見附表1。
2.2 比較兩組患兒家屬護理滿意度 研究組總滿意率顯著高于對照組(P <0.05),見附表2。
小兒DCM屬于臨床常見心臟病,其主要發生機制為感染、中毒或遺傳,臨床治療多以控制心律、糾正心衰為目的,從而提高患兒生活質量[3]。小兒DCM治療過程中常配合護理干預措施,可有效提高治療效果,因此本研究現就采用此方法取得的臨床效果進行分析,旨在為其治療提供循證依據。
本次研究中,研究組心臟功能各項指標評分均較對照組高,研究組總滿意率顯著高于對照組,此研究結果與翟曉文相似[4],表明護理干預措施的應用通過對患兒用藥、飲食、心理等多方面護理,有效改善患兒治療依從性,提高患兒家屬相關疾病知識知曉性,緩解患兒家屬心理壓力,有效促進臨床治療效果提高以及患兒家屬護理滿意度提升[5]。小兒DCM患兒由于年齡關系,對事物接受度不強,極易發生治療不配合現象,護理人員在臨床護理過程中運用溫馨親切用語鼓勵安慰患兒,可有效提高臨床治療依從度,并樹立其治療信心[6]。護理人員通過和患兒家屬積極主動溝通,對其進行健康教育,提高患兒家屬疾病知曉度;并向其介紹醫院醫療水平,可有效樹立患兒家屬治療信心,緩解其心理壓力[7]。而且護理人員通過飲食指導,使患兒得到充足營養攝入,并且有效減少鹽攝入量,指導其多食果蔬,也能有效緩解患兒大便干燥問題。小兒DCM病程較長,用藥時間也較長,護理人員通過藥物護理干預囑咐患兒定時定量服用藥物,減少漏服或停服現象;當患兒出現不良反應時,及時予以干預措施。對于出現水腫患兒進行皮膚干燥、衛生,予以定時局部按摩處理,防止褥瘡的發生;對于患兒四肢厥冷癥狀予以適當保暖護理;對呼吸困難及咳痰咳嗽患兒幫助其調整體位,予以吸氧措施改善缺氧狀況[8]。此外,護理人員叮囑患兒保持充足睡眠時間,定期清潔病房,保持房間適宜濕度和溫度,將感染性兒童進行分室居住,預防病情加重。研究受各種因素影響,未對診斷結果及預后作詳細分析,需再行進一步研究。
綜上所述,采取護理干預措施應用于小兒DCM臨床治療過程可有效提高患兒心臟功能恢復效果,減輕患兒及家屬的負面情緒,從而提高患兒家屬護理滿意度,具有臨床推廣和應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