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一段時間,在華外企中成立黨支部的事情受到一些西方媒體的關注,它們大多朝著中共對外資企業進行“滲透”的方向解讀,把有的黨員在辦公桌上貼一個黨員標志都描述成他們的“高調表現”,并且突出強調有的外方管理者對黨組織可能“影響公司管理決策”或“建立另一個權力中心”的擔心。
上述報道非常清楚地顯示出西方一些人對中共的長期偏見。他們想當然地把中共基層黨組織的活動與外企的在華經營對立起來,這是他們因中西體制不同而把兩邊方方面面都對立起來的陳舊思維的縮影。
中國是共產黨領導的國家,黨員走到哪里,黨的組織就應該發展到哪里。外企中的黨員組建黨組織,并非專門針對外企,而是黨的組織原則在社會空間的落實。外企進入中國,需要了解并適應中國的這一基本國情,這對外企的長期健康發展肯定是有益的。
中共和政府相關官員曾多次表示,外企中的黨組織不會干預那些外企的正常經營活動與決策。迄今為止,沒有發生過一起外企中的黨組織與公司高層圍繞企業管理發生沖突的事件。即使外媒的報道也沒有舉出過一例黨組織影響外企實際經營的情況,外媒的舉例都是各種“擔心”。
真實情況是,由于中共黨員絕大多數情況下都是社會各領域的先進分子,他們在外企中建立黨支部,通常同時帶著遵守黨的紀律的政治覺悟和促進企業發展的善意。那些黨支部對溝通企業與政府、化解勞資糾紛、協調各方利益貢獻了正能量。
中國對外開放是黨和政府以及全社會積極面對外部世界各種不熟悉事物的過程。外企來到中國,同樣面對了一個新世界,它們對待這個新世界的態度也應當是積極的。這當中少不了磨合,磨合取得成功需要雙方的努力,而不應是一方對另一方的單方面適應與遷就。
黨對國有企業和非公企業的黨建工作做了相應的指導,這意味著外企的情況也會得到充分考慮。黨和政府都希望外企能在中國健康發展,因為組建黨組織,外企就搞不下去了,這樣的情形決非黨希望看到的。
對于外企中發展黨組織,再也沒必要從動機上加以審視了。中國要黨的組織建設在全社會空間的充分展開,同時也要進入這個國家的外企取得經營發展的成就。我們熱切希望這兩個方面的統一,而非它們的彼此對立。
實際上,成立了黨組織的外企,不僅深入了解國家新政策和周圍社會的變化更方便了,企業把自己的想法與訴求、遇到的各種問題向政府傳遞亦有了更多渠道。外企盡量發揮出其內部黨組織的溝通協調之利,比充滿懷疑地盯防它們會更加有助于外企在華的健康發展。
一些西方媒體有著根深蒂固的西方價值情結,同時還總想看熱鬧,很愿意扮演挑撥外企與中國的黨和政府關系的角色。多數外企來華發展時有“入鄉隨俗”的大的心理準備,但是有的西方輿論機構總是攛掇外企“堅持原則”,拒絕磨合,它們像是很希望外企做“改造中國”的“遠征軍”,而它們自己當“督戰隊”。而真正到中國投資和尋找機會的外企不會愿意給他們當槍使。
因為這不是全球化時代應有的游戲。全球化的本質是融合,而非世界的“西方化”。關于這一點,相信越來越多的西方人士會逐漸看清并加以適應。▲
環球時報2017-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