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春艷++賈立超
摘要:針對仔豬黃痢發病原因、臨床特點等進行了分析,介紹了中西醫結合法治療仔豬黃痢的方式及效果。
關鍵詞:中西醫結合治療;仔豬;黃痢
中圖分類號:S858.28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7-273X(2017)010-0025-01
仔豬黃痢又稱為早發性大腸桿菌疾病,主要是由一定血清型的大腸桿菌引起的一種多發于初生仔豬的急性傳染病,大腸桿菌病能形成腸毒素,極易導致自主發病及快速死亡。仔豬黃痢發病急,致死率高[1]。發病后短時內死亡,糞便黃且稀,檢查過程中會發現敗血癥及腸炎等癥狀,嚴重影響仔豬的生長發育。
1 發病特征及臨床表現
1.1 發病特征
仔豬黃痢主要分為繼發性黃痢及原發性黃痢2種。原發性仔豬黃痢主要由于天氣炎熱或寒冷,濕氣較重,豬圈內衛生條件不達標,較為潮濕及陰暗,缺乏通風及光照,或由于母豬分娩后乳頭清潔不及時導致大腸桿菌感染,且由于新生仔豬免疫力及抵抗力低導致仔豬黃痢出現并快速傳播。
繼發性仔豬黃痢發病因素主要與母豬的健康狀況有關,當母豬分娩時處于衛生條件差、潮濕及陰暗的環境下導致產道受到感染,子宮內膜出現炎癥,圍產期氣候變化快等因素導致仔豬黃痢的發生。仔豬黃痢具有發病急、病情變化程度快及復發率高、死亡率高等特點。
1.2 臨床表現
發病后仔豬出現腹瀉癥狀,糞便呈黃色水樣或漿狀,糞便中含有凝乳小片,患病仔豬安靜且無力,吸吮過程中表現虛脫,肛門松弛,當捕捉仔豬時,其肛門會反射性噴出水樣稀便,腹瀉過程中仔豬尾部及后肢等部位會粘上部分糞便及豬毛,最后結痂,身體出現快速脫水及消瘦的狀態,若不及時進行有效治療會導致衰竭甚至昏迷死亡的現象出現[1]。
2 中西醫結合治療方式及預防措施
2.1 中西獸醫結合治療
針對仔豬黃痢實施中西獸醫結合的方式進行治療,主要以消炎、抗菌、補液、母豬及仔豬聯合治療及全窩給藥的方式進行治療,西醫治療方式:根據仔豬的疾病程度及體重進行給藥,給予3 mg/kg慶大霉素實施肌肉注射治療+灌服補液鹽+維生素B1、B12及維生素C等進行增強免疫力的治療,2次/d,連續治療3 d。中醫治療方式:給予仔豬中藥方劑進行治療,2 g紅糖+5 g白頭翁+0.5 g黃連+2 g地榆+3 g龍膽草等中藥,用水煎制的中藥湯水灌入塑料針筒中對仔豬進行灌服,1劑/d,2次/d,連續治療3 d。西醫治療方式具有消炎、抗菌及增強免疫力等功效,中醫治療方式具有活血補氣、解毒消熱、瀉火解毒、清熱燥濕、殺菌消炎及增強抗病能力的功效[1]。
2.2 預防措施
在飼養的過程中應做好豬圈的環境衛生及消毒工作。針對即將生產的母豬應隔離在一個干凈衛生的環境中,在母豬分娩后應每天定時為母豬實施護理及清潔乳房工作。對已經發病的仔豬進行隔離,避免傳染,發病初期立即對全窩豬給藥預防,主要給予仔豬新霉素、金霉素及氯霉素等抗菌藥物。針對經常發病的地區,應在臨產前一個月給母豬注射大腸桿菌腹瀉K88等三價滅活疫苗;全窩豬采用慶大霉素注射液肌肉注射。對病情較為嚴重的仔豬給予腹瀉康+氧氟沙星注射液混合+少量葡萄糖液肌肉注射進行治療。
3 小結
針對仔豬黃痢實施中西獸醫結合治療的方式進行治療能達到一定的效果,同時注意豬圈的清潔衛生及消毒處理,能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仔豬黃痢的發生,一旦發現仔豬出現黃痢應迅速進行隔離并給予全窩豬預防治療,減少由于仔豬黃痢導致的損失。
參考文獻:
[1] 吳瑞通.中西獸醫結合防治仔豬黃白痢[J].福建畜牧獸醫,2012,34(5):59-6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