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繼征
今年3月2日,我以撫順市雷鋒小學校外輔導員和遼寧省少先隊總輔導員雙重身份在撫順市雷鋒小學參與頒獎盛典,這是為了紀念毛澤東等老一輩革命家為雷鋒題詞54周年,雷鋒犧牲55周年。在這次盛典上,我又一次見到了來自各行各業的雷鋒小學的校外輔導員。其中有北方戰區某工程科研院少將龍凡,雷鋒生前輔導過的學生孫桂琴等,并為雷鋒式星級師生頒獎。這所學校自從聘請雷鋒為校外輔導員以來,先后擁有180余位校外輔導員,他們是紅領巾的領路人,更是輔導員們學習的榜樣。
撫順是雷鋒精神的發祥地,也是雷鋒與紅領巾結緣的地方。我專訪了當年聘請雷鋒為校外輔導員的趙桂珍老人。趙老師出生于1942年3月19日,1960年畢業,在建設街小學(今雷鋒小學)擔任大隊輔導員,她講述了當年聘請雷鋒擔任校外輔導員的故事。1960年10月10日,雷鋒和戰友們走進會場的那一刻,大禮堂里鑼鼓齊鳴,小學生們穿著節日的盛裝,高喊口號:“向解放軍叔叔學習,向解放軍叔叔致敬!”學校把雷鋒等16位解放軍戰士請到學校擔任校外輔導員,當時每個班級一個校外輔導員,雷鋒同時擔任大隊的校外輔導員,他帶來了針線包、節約箱、儲蓄箱三件寶。逸夫小學楊萍校長是趙桂珍的女兒,她從小耳濡目染,成為雷鋒精神的傳人。擔任逸夫小學校長后十分重視立德樹人工作,重視少先隊和德育工作,將雷鋒精神融入教書育人中。在她看來,學雷鋒要學精神實質,要多踐行,少一些形式上的東西,多一些觸及人們心靈深處的東西。
2015年10月10日,紀念雷鋒擔任雷鋒小學校外輔導員55周年紀念大會上,我榮幸地被雷鋒小學聘為校外輔導員,我感覺自己接過了雷鋒的槍,要傳承雷鋒精神。龍凡將軍在我的筆記本上寫下這樣留言:“像雷鋒那樣做人,像雷鋒那樣做事,腳踏實地,追逐我們的中國夢。”雷鋒是校外輔導員的代表,撫順走出了全國第一個校外輔導員雷鋒。雷鋒精神傳播人喬安山是校外輔導員,我曾三次到喬老家,收獲了無限的感動;當代雷鋒郭明義更是許多學校的校外輔導員,我聆聽他的報告熱淚盈眶,為他寫了《純真的價值》的詩,我們相見時彼此感動。雷鋒團的戰士在全國近百所學校擔任少先隊校外輔導員。我在撫順望花區走基層時與雷鋒生前輔導過的學生王者光專程到雷鋒團參觀學習,為雷鋒團的戰士作了《如何當好校外輔導員》的講座。從他們身上我學到了許多,收獲了許多,他們是平凡的,更是偉大的。他們是輔導員,是我們黨的忠誠戰士,更是我們學習成長的榜樣。無論時光怎樣流逝,無論歲月雨雪冰封,紅色的基因永遠在我們的血管里沸騰。用信仰點亮人生,用理想照亮未來,點燃心頭永恒的太陽,生命將永遠是那樣熾熱,星星火炬的光芒永遠照亮我們的前程。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