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文化元素是指伴隨時間、地域和民族的變化,民眾點滴生活文化的集合,經過不斷傳承、變化發展而真實存在于社會中的實體性意象。中國是世界上第一個確立“民俗”且實際應用的國家。早期的民俗文化元素出現的主要目的是為了滿足人們的日常需要,適應人們的生活。同時,豐富多彩的民俗文化遺產也是脆弱的,我們應保護人們賴以生存的文化環境。現在“民俗文化”正成為一種新時尚,它在反映了中國傳統民俗文化的恒久魅力的同時,也證明了傳統文化是可以與現代文明并存的,并且以新的形式和外在表現不斷去適應現代人的審美需求和對文化層面的要求。
隨著時間的發展,民間的風俗生活文化經過積累、沉淀而構成了固定的文化元素,在共性下又有個性,濃濃體現了中國式的審美理念。民族元素是無窮無盡的。設計師在學習西方先進的設計理念的同時,還應著眼于中國傳統文化,努力探索幾千年來影響中國人生活的民俗文化。充分學習并借鑒民俗文化,可以使設計更具文化內涵,民俗文化的設計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本期專題分別通過對清代琺瑯鑲嵌家具、湖南灘頭年畫、黔東南苗繡紋樣、唐山皮影等具體案例的分析,探討了民俗文化的發展軌跡和傳承狀況及生存狀態,對利用民俗文化進行設計具有借鑒和啟發意義。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