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以服務經濟為主的現代產業體系,服務業結構優化是前提和基礎。目前,江蘇服務業存在著高端服務業比重過低、有影響力的服務業企業缺乏、省內服務業區域間發展差異過大、地區城市間服務業建設同質化嚴重等突出問題。如何優化產業結構,實現均衡發展,成為江蘇現代服務業亟須解決的突出問題。
一、江蘇現代服務業結構優化面臨的突出問題
服務業比重雖然較高,但高端服務業占比仍然較低。2015年,江蘇省服務業占國民經濟的比重已達到48.61%,領先于全國近三分之二的省份,但代表現代服務業發展方向、對經濟轉型升級促進效果明顯的業態相對滯后。數據顯示,2015年江蘇省金融業及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等傳統服務業占比較高,占生產性服務業的比重分別為37.11%和28.14%。商務服務業及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等新興行業比重則較低,分別為15.10%、14.36%和5.30%。其中,直接影響現代經濟創新能力的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發展明顯緩慢,相應服務供給明顯不足。
服務業企業數量較多,但競爭力和影響力偏弱。統計數據顯示,全省現代服務業經營活動主體超過10萬家,但多為中小企業,大型企業數量偏少。普查數據顯示,全省現代服務業企業中,從業人數規模為100人以下的占97%,共吸納62%的從業人員,而從業人數規模在1000人以上的企業僅占0.2%,共吸納不到20%的從業人員。類似蘇寧、焦點科技等在各自領域排名靠前的科技服務企業相對缺乏,類似浙江阿里巴巴、廣東騰訊等品牌效應明顯的服務企業更為稀缺。2016年,全省百強民營企業中,涉足服務業的企業不到10家。全國服務業企業500強中,江蘇僅占28家,這與江蘇服務業增加值超過全國十分之一的地位明顯不符。整體上看,江蘇省仍缺少引領新業態、新技術的創新類服務品牌企業,凸顯出現代服務業品牌優勢不突出、核心競爭力欠缺等問題。
總體發展態勢良好,但區域差距較大。據統計,2013年至2015年間,江蘇省服務業增速連續三年超過9.3%,高于地區生產總值增速。但在這一發展速度下,省內服務業區域發展不平衡的問題一直存在。從業態分布看,現有中高端服務業主要集中在蘇南地區,難以適應省內提出的區域協調發展的需要。統計數據顯示,2015年蘇南地區服務業占比51.18%,而蘇北地區僅為43.76%。即使是蘇北地區服務業占比最高的徐州市(46.2%),也落后于蘇南地區服務業占比最低的鎮江市(46.9%)。從行業構成看,蘇南地區金融業、租賃和商務服務業、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以及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分別占15.96%、7.42%、3.63%和5.82%,均高于蘇北地區的9.65%、5.21%、1.53%和3.63%。從重點企業分布看,入選2016年全國服務業企業500強的28家江蘇企業中,有27家位于蘇南,僅1家位于蘇中,蘇北地區則無1家入選。
地方同質化建設嚴重,服務業分工格局尚未形成。服務業尤其是生產性服務業與當地居民收入水平、資源稟賦、產業基礎、城市層級等直接相關,不同產業基礎和能級的城市,應布局不同層級的生產性服務業。但統計數據顯示,“十二五”期間,江蘇省十三個地市重點發展服務業排在前五位的均為商貿服務、現代物流、金融商務、電子商務與文化創意產業,在產業選擇上行業結構相同,層次雷同。其中,各地物流園區、文化創意產業基地、軟件信息服務基地、研發創新平臺等重復建設現象比較突出。區域間缺乏從資源稟賦、產業基礎、城市能級等層面選擇行業,區域分工尚未形成,資源利用有效性難以實現。
二、加快江蘇現代服務業結構優化的對策建議
實施質量提升戰略,擴大高品質服務供給。一是高度重視服務業的發展層次和結構優化,將科技研發、信息技術服務、檢驗檢測、金融商務、創意設計等中高端生產性服務業作為重點發展領域并加以定向支持。二是實施標準化戰略,加快制定發布一批由服務業主導的行業標準,以標準構建江蘇服務業競爭優勢,以標準倒逼高品質服務產品供給。三是參照省內既有制造業品牌培育工程,實施服務業品牌培育與再造工程,形成企業、行業、區域相融合的三級品牌體系,塑造推出一批知名服務企業品牌、多個特色行業品牌以及若干高端服務業集聚品牌。
推動區域間合理分工,打造有序發展格局。規模是產業發展的基礎,結構優化更是產業可持續發展的關鍵。全省不同區域應根據服務業不同發展規模和水平,選擇差異化的發展路徑。在南京、蘇州、無錫等服務業規模較大、比重較高、知識技術資源豐富的城市,可將發展新興行業、提升服務業發展層級作為重點。在這些城市重點加強電子商務、云計算服務、物聯網服務、融資租賃、第三方物流、信息咨詢、節能環保、檢驗檢測等新興產業的建設,在滿足當地產業需求的同時,服務周邊區域。對于連云港、鹽城等蘇北地區,則建議繼續以發展商貿服務、現代物流等行業為重點,并依據當地經濟發展需要,積極培育物聯網服務、融資租賃、第三方物流、信息咨詢、節能環保、檢驗檢測等新興產業,積極接受蘇南及其他先進地區對中高端服務業的輻射與帶動。建議由省發改委牽頭,建立服務業重點行業發展、重大項目投資的協調機制,完善重大利益分享機制,做好推動區域分工發展的制度安排。
發揮比較優勢,避免同質化重復建設。一是鼓勵與區域稟賦相契合、與制造業基礎相融合、對區域經濟支撐引領作用強的現代服務業領域優先發展,抑制服務業產業園等空間載體建設的盲目推進,杜絕將創意產業園建成餐飲一條街之類的現象再度發生。二是建立服務業重點行業發展、重大項目投資的協調機制,完善重大利益分享機制,增強省內地區與城市間合作成果的可預期性,提升各方的合作積極性。三是在考核上弱化各地僅針對服務業比重和規模的考核,將服務業考察的重心由數量規模轉向質量效益,盡可能減少行政力量追求GDP總量的沖動對行業重復建設的推波助瀾作用。
〔本文系南京財經大學余泳澤承擔的江蘇省社科基金項目“江蘇現代服務業結構優化路徑研究”成果〕
(江蘇省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辦公室供稿)
責任編輯:文 刀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