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學偉
廖大媽住在一樓,我住在六樓,我們是30年的老鄰居了。
廖大媽搬家了,她告訴我,她要搬到南環去,新房子,高層,8樓,有電梯,要我有空去她新家看看。我答應了。住上新房子,確實是好事。我看了看老樓,看了看廖大媽,很為73歲的廖大媽喬遷高興。
廖大媽搬走了,每次下樓,感覺少了什么,后來一想,是廖大媽搬走了,原來的廖大媽每天坐在樓道門口,和樓上上班下班的幾十號鄰居,打著招呼。然而,她喬遷了。
轉眼一年過去,這天,手機響了,一接聽,竟然是廖大媽的。廖大媽說,你不忙的話,來俺的新家看看吧。這么一說,我倒愣住了,我怎么把廖大媽搬家的事情忘記了?于是,我趕緊問清地址,打了出租車,到了廖大媽的家。
在這座小城,打出租車坐上一個小時,是很少的事。但廖大媽的家,確實需要坐車1個多小時才能到。當來到南環廖大媽的新區,一下出租車,就見廖大媽老遠等著。說,這個地方是世外桃源吧?人煙稀少!環顧四周,一片莊稼地,莊稼地旁邊,有一個大社區,廖大媽就住在莊稼地旁邊社區。
見到廖大媽,廖大媽開始嘮嘮叨叨。說,搬到新家,連菜都不用買了,因為附近沒有菜市場,下班的兒子買菜,開車送到新區,兒子不和老人住在一起,兒子住在城里,孫子上學需要接送。
到了新區,果然漂亮,不僅有高層,還有別墅區。廖大媽說,當初閨女要買別墅,別墅臥室,都在二樓,在屋里爬樓,腿不給力了。從廖大媽嘴里說出網絡語言,我噗嗤一聲笑了。廖大媽仍嘮嘮叨叨:這套新房,和大城市比起來,雖然不太貴,但老兩口只有18萬存款,大閨女拿出30萬這才買的房子。沒有裝修錢,是二閨女裝修的,包括家具,也花了20萬。小兒子沒有錢,現在幫忙買菜。廖大媽說話有點喘了,我和廖大媽邊聊邊乘電梯上了8樓。
來到8樓,這套三居室布置的很漂亮,這個臥室看看,那個衛生間擰擰水龍頭。我說,廖大媽你就享福吧,房子這么漂亮,孩子們多么孝順啊。廖大媽支支吾吾不再說什么了。最后坐到客廳,和廖大媽聊,奇怪的是,一坐下來,廖大媽問的話,竟然全部是問老樓情況。廖大媽的一樓租了出去,好像開了家棋牌室,二樓王大爺癱瘓在床,王大媽伺候著,三樓房子賣了,換了家新房東,好像是鄉下的,四樓桂芬結婚第二年男人就出了車禍,一個人把閨女拉扯大,閨女也上大學了。五樓兩口還是三天一小吵,五天一大鬧,但沒有離婚,六樓就是我了,兒子都跑到北京工作了;廖大媽問完東戶,開始問西戶……
看看表,該回去了。廖大媽執意送我下樓。她說,大閨女二閨女一年當中,只有過節才回家,兒子是買來一周的菜送來,也等于一周來一次。你看看,這么大個小區,離城市很遠了,幾個月都碰不到一個熟人,關鍵是坐車不方便,還要走上3站地才有。出租車也是從城里來方便,從小區打出租就難了。當然,小區里有錢的人多,出門都是開車的,可我們老兩口不會開車。所以,楠楠媽,咱都老鄰居30年了,你兒子都到北京工作了,你要經常來俺的新家找我聊聊。我有腿疼病,所以,只能你來。原來,咱一天都要說上一會話的,可如今,聊不上幾句……
出來小區,果然沒有一輛出租車,只好慢慢走3站地,去坐公交,廖大媽堅持要陪我走3站地。我明白,她還要說3站地的話。3站地,我沒怎么說話,走路很慢,廖大媽有點喘,但還是嘮嘮叨叨:人老了,我看還是住老房子的好,你看看新區,沒有個人。大閨女二閨女打來電話,說工作很忙,問老媽新房住的舒服吧。我回答她們,舒服得很那,這新房子又大又寬敞,老媽73歲學上網了,目前就是缺把鎖,要是上把鎖就成老人監獄了……
廖大媽嘮嘮叨叨,我的心卻沉甸甸的。73歲的廖大媽,竟然說最大的愿望,是搬回城里的老房子里住去,街坊鄰居才是她的快樂源泉。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