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穎
摘要:陶瓷壁畫藝術是重要的公共空間裝飾手段,其以獨特的材質和表現手法美化著公共空間環境。文章從陶瓷壁畫與公共空間關系的探討入手,研究了陶瓷壁畫在公共空間裝飾領域的優越性和主要創作方法,并對其在公共空間裝飾領域的未來發展進行了展望。結論對提升陶瓷壁畫的設計品位,構建兼具功能性、文化性和藝術性的公共空間環境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陶瓷壁畫 公共空間 藝術設計
中圖分類號:TU238.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0069(2017)02-0156-02
引言
壁畫作為一種古老的藝術形式,在人類的藝術長河中以不同的形式美化著生活,為藝術發展做出過不可磨滅的貢獻。壁畫依附于建筑物,可裝飾于公共場所,如園林景區、大型會客廳、候機樓、車站、候車室等,給人們帶來無限美感與藝術的享受。陶瓷壁畫是一種以建筑環境為載體,巧妙運用繪畫、雕刻等技法并和陶瓷的裝飾藝術相結合而進行創作的公共環境藝術形式。陶瓷壁畫可以不受焦點透視原理的過分約束,依靠其散點透視的特殊特點,使壁畫與周圍的自然與建筑風景全方位融合,給人以多方位、全視角的視覺體驗,具有極強的覆蓋力、表現力和感染力。在日常生活中,無論是音樂廳、大型博物館還是人流密集的地鐵站,其圍墻壁面上都可以看到各種陶瓷壁畫作品。隨著陶瓷制作技術的不斷發展以及陶瓷壁畫在公共空間環境中日益廣泛的應用,其必將以獨特的表現手法和審美功能不斷提升社會公共空間的裝飾審美水平。
一、陶瓷壁畫與公共空間之間的關系
(一)陶瓷壁畫對公共空間依附作用
陶瓷壁畫作為一種依托于公共空間的公共藝術形式,必須置身于公共空間方可實現其藝術價值和社會價值,而獨立存在的壁畫本身是談不上任何意義的。首先,陶瓷壁畫產生之初就不是一種獨立存在的事物,而是為了點綴和美化公共空間。如果陶瓷壁畫作品具有絢麗的色彩和精妙的構圖,但與周圍環境不協調,也不能達到令人滿意的裝飾效果。反之,即使陶瓷壁畫本身不那么醒目,一樣可以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其次,陶瓷壁畫不僅要在內容與表現形式上與依存于公共空間,其物理形態也要有周圍環境相適應。陶瓷壁畫設計要考慮與壁畫所在的空間及各種空間因素之間的關系問題,以找出相應的處理方法。例如,陶瓷壁畫的大小不能超過依附的壁面,而其重量也不能超過壁面的承受范圍,因此,大型壁畫往往要分割成幾個小單元,就是這個道理。
(二)公共空間對陶瓷壁畫的制約
陶瓷壁畫不僅要依附于公共空間,還要受到這個載體的制約。首先,這種制約體現在公共空間的對壁面形態的制約上。由于壁面形態會隨著公共空間結構的變化而變化,并呈現出長方形、弧形,平面乃至立體等多種不同的物理形態,這必將對陶瓷壁畫的創作產生潛在影響。其次,這種制約還來自于公共空間對陶瓷壁畫主題的制約上。隨著科技的發展和人們審美意識的多元化,公共空間的風格也由原來的同質化逐步過渡到風格與功能的多元化。陶瓷壁畫要與周圍環境相適應,其創作主題就必然會受到周圍公共空間環境的制約。例如,正式場合的陶瓷壁畫主題應該莊重一些,而娛樂性公共空間就應該活潑一些。
(三)陶瓷壁畫對公共空間環境的反作用
雖然陶瓷壁畫的形態和內容受制于公共空間環境特征,但其對公共空間環境的反作用亦不可忽視。首先,藝術家可以巧妙利用陶瓷壁畫特有的感官效果,通過明暗、虛實和大小的對比,延展建筑空間,塑造良好的感官空間環境。其次,成功的陶瓷壁畫作品可以與周圍空間融為一體,通過表現效果將原本凌亂的建筑空間要素充分整合,呈現出渾然一體的視覺空間效果。最后,陶瓷壁畫可以表現周圍空間的意義,具有重要的空間環境意義延展作用。
二、陶瓷壁畫在公共空間裝飾中的優越性
陶瓷藝術壁畫實際上是以陶瓷為材料,運用不同的裝飾形式與工藝技法,以墻體等為藝術載體的壁畫,是涉及審美、知識、技術,乃至政治經濟等多層面的復合藝術形式。融入現代公共空間是陶瓷壁畫藝術不斷發展的必然要求,只有真正認識該藝術形式的優越性,并在公共空間設計中加以合理利用,才能充分發揮其各種功能。
(一)陶瓷壁畫的品質與屬性方面的優越性
陶瓷壁畫由黏土燒制而成,具有極強的塑性、拓展性和不滲水性,不僅可以制作出豐富的藝術造型,還可以制作出豐富的色彩和肌理效果。首先,陶瓷壁畫通過釉料配方與燒制方式的變化可以塑造出千變萬化的釉色,營造意想不到的視覺效果。這種釉色十分穩定不會隨時間的推移和風吹日曬而變淡,這也是陶瓷壁畫在空間裝飾領域經久不衰,深受人們歡迎的主要原因。其次,對藝術肌理美的追求已經成為現代審美觀念變遷的重要特征。例如,陶瓷壁畫的浮雕效果主要依賴于黏土材料的可塑性,通過工藝處理和藝術思維轉換,呈現出基于自然屬性的美學感觀,從而引導欣賞者產生更具聯想和激情的藝術情感。
(二)陶瓷文化的獨特優勢
中國是陶瓷文化的發源地,陶瓷文化不僅貫穿我國上下五千年的文化史,還對世界文化史產生著深刻影響。在我國歷史文化長河中,陶瓷以其豐富的表現手法和鮮明的藝術特色,在公共空間裝飾中同樣取得了令人驚嘆的成就,無論是唐代的莫高窟還是明代的山西九龍壁都是陶瓷壁畫精湛藝術的典型代表。這些陶瓷藝術文化遺存不僅是中國文化中的藝術瑰寶,也是人類文化中最為寶貴的財富。將我國傳統陶瓷壁畫蘊含的藝術精神用于現代公共空間設計,不僅有利于繼承傳統民族文化,還可以為我國大眾營造既具有現代氣息,又不失傳統韻味的公共空間環境。
(三)陶瓷壁畫的環保優勢
隨著后工業化時代人們環保意識的不斷增強,使用環保材料,控制和減排污染已經成為人們的重要共識。相對于一般建筑材料和工業陶瓷,現代陶瓷壁畫不僅能給人們帶來絕妙的藝術享受,還可以給人們塑造一個綠色健康的空間環境。由于陶瓷壁畫的顏色釉需要1300℃以上的高溫燒制,陶瓷壁畫還原徹底,不具有放射性,是一種無污染的綠色裝飾材料。此外,現代審美理念講究形態與質態交互平衡、耦合共生的整體性生態美,陶瓷壁畫的可塑性特征在這一方面顯示出巨大優勢。特別是大型陶瓷壁畫的組合分割方式促進了現代陶瓷壁畫的建筑化,以更環保的方式為公共空間環境注入了更多人性化和自然化。endprint
三、陶瓷壁畫在公共空間裝飾中的創作方法
(一)陶瓷壁畫的創作主題方法
所謂主題,是指陶瓷壁畫通過其藝術表現形式傳遞的基本思想。創作主題不僅是陶瓷壁畫創作的精神源泉,同時也是現代陶瓷壁畫的核心內容。可以說,現代陶瓷壁畫創作的全過程都要圍繞創作主題展開,并據此選擇審美表現形式。由此可見,主題選擇對現代陶瓷壁畫創作的重要意義。首先,主題選擇要適應觀賞者的審美需求,而這往往會受到觀賞者自身的文化、生活和經濟影響,而呈現出不同的特征。其次,現代陶瓷壁畫的選題要考慮其與周圍環境之間的協調性,主題內容不能脫離建筑環境內容,同時又要大膽創新,使陶瓷壁畫具有特定的審美內涵。例如,安裝于景德鎮陶瓷學院的陶瓷壁畫《穿越時空》,其采用多種色彩鮮明的泥板卷貼在地板,給人的視覺感受猶如時空隧道,其與周圍環境相互融合,傳達了知識的氛圍與深厚積淀,反映了大學生積極向上、開拓進取的精神面貌(圖1)。
(二)陶瓷壁畫的創作構圖方法
在表達主題的指導下,確定具體的表達內容與表現形式是現代陶瓷壁畫創作的第一步。因此,利用正確的構圖思維,努力實現構圖的合理性、新穎性與整體性就顯得十分重要。
首先,要注意構圖的平面性。鑒于陶瓷壁畫的物理屬性,其造型和色彩大多需要通過“壁面”這—二維結構展開。為了維護這一承載結構的穩定性和整體性,壁畫本身的構圖常利用平面布局、立視布局、透視布局和組合布局等不同的布局方式,形成具有豐富視覺效果的藝術畫面。而張衛海教授設計的陶瓷壁畫《書海》,在構圖設計上采用的是透視布局方式,運用焦點形成自內而外逐步變大的造型,給人一種視覺上的透視感和縱深感(圖2)。
其次,要特別注重構圖的尺度感。現代陶瓷壁畫的一個重要特征就是不斷增大的壁畫面積,這就需要觀賞者與壁畫保持一定的距離來欣賞。因此,壁畫的構圖要素在比例關系上要具有尺度感。一般來說,現代陶瓷壁畫的尺度主要包括自然尺度、超大尺度和親近尺度,以營造或高大雄偉或親近怡人的藝術效果。
最后,要注重構圖的統一性。現代陶瓷壁畫的構圖設計要注重造型、色彩等不同要素在整體與局部、局部與細節等不同關系方面的統一性。這種統一并不是各種構圖要素的簡單拼湊,而是這些元素圍繞表達主題而形成的和諧、統一的整體。例如在構圖設計中可以選擇一個主要的元素來統領整個構圖,以尋求視覺上的沖擊力,其他要素則處于從屬地位,最終獲得統一的構圖效果。
(三)陶瓷壁畫的創作造型方法
現代陶瓷壁畫的造型設計是一種人為的藝術審美活動,是在自然形狀基礎上通過富于創造性的加工,塑造出具有裝飾性審美特征、寓意深刻的樣式。現代陶瓷壁畫造型設計包含了有機形、無機形和肌理形等不同的造型形式,并通過它們之間的相互融合形成更為豐富的造型形式。
現代陶瓷壁畫的造型創作需要秉承以下幾個原則:一是與構圖的整合性,造型本身必須要基于構圖形式,并與其構成不可分割的整體,才能充分發揮自身的藝術魅力。二是造型設計不能僅靠藝術家的個人想象,必須要適應社會公眾的審美需求,以獲得廣泛認可。三是鑒于壁畫材料的永久性特征,造型設計必須要有前瞻性,以獲取長久的藝術生命力。四是造型設計要與建筑空間的功能相協調和適應,共同為建筑空間本身的功能發揮和審美表達服務。
結語
陶瓷壁畫藝術是陶瓷藝術領域的重要門類,其不僅有自身獨特的文化意義和藝術魅力,其共享性也促使其與時代同步發展,并因之成為新時代公共藝術領域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陶瓷壁畫在公共空間的裝飾作用和應用是一個螺旋式的發展過程,在人類追求和提升生活環境質量的努力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藝術設計知識是有限的,但是人類的藝術創造力卻是無窮的。我們要基于吸收與創新、繼承與發展的藝術設計理念,積極研究傳統陶瓷藝術,充分運用現代科技和信息化手段,提升陶瓷壁畫設計的現代化程度和藝術含量,尋求其在公共空間裝飾領域發揮更大的作用。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