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衛東
摘 要:加強對外墻防滲漏施工質量的控制,是施工人員在建筑外墻進行施工的過程中一定需要加以重視的必要環節。通過對外墻防滲漏施工技術的合理使用,在建筑施工成本的合理控制的前提下,使用新型施工材料,進而使建筑外墻具有的防滲漏性能得到保障。本文將會以建筑外墻滲漏的部位和原因的探究作為出發點,并進一步對建筑外墻防滲漏施工技術的應用與對策進行探討。
關鍵詞:建筑外墻;防滲漏;施工技巧
中圖分類號:TU767 文獻標識碼:A
1.建筑外墻滲漏的原因
1.1墻體的自身裂縫。
導致建筑外墻出現裂縫的關鍵環節便是混凝土剪力墻的澆筑步驟,如果施工時出現振搗不實便會導致墻體強度不足,導致裂縫的出現使墻體內部出現滲漏裂縫;又例如施工中選擇墻、板兩部分共同進行澆筑,使得墻體沉實時間不足,導致墻體出現沉實縫隙。又或者在進行混凝土養護環節時,忽略了對混凝土外墻的養護工作,在出現高溫天氣時,會由于內外墻體之間的溫差不一導致裂縫的出現。除此之外,當墻體的養護沒有一個足夠的時長時,混凝土墻體會發生收縮導致裂縫的出現。
1.2外墻面抹灰層的裂縫
外墻抹灰層裂縫的出現是由于進行墻體結構工程建設時,因為難以把控精確的垂直度,導致了在外墻找灰抹平時,有些部分偏厚,致使墻體裂縫出現幾率激增,從而提升了墻體出現滲漏的幾率。
1.3填充墻砌體磚的裂縫
在進行混凝土砌筑環節中,使用豎向透風砂漿導致墻體收縮系數大,密實程度和墻體強度不足;又或者在砌筑施工的過程中,沒有保持磚體表面的濕潤進行施工;又或者砌筑操作存在問題,在外界溫差變化以及荷載變動等要素的影響下,導致砂漿收縮,裂縫出現。
1.4外墻施工中留下的各種孔洞處理不當
在進行外墻部分的施工時,會使用到模板穿墻螺桿、懸挑腳手架等,導致墻體表面存在大量孔洞,尤其是使用穿拉桿在剪力墻上留下的孔洞,如果不采取恰當的措施對這部分孔洞進行封堵,也有可能導致裂縫的出現。
2.建筑外墻防滲漏施工技術
2.1框架結構墻體的施工
如今,框架梁下與砌體交接處,是跨架結構外墻出現滲漏、開裂等問題的常見部位。所以在開展防滲漏施工時應著重觀察墻體找平層中的空鼓、裂縫、滲漏通道、施工孔洞滲漏或者陽臺角落滲漏等等,主要采取的防滲漏施工手段有以下幾種:
在施工準備階段中,要對工程中使用的砌磚材料質量進行嚴格的檢驗。根據《砌體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GB50203-2002)規定,選用的砌磚的各項指標應為:抗壓強度不得低于5MPa、砌磚的干燥收縮值不得超過0.5mm/m、砌磚出釜后進行養護的時間不得少于28天;使用加氣砼砌塊進行施工前要保證磚體內部含水量不得超過15%(如果是粉煤灰砌磚可以控制在20%以內),從而避免由于砌磚本身質量問題導致裂縫的出現。在砌磚正式用于施工前,要采取標準規范的存放手段和措施開展砌體堆放,并就可能出現的降雨天氣做好應急預案;與此同時,對于建筑梁體、柱體、墻體等拉結筋部分進行安設的過程中,使用科學合理的結構設計,確保工程質量。使用揉壓法進行墻體砌筑施工,揉壓法的操作流程為放置磚塊之前涂抹一鏟灰,并在放置磚塊后進行揉壓,從而確保豎向和水平方向的縫隙中砂漿的密實程度;在開工之前,要根據砌筑施工的相關要求,保持磚體的濕潤;在開展砌筑施工的過程中,要將不同類型和規格的砌塊進行分別施工砌筑,不得出現多種類型砌塊混合施工的情況。在施工過程中每天砌筑的墻體高度控制在1.5m以下,在離梁底約200mm左右處的砌筑線需要靜置一周左右,在確保砌體基本穩定后,使用相同材質的小規格砌體與原本砌體之間呈60°~75°角擠緊頂牢;在開展頂磚施工的過程中,要保證砌體之間密實程度,從而確保工程質量。在進行框架聯接部位的施工中,要在砌筑前保持施工部位表面平整干凈,隨后使用配比為1∶1的水泥砂漿進行涂抹,水泥砂漿厚度控制在0.05cm左右,保證縫隙的密實程度,避免在不同結構的交接位置出現滲漏通道。
2.2外保溫層的施工
①應該選用性能可靠的玻璃纖維網格布以及帶有熱鍍鋅的鋼絲網,在確保鋼絲網搭接長度足夠后,方可將鋼絲網進行布置,并對其采取防腐措施。
②強化網格的安裝要位于建筑窗框周邊和尖角部位,以便于分散預應力。
③在建筑結構極易出現變形的部位設置變形縫。
④為了讓抹灰和保溫層的黏粘強度得到保障,在進行保溫抗裂保護層施工過程中,其需要的抗裂砂漿應該采用優質的強化抗裂藥劑加入其中。
⑤進行保溫層部位的抹灰施工,要分為兩次完成施工,首次要根據樓層劃分施工,其抹灰厚度要位于2mm~4mm,在首層抹灰結束后,等待加入抗裂劑的砂漿凝固后,開始進行鋪頂網的安裝,在鋼絲網安裝質量經過檢驗通過之后,開始進行二次抹灰施工,第二次的抹灰施工要求力度大,以避免砂漿表層出現縫隙,并強化砂漿層與鋼絲網之間的粘結效果;兩次抹灰的厚度相加要控制在5mm~7mm。
2.3外墻裝飾面層的施工
再進行外墻部分的抹灰施工之前,要對基層部分進行處理;首先,清理掉松散物體、浮塵以及臟東西,進而使砂漿對墻面的附著力得到增強,然后保持墻體表面的濕潤,將墻體表面的濕潤程度控制在13%上下,從而避免由于基層可能吸取部分抹灰層中的水分導致墻體表面裂縫的出現;允許的情況下,可以在抹灰流程之前通過水泥漿將墻體表面拉毛,這樣會使建筑結構層表面砂漿的附著力更強;在墻體表面初步風干后進行檢查。在抹灰施工結束后,要進行防水防曬等處理措施,并進行墻體的養護工作。在外墻部分進行裝修施工前,要保持裝修材料表面干凈整潔,進行清洗后方可用于施工;對底部抹灰層的空鼓情況進行檢查,如果空鼓面積200cm2以上,厚度在20mm以下,高度15mm以上均存在滲漏的可能,必須采取措施進行修補,修補施工結束后,方可開始進行外墻的裝飾施工。
進行施工時,保證好黏結砂漿的飽滿度需要重點注意;其中,塊料四周留縫宜6mm~10mm,通過勾縫器的使用先行將黏結砂漿勾嚴溜實,再摻用素水泥漿,之后將黏結砂漿的表面進行二次勾縫,凹入程度不能太深,以構成圓弧形平縫的最終效果為宜;要嚴格控制勾縫深,以1.5mm~2mm為宜;勾縫完畢后要注意濕潤養護,密縫擦縫不得遺漏;拆架前應全面仔細地檢查灰縫飽滿度。在涂料飾面施工前,應選用與涂料相匹配的膩子和封底涂料(如彈性涂料);對墻基體的含水率保持一個嚴格控制范圍,原則是小于等于8%,對基線找平封閉所選用的外墻專用膩子應該符合主要幾點:性能指標合格、透氣性良好、能夠與保溫系統形成配套。 由于通過提高砂漿密實度、增強抗滲能力的方式可以使裂縫出現的幾率降低,所以在進行涂料飾面施工時,通常要進行3次的分別抹壓:①底層,則待EPS板檢查合格后,選用聚合物抹面砂漿薄抹,厚度控制在2mm~3mm,然后在翻包網格布及門窗口、大角等部位,將增強網格布壓入砂漿中,以不露出為準;②壓網層,則先將大面積的網格布鋪平,無皺褶,然后由中間向兩邊用高標號的水泥砂漿壓抹,并注意養護;③面層,則是在壓網格布砂漿濕潤狀態下,再用砂漿壓抹一次即可。
結語
通過全文論述,我們可以明確,高層建筑的外墻滲漏作為常見的質量問題,需要在施工前后都要報以足夠的重視,并通過相關措施進行防治和解決。這不僅需要防水設計的科學合理,更是在其貫徹在施工的過程中,通過質量管理的加強,以遵照施工規范為前提做到精益求精。采用優秀的施工工藝和新型建筑材料,同時優化改進相關的施工措施,進而使高層建筑的外墻滲漏問題的出現保持在一個可控制的范圍之內。
參考文獻
[1]高麗雪.建筑外墻防滲漏施工技術的幾點思考[J].中國房地產業,2011(3):55-57.
[2]孫利.如何做好建筑工程施工技術管理工作[J].科技傳播,2011年(4):32-3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