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磊
摘 要 中學地理教學中,教師應該有意識的滲透環境教育,尤其是在我國環境問題日漸嚴峻的背景下,國家大力倡導可持續發展,而可持續發展與環境保護之間有著非常密切的聯系。作為我國初中教育工作者,有責任也有義務,在自己的課堂上傳播環境保護理念、開展環境教育。本文就以中學地理教學為例,對其中環境教育的相關的對策進行幾點分析。
關鍵詞 中學地理 環境教育 問題
中圖分類號:G633.55 文獻標識碼:A
0引言
隨著社會的發展,環境問題成為全球面臨的主要問題,各個國家對環境問題的關注度一也逐漸提升。作為滲透環境教育的優勢學科,中學地理教學應該擔負起環境教育的職責。作為中學地理教師,應該認識到環境教育的重要作用,結合學生的學習特點與教材的實際情況,探討在中學地理教學中如何進行環境教育的滲透。
1增強學生的環境保護意識
時代的快速發展和進步,讓人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在越來越好的生活環境下,也隨之暴露出更多與環境相關的問題。水資源的銳減,讓更多的地區面臨干旱的困擾。森林面積的減少,讓更多的土地變得沙漠化,可用于耕地的面積隨之減少?,F代工業化的不斷發展,雖然可以滿足人們日益增高的生活需求,但隨之出現的全球氣候變暖以及酸雨問題,也讓人們意識到對環境破壞所產生的害處。在面對巨大的環境問題壓力下,應立即停止對環境的破壞,而這種思想除了應當傳遞給成年人以外,更應該由教師講給學生。教師需要充分結合學生的學習能力以及教材特點,在開展的地理教學課程中,讓學生清楚地意識到惡劣環境對生活造成的影響。
比如:教師在為學生講解《水土流失原因》的相關課程知識時,首先為學生講解我國各地區的水資源分布狀況,并將近幾年各區域的降水量以分布圖的形式進行展示,讓學生清楚各區域對水源的需求。然后,教師讓學生討論可能產生水土流失的原因,并根據這些原因思考如果水土流失嚴重可能進一步對生活造成的影響。學生在經過激烈的討論以后,大致可以將產生這種狀況的原因分為以下幾類:第一,人類對木材需求過剩而導致的亂砍亂伐現象的出現。第二,為了滿足個人利益或實際生產需要而出現的隨意開墾土地問題。第三,由于自然災害而產生的水土流失問題。在充分分析問題產生原因以后,教師要求學生針對不同的問題給出比較可行的解決方案,由此提高學生的環保意識。
2總結相關的地理數據
教師在開展地理環保知識的講解課程之前,可以總結已有的地理知識以及相關問題,將比較突出的問題和突發狀況,以圖表和數據的形式進行展示,讓這些內容成為開展地理環保知識講解的工具。比如:教師讓學生學習《水資源》的相關知識,可以為學生提供我國現有的水資源面積以及儲量的數據,讓學生清楚,現有的淡水資源并非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雖然現代工業技術可以將不同的水資源轉化為可被飲用和日常生活使用的淡水資源,但由于日常用水中的過度浪費,或在特定場合中對水資源的大量使用需求,都使得我國現有的淡水資源銳減,教師應讓學生充分了解目前存在的水資源短缺問題,并根據這些問題給出更有意義的解決辦法。目前,存在的水資源污染問題有以下幾點:第一,人工廢水對地下水造成的污染。第二,工業廢水不及時清理而排入江河產生的水污染問題。第三,化學原料對淡水資源造成的污染問題。因此,學生與教師都應提高環保意識與環保理念,以改善現有生存環境狀態為目標,讓教師在地理教學中探討的環境教育問題更有意義。
3利用多媒體教學方法開展環境保護教育課程
教師需要保證學生充分掌握我國主要的地理知識,并根據各地區的地理環境,給出行之有效的環境保護方案。為保證學生可以被教師講解的環保知識所吸引,教師應首先對學生的興趣愛好進行調查,然后根據學生的興趣特點制作多媒體教學課件?,F代化多媒體教學方法,可以為學生清楚的展示包括聲音、圖像、文字、視頻在內的知識點,這種綜合性教學方法能夠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為有效開展與地理知識相關的環境保護教育課程提供幫助。
比如:教師需要為學生講解《自然災害》的知識。首先利用多媒體播放“北京沙塵暴、特大泥石流災害”的相關視頻,讓學生切實感受到對自然破壞后可能造成的影響,假如任由這種行為繼續,人類必將承擔自己親手造成的后果。學生看完相關視頻以后,需要充分的對視頻資料內容進行討論和交流。然后,教師根據視頻中播放的自然災害的問題,讓學生分析可能產生這些問題的原因,才能從根源上杜絕這些破壞的出現。教師還應引導學生深入對這些問題的思考,并考慮如何從身邊的小事出發,提出行之有效的解決辦法。例如:盡量少的使用一次性筷子、節約用紙用水、對生活垃圾分類投放等等。這些看似舉手之勞的小事,都對解決產生的問題提供幫助。讓學生擁有環保意識與環保思想,才是教師開展地理環保教育課程知識的目的。
4結束語
總而言之,對學生進行環境保護意識具有重要的作用。中學地理教師應該結合學科特點,轉變教學理念,認識到自己身上承擔的責任,進行環境教育的滲透,提升學生的環保意識,采取多媒體教學的方式,展示相關的地理數據,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環境保護的行為習慣,逐步改善環境狀態,提升地理教育教學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 撖子年.中學地理教學中實施環境教育的途徑[J].考試(教研版),2011(09).
[2] 李成英.中學地理教學中滲透環境教育的途徑和方法[J].甘肅教育,2014(04).
[3] 李宗堅.在中學地理教學中滲透環境教育[J].中國校外教育(理論),2013(0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