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蕓蕓 陳麗珊 陸麗華
摘 要 目的:分析預選衛生士官生的臨床教學現狀,探索科學的臨床教學方法。方法:回顧分析東方肝膽外科醫院肝外四科2013-2016年對86名預選衛生士官生的臨床護理技能培訓工作,總結士官生基本情況、個人學習體會和教學效果。結果:結論 通過改善教學方式,分步驟強化訓練,建立幫帶互助小組,營造學習氛圍,臨床帶教教員耐心示教、關心愛護學員,嚴格教學管理,激發學員學習意愿,隨著不斷的護理實踐,提高學員們的臨床操作水平。
關鍵詞 預選衛生士官 教學 護理 臨床實踐
中圖分類號:G420 文獻標識碼:A
軍隊預選衛生士官生是著眼于基層衛生崗位需求、為適應全軍深化士官教育改革需要而培養的軍隊基層衛生人員,是推進院校轉型的需要,也是戰區部隊履行軍事衛勤使命的需求。我院為第二軍醫大學第三附屬醫院,自2013-2016年承擔軍隊預選衛生士官生的培訓任務。筆者所在的肝外四科為護理操作技能培訓基地,參與帶教4批共86名預選衛生士官生的臨床技能教學工作,面對這個特殊的教學對象,我們在教學模式上進行了探索和改進,取得較好成效,現總結如下。
1教學對象和方法
1.1對象
來自全軍86名預選衛生士官生,均為男性,年齡17-24歲,平均年齡(19.80€?.51)。學歷本科5人,大專20人,中專18人,高中41人,初中2人。其中5人曾接受過檢驗、護理等醫療相關知識的培訓,其余均無任何醫學基礎。
1.2培訓方法
在第二軍醫大學護理學院接受護理理論知識授課后,進入臨床技能培訓課程,分別完成無菌操作、生命體征測量、氧氣吸入、藥物抽吸、皮內注射、皮下注射、肌肉注射、靜脈輸液、心肺復蘇等操作的學習及實踐,臨床實踐時間為每周1-2次,每次4個學時。培訓結束后,對全體學員進行考核,采取四級制評判成績,即90分以上為優秀,80-89分為良好,60-79分為合格,60分以下為不合格。通過三個月的學習后,全體學員考核全部合格,取得較好教學效果。
2調查方法
為掌握預選衛生士官生的基本情況,了解培訓效果,進一步提高教學培訓質量,在課程結束后,使用自行設計的調查問卷,采用無記名方式進行調查,共發放86份,回收86份,回收率為100%。應用SPSS17.0統計軟件包,采用百分率進行統計學分析。
3結果
3.1預選衛生士官基本情況和學習目的
衛生士官來自軍區各部隊,其主體是戰士,89.53%在基層連隊服役,10.37%來自軍區機關。文化程度以中專高中為主,占68.6%,大專及以上占29.07%,初中文化2人,占2.33%。51人學習目的為適應部隊建設需要,占59.30%,32.56%的士官生出于自身發展為目的,有7人占8.14%僅為換個新環境。(見表1)。
3.2預選衛生士官生學習體驗
學習中最大的壓力來源于學習聽不懂占47.67%,37.21%的士官生害怕操作練習;學習中被認為困難的內容依次為靜脈輸液(39.52%)、無菌操作(37.22%)、心肺復蘇(13.59%)、各類注射術(9.3%)。遇到不懂問題75.58%的士官生選擇直接向老師提問,39.53%的士官生認為今后工作最有幫助的的操作為心肺復蘇,而最易接受的教學方式為先講解后演示占65.12%。(見表2)。
4教學特點
(1)兵種廣泛,來源各異。預選衛生士官生是來自軍區各部隊的炮兵、裝甲兵、步兵、通信兵、特種兵等各兵種,從表1可以看出,其主體是戰士,89.53%在基層連隊服役,10.37%來自軍區機關。而對于學習目的,59.30%的士官生認為出自于部隊建設需要,有32.56%的士官生認為出自于自身發展需要,而8.14%的士官生認為培訓學習僅僅為了換個新環境。相對于護理學生來說,預選衛生士官生們普遍年齡偏小,或者是初中、高中畢業后進入部隊參軍,中專、大專以上畢業者只有43人,其中僅有5人接觸過醫療相關專業知識,其余均無任何醫療護理基礎。對醫療衛生相關知識均通過護理學院集中授課完成,理論知識學習繁重,通過短時間的集訓,進入臨床技能學習,從零開始,學習壓力大。
(2)學習興趣不同,壓力來源各異在臨床技能實踐學習中,47.67%學員覺得最大的壓力來自于課程聽不懂,對理論知識的理解欠缺制約其對于臨床實踐技能的練習。37.21%的學員害怕進行操作練習,連續的理論知識和操作技能的聽不懂、練不會將會造成其對醫療相關知識的興趣下降,11.63%的學員覺得相關學習在部隊工作甚至日常生活中沒有實用價值,3.49%的學員表示對此不感興趣。這些原因必將限制其對相關知識的理解及掌握程度。在護理技能的學習實踐中,39.53%的學員認為最困難的部分是靜脈輸液操作,原因在于步驟多,無菌操作要求高,特別是有創的穿刺操作對學員自身的心理素質是一項考驗。擔心穿刺不成功、進針后不知道如何行針、害怕被穿刺者疼痛、擔心出血后處理等等因素都嚴重影響學員們對操作的練習。而無菌操作對無菌觀念要求高,年輕男學員們大多缺乏女孩子的細心和對無菌區域劃分意識,37.22%的學員認為無菌操作是學習過程中最難掌握的部分。心肺復蘇的教學過程中,學員們表現了濃厚的興趣,通過帶教老師的講解,學員認識到這項操作能在危機時刻為患者的生命帶來轉機,通過自我練習能夠提高操作效果,但實施不當將也會造成不良后果,13.95%的學員覺得此項操作最困難。出乎筆者意料的是,僅9.3%的學員認為各種注射術是在所有護理技能中是最困難的,他們表現出了對注射技術的認同,認為注射無痛技術、穿刺成功率的高低是衛生士官生技能水平的反映,更愿意在實踐中增加注射術的練習,而且相對比于復雜繁瑣的靜脈輸液,注射技術顯得簡單易于掌握。
(3)處理問題成熟,心理健康水平較高從表2可以看出,在臨床護理技能的實踐中,遇到不懂得問題時,絕大多數的學員會選擇立即提問,75.58%的學員選擇問臨床帶教教員,11.63%的學員會選擇馬上問同學,11.63%的學員會自己查閱資料書籍,這說明學員們學習熱情高,對于學習中遇到的疑問會積極尋找解決途徑,這與胡靖宇等的研究一致,表明其整體心理健康水平較高,可能與部隊環境及工作性質有關,在遭遇應激事件時,更多趨向于選擇成熟的應對方式解決問題。僅1人占1.16%的學員選擇回避、退縮等不成熟的應對方式。endprint
5討論
5.1操作講解生動形象,通俗易懂
區別于護理學生系統的理論授課,預選士官生接受的是相對集中、內容廣泛的理論學習。在進行護理技能實踐之前,若未對操作目的、注意事項有進一步的學習,將制約學員們的技能實踐效果。在第一次演示無菌技術時,教員未及時了解學員們的掌握進度,直接進行演示后,所有學員表示沒有看懂,更沒有記住步驟。教員適時調整教學方法,首先與學員們一起回顧無菌技術的原則、區域劃分、無菌和清潔、污染的概念,并采用情景模擬的方法,模擬外科換藥時物品的準備、操作流程、操作目的等,用生動的案例和淺顯易懂的語言幫助學員們理解和掌握。
5.2先整體示范,后分解步驟講解,手把手教學
預選士官生非醫學學生,未經過系統的醫學專業學習,不具備獨立操作的資質,教員應進行嚴格教學管理和環節監控。特別是在有創操作,如各類注射術、靜脈輸液等操作時,采用“理論回顧-教員演示-學員練習-難點討論-重點演示-教員評價”的教學方式,教員需分步驟講解,注重細節,并在教員的指導下,手把手進行練習,教員及時糾正和評價。
5.3營造學習氛圍,建立幫帶互助小組
由于學員們的學習動機、認知水平不同,他們對護理技能的掌握程度參差不齊,配對練習、建立互助小組可以增強學員們的合作學習能力,相互提醒、評價,充分發揮學員間優勢互補,調動大家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提高無菌觀念、查對意識和責任心。
5.4臨床帶教教員自身
預選衛生士官生的臨床帶教工作要求教員責任心強,技術過硬,并且有一定的軍隊管理能力,使學員們在有序的環境中輕松的學習。另外,帶教士官生學員需更多的耐心、關心和愛護,了解學員的藥物過敏史,講解基本衛生防護知識,有創操作時,謹慎把關,創造安全有保障的練習環境。
預選衛生士官生來自全軍各兵種的基層部隊,醫學基礎薄弱,文化程度分布不均,但是他們有強烈的學習愿望,勤奮學習、敢于吃苦的精神。雖然他們掌握的醫學理論知識和護理操作技能有限,對醫療和護理專業的認識尚淺,隨著不斷的臨床實踐和經驗的積累,結合自身的技能練習,會不斷提高自身業務水平,能更好適應衛生士官培養的需求。
參考文獻
[1] 李家德,楊蕾,衛生士官培訓改革應堅持的三個原則[J].西北醫學教育,2011,19(3):64-66.
[2] 胡靖宇,范曉嵐,王英等.284名預選衛生士官生心理健康及相關因素分析[J].解放軍預防醫學雜志,2007,25(4):274-275.
[3] 馬翠萍,黃偉峰等.深化士官護理操作技能教學改革的實踐與研究[J].衛生職業教育,2010(12):76-77.
[4] 岳立萍,盧根娣等.預選衛生士官臨床技能教學的組織策略與效果[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3,10(9):108-109.
[5] 劉蘭芬,夏靜,董飛,等.軍隊184名預選衛生士官護理操作技能培訓[J].解放軍醫院管理雜志,2012,19(11):1074-107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