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穎
摘要:社會迅速發展,使得各領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人們的生活方式與社會產業形態也隨之改變,面對人們不同程度的訴求,服務于人的衣食住行等外在因素也不僅僅只局限于溫飽,而是更多上升到了感性體驗的高度與標準。因此豐富性是當下各領域的共同特征,對于設計與藝術而言,各種流派與思潮互相充斥也相互融合,新鮮名詞更是層出不窮。本文試圖通過對無印良品品牌文化的探討來解釋名詞“性冷淡”風格在設計中的含義,并反思人、社會與環境的關系,從而試圖找到設計的歸宿與目的。“性冷淡”風格并不是膚淺之意,極端之詞,而是設計發展至今經過實踐與時間磨礪的沉淀,是當下及未來設計道路的指明燈。
關鍵詞:性冷淡設計 品牌文化 倫理
中圖分類號:J0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0069(2017)02-0066-02
引言
在當下活躍的設計氛圍中,從來不缺新視角、新理念、新想法,當然也不會缺少新的名詞。近兩年中一個看似貶義的詞叫作“性冷淡設計”,字面意義上理解為冷漠、剛毅、LEAVE ME ALONE,甚至通俗點就是寧愿人緣差也不做開心果,你好你壞,你喜或厭,就是這樣,不動聲色。但事實證明這個貶義的詞風格卻是大行其道,在視覺、服裝、建筑、室內等領域都引起了很大反響,有許多人把“性冷淡”與文藝風聯系在一起,或許有相似之處的STYLE,卻有著隔海域的氣質差別。文藝風偏于小清新、森系,而“性冷淡”則偏于內斂、高冷、耐人尋味,有令人捉摸不透的神秘感。許多的人物、品牌等都被扣上了一頂帽子,例如三宅一生、無印良品、吉爾.桑德等。因此排除字面的感性認知,其理性定義為在東方是指禪意、歸本的極致美學,而在西方被稱為極簡主義。從流派中并無大同小異,但是東西方在細節中每一個品牌都有自己的風格與秉性。本文僅從一個點出發進行分析與探討。
一、性冷淡之MUJI品牌觀
社會經濟發展如此迅速,千變萬化。無論設計界、時尚界或是藝術界的浪潮都猶如變化莫測的天氣,下一秒不知道會是什么情形。談到平面領域必定會涉及品牌設計,談到品牌必定要提到無印良品。無印良品自成立之初至今一直以不標榜品牌、注重本質的商品價值與簡約設計為理念,產品類別從鉛筆、筆記本到廚房用具都有,企業另外還有房屋建筑、餐飲等產業,也均沿襲著一條道路。1980年世界經濟增長陷入低迷,當時的消費者不僅要求商品有好的品質,也希望價格合理,無印良品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誕生的。它雖一直堅持無品牌,去繁求減,但無形中已經成就了品牌概念并代表其文化體系成功向市場輸出了。
(一)這樣就好的態度
一個好的品牌一定有超人的設計團隊,一個好的設計團隊一定有令人驚艷的工作態度與設計職能。無印良品成就的關鍵點在于權衡買家與賣家中立的理性原則,它的產品與設計不會主動去迎合消費者的欲望,達到刺激消費,而是真正做到比消費者更了解他們自己的商家。無印良品這樣就好的態度并不意味著他們不追求完美,不對大眾負責亦或是敷衍了事跟隨快品牌的節奏,而是他們希望消費者能夠報以平穩的心態對待MUJI的產品及認可度。其字眼兒中透露的是抑制或者讓步的理性因素,若不是這樣就好而是這樣才好或者必須得這樣就多了些許的功利色彩及不和諧因素,從外觀到體驗到心理活動的認知,可見無印良品品牌文化及管理者的用心良苦(圖1)。
(二)倫理道德的設計
當今社會最不缺的就是物品多樣性,能在顧客心中扎根的品牌無形中已經贏得了話語權,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淘汰制與競爭是當紅的名詞,而在中國始終如一地從消費者立場出發的品牌也是少之又少,即便當下各位商家與設計師已經認清了這一點,但是依然被市場經濟牽著鼻子走。
現在多數的商品過度包裝現象十分嚴重,使得產品性能與外觀成反向行駛趨勢,為了刺激消費故意在式樣及圖文中求出路,以更好地實現企業利潤最大化,當然這樣的產品與行銷方式并不會長久,惡性循環之后就是不斷地從重復中淘汰。而無印良品通過“精選材質”、“修改工序”、“簡化包裝”來重新審視商品,通過徹底實現商品生產流程的合理化,制造出簡潔舒心的大眾價位產品。無印良品由金井政明、原研哉等人的管理與操持,品牌始終堅持適應市場的同時發揚著本土文化,無印從傳統理念空、寂為哲學出發點提倡回歸本真,并貫徹持續不斷提供消費者具有生活質感的好商品為職志,宣揚關心環保和國際化,放眼全球將這般的價值觀傳達給世人。現在的品牌興起與落寞幾乎在一夜之間,無印良品樸實無華的風格,如流水清凈的視覺體驗及親身其中的舒適感經得住時代與市場的考驗。相信只有符合倫理的設計才能永不褪色,無印良品真正放眼于大環境,是擁有一顆大胸懷的品牌,與其說是靠品牌理念取勝,不如說它遵循對自然與社會的尊重,產生利潤的同時,反思如何更好地處理商品、人與社會的關系,是一個明智的行銷手法(圖2)。
二、性冷淡之MUJI啟示
性冷淡風格不是表面的概念,也不是風格多樣性對當下流行趨勢的調侃,而是具有更深層次的寓意。新世紀需要思考新的設計方向,需要考量現代綜合設計的關系,使設計真正具有市場話語權。性冷淡風格像是一個從肆無忌憚的少年到沉穩青年的轉變,他成熟了、穩重了、沉淀了。它所賦予的是設計與和諧性的“人”的關系,重新回歸到包豪斯所確立的理性立場,但又不是純粹的回歸,而是真正考慮“設計的目的是為了人”,重新呼吁設計的人文精神。
(一)永續發展的觀念
無印良品是符合倫理的設計,它具有良好“真”、“善”的產品線,例如化妝棉與包裝紙張均通過對廢紙回收物品的處理而得以形成。從某種意義來講,也是綠色設計的典范,設計師從多年的摸爬滾打,從搖籃到墳墓到從搖籃到搖籃的覺醒,已經深刻意識到設計已經深入到生活的每個層面,設計師在當今的角色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與不可回避的責任。一個產品,不僅僅是設計師個人的選擇與偏好,而是涉及人類、社會、政治和環境面向等復雜的活動。近年來關于永續發展的議題非常多,各界領域都為當下的市場經濟與環境所擔憂,希望從功能兼顧到感受,市場越大,越需要有高瞻遠矚的目光,越需要我們的設計師樹立自己的職能,在以人為本的前提下結合經濟、社會及生態問題,做好設計、做對設計(圖3)。
(二)名族氣節的展現
設計的角度與界定是多層次的,理念是一方面,還有品牌本身的文化輸出。產品多樣化帶來的是創意的缺乏與廣泛的抄襲,很多品牌經不起市場的考驗是因為快速經濟的影響及自身缺少民族意識。無印良品的美學是眾所周知的,作為一代設計大師,原研哉在追求設計日常化、虛空、白,崇尚萬物有靈,無印良品被日本乃至全世界設計界認為是當代最有代表性的“禪的美學”體現,它似有若無的設計將產品升華至文化層面,這種設計精神,接近于中國古人所說的“大音希聲,大象無形”境界。發揚日本虛空、禪靜的同時追求極致,那是日本人骨子里的精神與民族感。因此一個好的設計是擁有民族情結與氣度的,它代表著國家的文化軟實力。這是性冷淡風格背后的力量支撐與站在世界文化力的底氣(圖4)。
(三)世俗生活的沉淀
1980年曾經被稱為是“設計師時代”,那個時候所有的事物都具有足夠的新鮮感,從那個時候中國的大門剛剛打開,慢慢知道什么是VI、什么是品牌、什么是營銷等。隨后經濟受到沖擊,設計也隨之落寞,需要重新思考如何利用設計整裝待發,通過設計打一場漂亮的仗。現在的市場設計師趨于飽和,在裝飾主義、極簡主義、古典風格、巴洛克甚至洛可可等多樣性洗禮,就如同一個很渴的人,品嘗過各種味道不一樣的飲料之后,才發現白開水才是最解渴、最令人安心舒心的。無印良品這么多年就是如白水一樣波瀾不驚,不隨市場引牽,堅持自己的立場與方向。因此無印被稱為性冷淡風格的背后也是對經歷浮華之后沉淀的價值觀的肯定。
性冷淡風格背后到底隱藏著什么,不得而知,或許什么都沒有,只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問題。但是希望對無印良品品牌普世價值的分析即永續設計觀、設計倫理觀、民族氣節等都對當下及未來設計有一個好的導向,也相信這些價值觀是未來設計師們需要遵守并堅守的原則,通過設計反思人、社會與環境的關系,對于中國及全世界都具有不可忽視的意義。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