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杰亮 王聰
摘 要 社會實踐對于高校思政教育工作有著重要且積極的作用。社會實踐有助于培養大學生獨立自主的能力,有助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有助于培養大學生的服務精神、團隊精神,有助于激發大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
關鍵詞 社會實踐 高校思政教育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
社會實踐是指高校根據培養目標的要求,對在校大學生進行有組織、有計劃地走向社會,深入群眾、依靠社會力量完成的一種貫穿思想教育,培養全面素質的教育活動。社會實踐在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中起著積極而有效的作用。
1當前高校思政教育工作面臨的主要問題
1.1思政教育內容
隨著微博、微信等網絡新媒體的普及,給高校大學生的生活方式和思想帶來了巨大的影響和挑戰。自媒體時代的到來,使得高校大學生的法制意識、主體意識、民主意識不斷增強,給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帶來了不少問題,對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內容提出了巨大的挑戰。
1.2思政教育方法
長期以來,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主要依托思政課程進行灌輸式教學。隨著社會的進步,經濟的發展,網絡技術的普及,國內國外的溝通更加便捷。高校大學生的思想意識、消費觀念、學習條件等與之前相比出現了明顯的變化。傳統的灌輸式思政教育教學方法無法適用在校大學生的客觀需要。新的思政教育方法,尤其是理論聯系實際的實踐式思政教育方法需要不斷的探索并加以應用。
1.3思政教育形式
現階段,我國高校思政教育主要依靠政治課老師、班主任、輔導員等,通過班級授課、主題班會等形式開展。在高校大學生人數日益增多的情況下,這種思政教育形式面臨巨大挑戰。這就要求新形勢下的思政教育要擴大覆蓋面,創新思政教育形式。
1.4思政教育功能
高校思政教育最突出的功能是政治功能跟教育功能。近年來,受西方文化和生活方式的影響,部分高校大學生出現政治迷茫、理想模糊、價值觀扭曲等問題。這些問題對現階段高校思政教育工作提出了嚴峻的挑戰。
2社會實踐在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中的作用
2.1社會實踐有助于大學生的主體地位的凸顯
在思想政治教育課程中,老師跟學生是教育者與被教育者的關系。兩者界限分明,無法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平等。由于大學生正處于主體意識的成長期,對于思想政治教育課程中的不平等地位極其敏感,本能上抵觸。這就使得思想政治教育課程收效甚微。
在社會實踐中,大學生不再是被動的、受教育的客體,而是主動的、社會實踐的主體。他們可以充分發揮自己的積極性、主動性。從實踐地的選擇,到實踐過程中的衣食住行,全部由他們自主完成。在社會實踐活動過程中,沒有傳統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沒有明顯的老師和學生,人人都是參與者。正是這種身份的轉變,使得大學生在社會實踐過程中,主動的、自愿的、無抵觸的接受了很多正面的、正能量的東西,使“要我”變成了“我要”,實現了自我教育。凸顯了大學生在高校的主體地位。
2.2社會實踐有助于大學生樹立健康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大學階段是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主要形成時期,大學階段如果只進行理論知識的學習,容易導致理論脫離實際,不利于大學生成長成才。因此,在大學期間進行社會實踐可以解決這一問題。大學生通過社會實踐,理論聯系實踐,解決了只進行理論學習造成的思想認識問題。
當代大學生都是從學校到學校,接觸社會比較少。幾乎沒有獨立從事過社會活動。在社會實踐過程中,使他們更深入地接觸社會、了解社會,并在此過程中明確自身使命,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2.3社會實踐有助于大學生的奉獻精神、團隊意識的培養
大學生通過社會實踐,在實現自我價值和社會價值的過程中,能夠增強自身的社會責任感。通過社會實踐使他們對我國的基本國情有更感性的認識,并引發深層的理性思考,使他們認識到社會對于知識、技術的需求,自覺地把個人前途同國家、社會、人民的需要結合在一起,培養大學生的奉獻精神。
此外,在社會實踐過程中,必要的協作使大學生學會取長補短,互相學習。通過分工合作,共同面的困難、解決困難。淡化他們以自我為中心的心態,形成團結的、有力量的團隊。增強大學生的團隊意識。
2.4社會實踐有助于大學生愛國主義精神的培養
廣泛開展社會實踐使大學生走出校園,踏入社會這個大課堂。他們在校園文化背景下產生的種種觀念必然會與社會主流文化發生碰撞和融合。在社會實踐過程中,發現自己的觀點與現實之間的差距,促使他們進行新的思考。通過社會實踐,能夠直接感受時代的脈搏,并深刻理解今天取得的成就是來之不易的。社會的發展和進步需要每一名大學生努力學好本領并積極參與到國家建設。從而激發他們的愛國主義精神。
總之,社會實踐對于高校思政教育工作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廣泛地開展社會實踐能夠凸顯大學生的主體地位,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培養他們的團隊意識和奉獻精神,培養他們的愛國主義精神。社會實踐是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不可或缺的部分。
參考文獻
[1] 索玉華.大學生社會實踐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探析[J].廣西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4).
[2] 楊曉娟.論大學生社會實踐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J].長治學院學報,2005(2).
[3] 陳星.大學生社會實踐與思想政治教育[J].考試周刊,2009(25).
[4] 張巍,呂會慶.大學生社會實踐意義探析[J].邊疆經濟與文化,2010(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