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慶偉
摘要:分析了建立重大動物疫病防控長效工作機制可以從形勢、預防、監測體系、監督執法、應急反應、追溯體制和基礎建設等幾個方面著手,并給出了合理化建議。
關鍵詞:動物疫病;責任制;監測體系;預警
中圖分類號:S855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7-273X(2017)010-0042-02
隨著我國畜牧業經濟的快速發展,一些重大動物疫病和人畜共患病不斷出現,防控難度逐漸增加,新的疫病又不斷發生,使養殖業面臨著風險,給動物疫病的防治工作帶來嚴峻挑戰,也成為制約畜牧業生產發展的最大障礙。因此做好重大動物疫病防控工作,有效避免疫病的發病率和死亡率,使一些傳播快、流行面廣、危害性大的動物疫病得到有效控制是當前畜牧業經濟穩定發展的基礎和保證。為進一步做好新形勢下重大動物疫病防控工作,現就構建重大動物疫病防控長效工作機制進行分析探討。
1 分析形勢,提高認識加強防疫法制責任
按照國務院確定的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對本轄區動物防疫工作的總體要求,加強動物防疫責任體系建設。建立健全的免疫工作責任制、疫情報告責任制、監督執法責任制、應急處置責任制、動物防疫責任追究制等,整體構建動物防疫工作責任體系。實行動物防疫工作目標管理考核制度,市、縣、鄉三級政府之間、畜牧獸醫監管部門之間與規模養殖企業之間簽訂動物防疫目標管理責任狀,明確目標,落實責任,多層次全力抓好重大動物疫病防控工作。完善動物防疫工作業績考核獎懲機制。各有關部門要認真履行職責,密切配合,共同做好重大動物疫病防控工作。對在動物疫病防控工作中機構落實不到位、人員落實不到位、經費落實不到位、責任落實不到位、制度落實不到位的,實行責任追究制度。
2 堅持預防為主,做好防控免疫管理工作
2.1 實施重大動物疫病強制免疫制度
縣鄉鎮政府應當履行職責,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動物防疫法》要求,組織本管轄區域內飼養動物的單位和個人做好強制免疫工作,做到鄉不漏村、村不漏組、組不漏戶、戶不漏畜禽,努力確保重大動物疫病100%免疫密度。
2.2 做好免疫抗體監測
縣(市、區)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負責本轄區的免疫抗體監測,對抗體水平達不到規定要求的及時加強免疫,努力確保應免畜禽免疫抗體合格率達到80%以上,市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負責對縣(市、區)的免疫抗體水平定期抽檢,以利于提高免疫工作的質量和效果。
2.3 建立完善免疫臺賬和檔案制度
以鄉(鎮)為實施主體,以行政村為單位,建立健全畜禽戶口檔案,做到動態管理制度。每個村由村防疫員具體負責,對養殖場(戶)畜禽的出欄、補欄、免疫、死亡、無害化處理等情況建立臺賬。規模養殖場由該場防疫人員負責建立免疫臺賬和檔案。
2.4 建立動物防疫電子管理系統平臺,實行網絡化管理
動物防疫網絡化建設工作是當前動物防疫工作的一件大事,是從根本上提高動物防疫管理水平的現代化管理手段。各級畜牧獸醫行政管理部門應按動物防疫網絡化建設工作實施進度,嚴格實行主管領導負責制,層層建立動物防疫網絡化建設工作責任制,切實將各項工作落到實處。
3 強化疫情監測體系,實行科學預警
3.1 完善村級動物防疫員選用、培訓、績效考核
進一步強化村級動物防疫員責任制,即村級動物防疫員既承擔防疫職責,又承擔疫情信息報告職責,還承擔養殖信息統計職責,真正實現突發重大動物疫情的“早發現、早報告、早確診、早處置”。同時,建立疫情檔案,做好登記管理工作。
3.2 堅持疫情監測制度
充分發揮市、縣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的作用,加大監測頻率,擴大監測范圍,對縣、鄉鎮牲畜屠宰場、活禽經營市場、中小規模養殖場等重點地區的畜禽實行定時監測制度。及時統計監測結果,分析疫情科學預警預報。
3.3 信息的報送和管理
做好規模養殖場信息、獸醫實驗室動物免疫抗體監測信息、疫情信息、免疫工作進展等動物防疫信息的報送和管理。及時統計監測結果,分析疫情,科學預警。
4 加強監督執法體制建設,實現規范執法,落實責任
4.1 建立動物衛生監督與檢疫監管責任制
通過印發宣傳資料和防疫責任告知書、簽訂責任狀、加強監督檢查等方式,進一步強化對管理者的責任管理。建立動物衛生監督與檢疫監管責任制和責任追究制,明確各責任主體的監管責任和工作職責,落實任務,責任到人,嚴格執行誰檢疫誰負責,誰監督誰負責的工作紀律,對監管工作中出現的問題,嚴格按規定實行責任追究。
4.2 規范動物衛生監督執法行為
對動物飼養、屠宰、經營、隔離、運輸以及動物產品生產、經營、加工、貯藏、運輸等各環節進行全方位監管;實現強制監管到位。
5 加強應急反應體制建設,實現有序應急
5.1 完善應急預案并強化責任
市及各縣(市、區)不斷完善本級的《突發重大動物疫情應急預案》、《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治應急預案》、《人畜共患病防治應急預案》等應急預案,并制訂好各種應急預案的具體工作方案。
5.2 加強應急隊伍建設
市及各縣(市、區)建立健全應急預備隊伍,定期開展應急演練,加強應急知識培訓,提高對突發疫情的應急反應能力。
5.3 提高應急效率
各級政府建立重大動物疫情防控指揮部,強化應急指揮系統建設,健全應急指揮機構,一旦發生重大動物疫情,迅速啟動應急預案,及時采取果斷措施,嚴格按照“早、快、嚴、小”的原則處置疫情,防止疫情擴散蔓延。
5.4 做好防疫物資儲備
按照重大動物疫情應急預案有關規定,做好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等重大動物疫病疫苗、消毒藥、消毒器械、防護服、動物尸體袋、應急燈、口罩、手套、膠鞋、診斷試劑等防疫物資儲備,落實防疫專項儲備金,確保應急所需。
5.5 建立各部門協作機制
在重大動物疫病防控工作中,在政府的統一領導下,相關部門應積極配合,相互交流信息,做好各項防范工作。
6 加強防疫追溯體制建設,實現全程監管
6.1 做好動物免疫標識佩戴工作
推進豬、牛、羊耳標佩戴工作,耳標佩戴率達到100%,開展牲畜耳標信息錄入、識讀及疫病可追溯體系建設工作,逐步實現動物及其產品從生產源頭到餐桌的全程監管和疫病追溯。
6.2 加強追溯體系建設檔案管理
建立養殖檔案和防疫檔案是實現動物及動物產品質量安全和疫病可追溯管理的基本手段。建立畜禽養殖場和畜禽養殖戶的畜禽防疫檔案,要確保防疫檔案、養殖檔案和牲畜耳標信息的有效銜接,提高養殖生產過程的透明度,實現全程監管,從源頭上確保動物產品質量安全。
7 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提高動物疫病防控能力
7.1 加強動物防疫冷鏈設施建設
建立健全市、縣、鄉、村冷鏈體系,確保疫苗保存運輸條件和疫苗質量。各縣(市、區)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應配備相應冷庫、冰箱、冰柜等冷鏈配套設施;鄉鎮畜牧獸醫服務站應配備有冰箱、冰柜和相應的冷藏箱。
7.2 加強疫情測報網絡建設
進一步完善市、縣、鄉、村疫情監測和報告網絡體系,特別是要健全村一級疫情測報員隊伍建設管理。建設好市、縣(區)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獸醫監測實驗室,更新補充儀器設備,配備專業監測人員,使其具備常見疫病的診斷、科研能力,能結合本地區實際情況開展動物疫情調查,指導動物疫病的預防、控制和撲滅計劃的實施。
7.3 推進鄉鎮畜牧獸醫服務站基礎設施建設項目
每個鄉鎮站應有辦公用房、配備冷藏設備(2~8 ℃冰箱、-20 ℃冰柜等)以及必要的采樣、消毒和防護等設備,并建立完善的各項規章制度。
7.4 建立無害化處理設施
各縣(市、區)要建立一個動物及其產品無害化處理場所,并配有無害化處理設備。各規模養殖場要建立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設施,以切斷動物疫病傳播途徑、有效防止動物疫病繼續傳播。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