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素娥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指出:“識字、寫字是閱讀和寫作的基礎,是一、二年級的教學重點。”低年級識字教學的對象是6~8歲的兒童。研究表明,這一階段的兒童共同的心理特征是活潑好動,愛玩,不能長時間專注某一事物,喜歡具體形象的東西,記憶力較強,學得快,但忘得也快。如何將單調、枯燥的識字教學靈動地“活”起來,讓其匯成美妙的音符,變成學生們喜歡的教學樂章,是每一位小學語文老師的夢想。筆者與同仁共同分享讓識字教學“活”起來的具體做法。
一、創設情境,讓學生的求知欲“活”起來
根據一年級學生好動、易興奮,但注意力不能持久的年齡特征,我在教學中適時地創設情境,尋找興趣點,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喚起他們求知的欲望,有效地完成教學任務。如我在小學語文第一冊《識字3》的教學時,教學任務是認識象形字“日、月、水……”。首先,我讓學生組內自學,拿卡片讀拼音,在文中圈出生字,課后在生字表上注拼音,再進行組詞說話練習。通過這個過程學生們很快學會課內知識,并能將自己生活中熟悉的知識表述出來之后,學生就松懈起來,興奮勁一下就過去了。怎樣才能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呢?我從這些生字中抽出“水”進行導學。我拿出事先準備好的幾杯水,讓學生觀察,并讓他們嘗一嘗。學生看到的水有透明的、有烏黑的,他們嘗到的水有的淡、有的咸。學生們開始疑惑了:“老師這是要干嗎?”一個個瞪大著驚奇的眼睛望著我,充滿了無限的期待。這時,我出示準備好的精美圖片,開始聲情并茂地講解:“同學們,如果我們走到山間野外,就會聽到泉水的叮咚,看到淙淙的溪水;如果我們來到大湖、大海邊,就能欣賞碧波蕩漾的湖水和湛藍湛藍的大海。”賞心悅目的畫面、悅耳動聽的講解,調動了學生的多種感官,學生的詞匯更豐富了,眼界更開闊了,情感更豐富了,對“水”的字義理解更明朗了。這樣通過創設情境,就讓學生的求知欲“活”起來了。
二、因勢利導,使學生的思維“活”起來
在“水”字的識字教學中,我沒有止步于調動學生們的學習興趣。我繼續提出新問題:“你們見過藍色的水嗎?你們知道淹不死人的海嗎?你們嘗過咸澀的海水嗎?”這時學生們更加興奮了,嘰嘰喳喳地議論起來。于是,我拿出關于湖南省新邵縣白水洞山頂的藍水湖、青海省青海湖以及以色列、約旦和巴勒斯坦之間的死海的照片,提問學生們:“為什么白水洞山頂的湖水那樣藍?為什么青海湖的水那樣苦澀?為什么在死海里人可以浮在水面上,永遠不下沉?”隨著我的提問,學生們目不轉睛地盯著黑板上的照片,眼中閃爍著燦爛的光芒。我抓住學生的好奇心,因勢利導地拓展學生的知識面,讓“靜止”的“水”字變得鮮活起來。我拿出一張漂浮著垃圾的臭水溝的照片,讓學生們觀察水資源被污染的景象。有的說:“這是黑色的水,這水肯定臭死啦,這樣的水喝了肯定會生病。”一石激起千層浪!我沒有直接給學生答案,而是引導他們自己尋找答案。有的學生說:“我們要愛惜環境,不亂丟垃圾。”在識字教學中,我通過語境將學習與生活、知識與情感、理想與價值,在經意與不經意間就烙印在了學生的心里,激發了學生對知識進行探索的欲望,讓他們在幼小的心底埋下理想的種子,引領他們關愛社會、了解自然、保護環境。這樣因勢利導,就使學生的思維“活”起來了。
三、激情引趣,讓識字教學課堂“活”起來
識字教學中,我讓學生通過觀察、操作、分析、推理、猜想等活動去發現知識,探索規律。如教學歸類識字二《人、口、目、耳》。我讓學生分組進行繪畫貼字比賽:每一組讓組內“小畫家”用簡潔的線條畫出“人、口、目、耳……”等圖形,其他同學貼字,看哪一組同學畫得快、貼得快。貼好之后,讀給同學們聽,大家作出評價。這樣能充分發掘學生的潛質,讀拼音識字,畫簡筆畫記形,聯系畫面理解字義,培養了學生的識字能力,讓學生從單調、乏味的識字中進入有趣的繪畫和貼字的活動中,情不自禁地主動參與到學習中來。又如,教學歸類識字二《農家小院》一課,認識“東、南、西、北……”這些表示方位的漢字。怎么將這些抽象的漢字在學生的腦海中具體化、簡單化呢?在學生初步認識字音、字形之后,我把學生帶出教室,選擇合適的時間、合適的地點,教會學生辨別方向:“早晨,我們面向太陽,張開雙臂,前面是東,后面是西,右面是南,左面是北。”然后讓每組學生拿出自制的模型,演示課文內容:“坐南朝北一農家,東栽翠竹西栽花……”,真正地讓學生理清“東、南、西、北……”這些漢字的方位。為了使學生在愉快輕松的氛圍中主動學習,將知識滲透于游戲之中,進一步鞏固生字的音、形、義。我讓每組學生拿出生字卡片,進行“排方陣”游戲,具體做法是:中間一座城堡(房屋模型),一位學生高舉紅紅的太陽,慢慢地走到城堡的前面,高聲地說:“我是初升的太陽,請同學們以城堡為中心,手拿卡片各就各位。”看哪組學生排得又快又準。然后,變換方位“傍晚,我是西沉的夕陽……”考考誰的腦子轉得快,看看誰最聰明。最后,給排得又快又準的組進行獎勵。這樣進行生字教學,讓學生從抽象、枯燥的識字中解脫出來,碰撞出智慧的火花,在游戲中不僅學到了知識,而且增強了組內成員的凝聚力,培養了集體榮譽感,他們的臉上洋溢著收獲的喜悅。
總之,“教學有法,教無定法”。在小學低年級的識字教學中,我們只要結合學生的特點,改變以往的教學方法,不斷探索,就能找到提高識字效率,讓學生輕松、愉快地學到知識的教學方法。
(作者單位:湖南省邵東縣魏家橋鎮中心小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