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曉琳
摘 要 本文通過“體育課程內容”為切入點,以課程的主要任務、課程的主導、課程的重點和培養健全人格等方面分析體育課程設置的重要性。為一線體育教師在以后的教育教學中起到一定的參考作用。
關鍵詞 體育 課程內容
中圖分類號:G807.4 文獻標識碼:A
當前,我國在“應試教育”的大體制下,大力提倡以全體學生的全面發展為主旨的“素質教育”。學校一方面要升學率,另一方面又要搞素質教育;造成學生自我可支配的時間越來越少、學習壓力越來越大、身體素質越來越差、以及身心發展的不健全;另外由于特殊的社會環境因素影響學生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的畸形發展。
所以,在目前形勢下如何發揮學校體育的功能,實現其價值,體育課程內容的設置就顯得格外重要。
1 以發展學生身體素質、培養運動能力為主要任務
基礎教育階段,體育作為科學文化基礎課程,主要是為學生打下基本的身體素質和運動能力基礎,打好體育基礎文化、基本技術和基本技能的基礎,打好體育基本意識和行為習慣的基礎,為終身從事體育奠定基石。耿培新認為“我們的教材應該是基礎的。如何體現基礎呢?我們強調兩個基本,就是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中小學生在校時間那么長,因而要把最基礎、最基本的東西教給學生”。只有真正打好體育的良好基礎,才能真正使學生在德、智、體方面全面發展成為可能。
“體育是教育的物質基礎”。體育對于學生當前的身體成長以及未來在工作和生活中是一種物質的基礎,沒有健康的身體作為保障就不可能有美好的未來。基礎教育是為終身體育打基礎的第一階段,終身體育是要以身體鍛煉為手段,以身體健康作為物質基礎。因此,基礎教育階段,教師重視加強體育基礎文化、基本技術、基本技能的學習對于學生終身體育的養成是十分重要的。
2 把思想品德素質做為教育的主導
人的素質是有多方面的,包括德、智、體、美、勞等,其中德行是第一位的。也就是說:最重要的素質是思想品德素質。我們常說,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也是把思想品德教育視為教師的主要職責。在當代社會,教師的第一職責應該是教會學生如何做人,第二是教學生如何思考,第三才是傳授相關知識。
俄國歷來比較重視“德”。而且 《三字經》和《論語》里也分別有“教之道,德為先”和“為政以德” 的說法;江澤民同志也曾提出”以德治國”;當下也提倡樹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由于我們正處在新世紀、新體制的時期,中西文化處在相互激蕩,市場經濟相對不穩的階段,再加上當代社會發展迅速,人們交際密切,使得社會上人們思想也發生了較大變化,人與人、人與社會的關系顯得比較復雜。在當今,一個人的社會公德和職業道德如何,以及如何做人和做事,已經成為人的事業成敗的最為重要的因素。
正所謂“上善若水,厚德載物,德行如水,心靜則明”。有了好的思想和德行,學生在以后的生活和未來社會上的工作中才路途坦蕩。
3 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
十八屆五中全會明確了“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而在其中,“創新”一詞排在第一位。據媒體統計,十八大以來,在習近平總書記的公開講話和報道中,“創新”一詞出現超過千次,可見其受重視程度。
“教育既能培養出創新人才,也能扼殺創新人才。我國的傳統教育方式有自己的優勢和特色,但也有明顯的不足和缺陷,其中一個方面就是習慣于按照一個固有的模式,把千差萬別的學生經過反反復復的打磨,最后塑造成一個個標準產品。楊振寧博士以他親身經歷說道,中西教育比較,各有優點。”
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培養要貫穿于教育的整個全過程,要建立教師與學生的平等關系,確立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要愛護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鼓勵學生獨立思考,敢于爭辯,積極主動、生動活潑地發展;要營造一個崇尚真知、追求真理的氛圍。《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并列來提是很有道理的。沒有實踐能力的人,絕不可能成為有創新精神的人。實踐出真知,脫離社會實踐來談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培養,只能是紙上談兵。
4 要培養健全人格和有鮮明個性的人
素質教育要培養的是一個活生生的人,學生的德、智、體、美、勞不是機械割裂的,也不是簡單并列的,而是有機地融合在一起的,融合的結果就是人格。人的素質的高低直接決定了人的人格的高下和優劣。素質教育要培養德、智、體、美等全面發展的人,也就是要培養人格健全的人。正是在這個意義上,如果不重視人格培養,那就會產生很大的片面性,而這種片面性會影響人一生的軌跡。
全面發展的人,是人格健全的人,也是個性鮮明的人,教育的任務包括發現、發揚和愛護學生的個性。全面發展是指一個人的各個方面都得到發展,德、智、體、美等都達到一定的要求。但由于發展是無止境的,加之每一個人的遺傳特征、所處環境和接受教育的不同,以及個人的性格、興趣、愛好的不同,各方面都得到發展的每一個人也是不一樣的。即使是文藝家、科學家,而每一個文藝家、科學家也各有不同的個性。因此,不能用全面發展來否認個性發展,也不能用個性發展來代替全面發展。素質教育的目的是鼓勵拔尖,發展人的個性,使每個學生都能做到全面發展、個性發展和終身發展相統一。
學校體育課程的設置直接影響著學校體育功能的實現;影響學生的體育行為和體育意識;影響國民的身體素質、心理素質和思想素質等。所以,優化課程設置是學校體育工作的首要任務。
參考文獻
[1] 耿培新.對當前中小學體育課程建設中幾個熱點問題的探討[J].課程·教材·教法,1998.
[2] 于洪國.推行素質創新教育,提高學生綜合素質[J].現代教育科研論壇,2009(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