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樹
☆ 貴族出身的苦命兒
孟嘗君田文是戰國時期有名的公子,他求賢若渴、揮金如土,收留了幾千名賓客,形成了一股龐大的勢力,令當時各國諸侯側目。他不但和很多歷史名人一樣,死后被載入史冊,而且被長久地流傳于民間。
揮金如土的前提,是你得有很多的金子去“揮”。孟嘗君有,因為他繼承了父親的龐大家業,而他的父親是齊威王一個很重要的兒子——這就是“公子”這個稱呼的來源——貴族出身。雖說后來讀書人或者不愛讀書的富家子弟都可以被稱為“公子”,但在戰國時期,“公子”基本上得是諸侯的子弟才行。像春申君黃歇那樣平民出身而成為“公子”的是極個別現象。
雖說田文有個好出身,但他出生的時候對是否能子承父業是想都不敢想的,他需要想的主要問題是怎樣活下去。田文的父親叫田嬰。田嬰一共有40多個兒子。田文在和眾多兄弟競爭之前,得先和死亡抗爭,不是他得了什么病,而是父親田嬰想殺死他。
☆ 引殺身之禍的“五月五”
田文的生日是五月初五,按照當時的迷信說法,五月份出生的孩子長到門那么高的時候是會害父母的,所以迷信的田嬰下令給田文的母親:“不許養活他!”雖然田文的母親只是一名小妾,但仍大著膽子把他偷偷地養大,并且努力地教育和培養他。
田文長大后,母親把他帶到田嬰面前。田嬰大怒,質問她:“當初我不是讓你把他扔了嗎?”母親還沒有回答,田文就跪倒在地,大膽地問:“父親為什么不讓養活五月出生的孩子呢?”田嬰回答:“因為五月出生的孩子長到門那么高時就會害死父母的。”田文說:“可是,父親,決定人的命運的是上天還是門呢?如果是上天決定命運,那您就不必多慮;如果是門決定命運,那我們就把門建得高高的,誰還能長到那么高呀!”田嬰無言以對,拂袖而去。雖然看起來田嬰被田文頂撞得很不高興,但實際上他認可了這個機智大膽的兒子,把他留在了身邊。
有一天,田文問父親:“兒子的兒子叫什么?”父親說:“叫孫子。”田文又問:“孫子的孫子呢?”父親說:“叫玄孫。”田文接著問:“玄孫的孫子呢?”父親說:“那就不知道了。”于是,田文講了一番道理:“父親作為齊國宰相,已經經歷了三代齊王。齊國沒有增加領土,而您家里財富越積越多,卻沒有一位賢能之士。您的姬妾可以隨意糟蹋綾羅綢緞,而外面的賢士連布衣都不足以御寒;您的奴仆有吃不完的魚肉,而那些賢士吃菜糠都吃不飽。您把財富留給連稱呼都不知道的后代,卻不為了國家強大而招納賢士,這讓我覺得很奇怪呀!”田嬰又無言以對,但他更看好這個兒子了。他讓田文試著主持家政、迎接賓客。
☆ “雞鳴狗盜”是人才
田文憑著自己的才華繼承了父親的爵位和家產,被稱為孟嘗君。孟嘗君不僅舍得花錢收留賢士,還特別尊重他們。他和他們同吃同住,平等地對待每一個人。其中也有一些雞鳴狗盜之輩,這讓一些有大本事的人心里不太平衡。但在關鍵時刻,雞鳴狗盜之輩的小本事也會發揮大作用。
現在,用“雞鳴狗盜”這個成語來形容一個人的時候,是說那個人的本事微不足道或者做事不光明磊落,通常是貶義詞。但在產生這個成語的孟嘗君那個時代,它并沒有“褒”或“貶”。看看雞鳴狗盜是怎么回事。
秦昭王聽說孟嘗君有本事,把一個兒子送到齊國當人質,要換孟嘗君到秦國去。孟嘗君沒有去。后來,齊王派孟嘗君到秦國辦事,秦昭王把孟嘗君強留了下來,任命為宰相。可是秦國的大臣們就很不愉快了,有人對秦昭王說:“孟嘗君是齊國人,遇到大事的時候,肯定要先考慮齊國利益,這樣的人當秦國的宰相太危險了。”秦昭王想了想,覺得很有道理,可是這樣的人才,放走了就是一個強大的敵人,于是就把孟嘗君軟禁了起來。
孟嘗君知道長期呆在秦國是很危險的,就開始想辦法離開。他派門客花重金聯系上了秦昭王最寵愛的妃子,求她幫忙說情。這位妃子知道孟嘗君有一件珍貴的白狐皮裘,就提出要這個東西。但這個東西已經被孟嘗君進獻給秦昭王了,全天下就這一件,鎖在秦昭王的倉庫里。這可如何是好?
關鍵時刻,“狗盜”出場了!“狗盜”的本事是能披上狗皮化裝成狗,走在路上,逼真得連狗都認不出來。他混進倉庫,把白狐皮裘偷了出來,獻給那位妃子。妃子在秦昭王高興的時候講了一番道理,說服秦昭王把孟嘗君釋放了。
孟嘗君立即跑出京城,半夜就趕到了函谷關前。秦昭王細思之下,覺得妃子的道理不對勁,立即派人去追回發給孟嘗君的過關文書,想阻止他離開秦國。函谷關有規定:夜里不許過關。那時還沒有鐘表,就定為天黑后雞叫前是夜里。
前有險關,后有追兵……又一個關鍵時刻,“雞鳴”出場了!一聲聲逼真的雞叫喚起了函谷關內眾多公雞的共鳴。士兵開關驗明文書,放走了孟嘗君一行。
知識鏈接——
戰國末期,諸侯國貴族養士之風盛行,他們禮賢下士、廣招賓客,以壯大勢力、保衛國家。其中養士規模最大的是魏國的信陵君魏無忌、趙國的平原君趙勝、楚國的春申君黃歇和齊國的孟嘗君田文,被稱為“戰國四公子”。
(責任編輯 趙艷芳)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