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探討在英語學習活動中學習者的學習信念因素和學習成就之間的關系。在教學中應有效地利用這些因素的積極特征,以學生為中心,通過教師和學生、學生和學生以及學生和各種相關教學要素的多種互動形式,幫助學生獲得最大程度的學習成就。
【關鍵詞】學習信念 干預 學習成就
一、問題的提出
在英語學習中,語言學習信念是指學習者對語言學習的看法。語言學習信念對學習者有深遠的影響,很大程度上決定了語言學習成就的成敗。本研究探討在英語學習活動中,學習者的學習信念因素干預和學習成就之間的關系。在教學中應有效地利用這些積極因素,在教師的啟發和引導下,以學生為中心,有的放矢地實施教學,通過教師和學生、學生和學生以及學生和各種相關教學要素的各種互動,因材施教,幫助學生獲得最大程度的學習成就。
二、研究方法
1.研究對象。問卷調查在2017年3月進行,某部隊院校非英語專業二年級80名學員參加問卷調查,剔除無效問卷和缺乏數據的問卷,收回有效試卷79份。
2.測量工具。對英語學習情況進行問卷調查。采用Horwitz制作的外語學習信念量表(Beliefs About Language Learning,BALLI),共34項,包括以下五個方面的信念:(1)外語學習能力 (foreign language aptitude),共十一項,包括“學習英語時年紀越小,成效越好”、“有些人有學外語的天賦”等。(2)學習的難度(the difficulty of language learning),共六項,包括“一些語言學起來比另一些語言容易”、“英語學習的難度”等。(3)外語學習的本質(the nature of language learning),共五項,包括“說英語時發音標準很重要”、“想學好英語就必須懂得英美文化”等。(4)外語學習策略和溝通策略(1earning and communication strategies),共八項。(5)外語學習動機和期望 (motivations and expectations),共四項。
成就動機量表(Achievement Motivation Scale)由挪威心理學家Gjesme,T.和Nygard,R. 1970年編制并已逐漸完善。本研究采用中文版本,由我國學者葉仁敏和挪威學者Hegtvet,K.A.于1988年合作譯制,1992年在大學生和中學生樣本中進行修訂。量表同時測量成就動機的兩個因素,趨近性因素和回避性因素,分別稱為希望成功的動機和回避失敗的動機。前者關注如何獲得成功,后者關注的是如何避免失敗。
3.數據分析。外語學習信念量表的評分標準采用5個等級的里克特量表,分值1至5分別表示“完全不同意”,“有點不同意”,“既不同意也不反對”,“有點同意”和“完全同意”。英語學習成就動機因素研究評分標準采用5個等級的里克特量表,分值1至5分別表示“完全不符合我”,“有點不適合我”,“不清楚”,“基本符合我”和“完全符合我”,由小到大分別記為1分、2分、3分、4分、5分,分數越高表明其相關程度越高。
本研究采用定量分析統計方法,以回收上來的79份問卷為研究依據,采用SPSS 16.0版本進行定量分析,對學生的英語學習信念進行主成份分析和因子分析,對平均數和標準差進行描述性分析,對外語學習信念量表和成就動機量表進行皮爾遜相關系數分析和雙尾T檢驗,了解兩套問卷變量之間的取向和關系,分析學習信念因素和學習成就之間的關系。
三、結果與討論
1.英語學習信念的因子分析結果。英語學習信念指中國英語學習者對英語學習各方各面所持有的信念和看法。根據主成份分析、因子分析的結果及因子碎石圖提供的信息,英語學習信念含有如下五個因子:
因子l:英語學習的本質(.635);
因子2:英語學習的難度與學習者的自信心 (.648);
因子3:英語學習的動機和期望 (.586);
因子4:英語學習的策略和溝通策略 (.532);
因子5:英語學習的能力 (.541)。
括號內數字表示每一個因子的內部一致性信度。根據因子分析結果,可以看出本研究中受試者的英語學習信念所包括的因子個數、因子名稱及組成各因子的項目與其它國家和地區學習者的外語學習信念存在差異。
2.英語學習信念的描述性統計分析。英語學習信念描述性統計分析結果表明:本次研究中的被試者外語學習信念的平均值在2.5~3.4(M=3.21;SD=0.48),可基本認定為中等水平。
(1)英語學習的本質特點。10%左右的學生認為學英語主要是英漢互譯、語法學習。超過32%的學生認為學英語主要是學詞匯。大多學生認為翻譯、語法和詞匯不是英語學習最重要的方面,但詞匯學習比較重要。55%的學生強調口語表達和聽力訓練,88%的學生認為應該大膽開口說英語,說英語時標準發音很重要。63%的學生認為聽說比讀寫要困難。
(2)英語學習的難度與學習者的自信心有關。大多數學生都覺得英語不易學好。78%的學生認為英語是中等程度難學的語言。51%學生認為自己沒有英語學習的天賦,中國人不擅長學習英語,但相信通過自己的努力最終能學好英語
(84%)。超過18%的學生認為每天花一小時學習英語,最多兩年就能學好。23%的學生認為每天只花一小時學習英語,不可能學好英語。
(3)英語學習的動機和期望。68%同學有很強的英語學習動機,認為學英語重要并且非常有用。約77%的學生認為一旦他們能說好英語就會有很多機會使用它,絕大多數同學(83%)相信學好英語有助于找工作。大部分學生(71%)認為中國人看重英語學習。
(4)英語學習的策略和溝通策略。絕大多數學生認為學習英語需要不斷重復和練習(86%),需要多聽英語、看英文電視劇和電影(90%)。多數學生(82%)認為學好英語,了解英語國家的文化是必要的,24%的學生認為學習英語是想了解英語本族文化。很多學生(73%)非常看重英語發音,認為用標準的發音說英語很重要。大多數學生(63%)都認為碰到不認識的單詞時可以猜測詞義。72%的學生認為英語學習方法和別的科目不一樣。endprint
3.英語學習信念與學習成就動機的相關分析。通過對外語學習信念和成就動機進行皮爾遜相關系數分析,結果通過對學習信念與學習成就動機的相關調查可知,外語學習信念和成就動機有關聯,在希望成功的動機的影響下,個體會主動從事學業等重要任務,并選擇有利于高質量完成任務的策略。在回避失敗的動機的影響下,個體會采取兩種不同的方式。一種方式是防御性的,個體力圖逃避任務以避免失敗;而另一種方式則較為積極,個體會非常努力以避免失敗。研究表明,希望成功的動機和外語學習的策略和溝通策略相關非常顯著,回避失敗的動機和外語學習的動機和期望、外語學習能力相關非常顯著,希望成功的動機和外語學習的動機和期望、外語學習的難度相關較顯著,回避失敗的動機和外語學習的策略和溝通策略以及外語學習的難度相關較顯著。
通過雙尾T檢驗,結果(表1)顯示,第9、14.18、26.28、31項與學習成就的相關程度達到了顯著性水平,具有統計學意義。
四、對于教學的啟示
1.科學把握教和學的方法。影響大學生英語學習成就的因素是外語學習信念中作用顯著的正效應因素。研究發現,語言的掌握是通過實踐逐步培養的過程,從大學生學習特點看,其元認知整體水平與初、高中學生相比已經基本成熟。但在大學英語學習中,學校和教師的作用不可忽視。教師教學效果的好壞、教師專業水平的高低、教師的學識修養直接影響大學生的學習成就的獲得。學習英語需要一定的語言知識作指導,學生只有在掌握知識的基礎上,才能更好地培養語言技能和能力。因此,在整個教學中要始終貫徹實踐原則,激發學生積極的外語學習信念,通過引導和干預,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語言學習觀,把講授知識和培養能力有機地結合起來,以語音、詞匯、語法等英語語言知識為基礎提高語言應用能力,通過互動促進學生對英語基礎知識不同角度和不同思維方式的理解,實現對知識的主動建構。
2.正確運用教師期望激發學生英語學習動力,成就動機是學習的主要動機,指一個人對自己認為重要的有價值的工作樂意去做,并力求達到成功的內在推動力量,學生的成就動機愈強,學習的效率就愈高,成功的體驗又會增強學生的成就動機。因此,在形成期望過程中要全方位考慮學生的能力,使期望靈活而合時宜。當學生可以參與學習更有挑戰性的學習時,或當學習內容調整到包括更多的對他們是不可能的而又富有挑戰性的任務時,學生的表現就會得到改善。在課堂上,老師可以適當地設問,以靈活多變的提問方式,為不同層次的學生提供思考與解答的機會,讓他們在實踐中充分體驗英語學習的樂趣和成就感。
3.強化學生外語學習的積極信念,培養學生積極的學習和交際策略。英語學習信念是學習者對學習好英語的各種看法和認識,也稱為“學習者的外語學習理論”。當學生的學習信念與學習成就的取得相抵觸時,教師要進行強化干預,以增進學生的學習效果。
同時,我們可以運用講座與討論以及合作學習的學習方法進行相關的外語學習策略訓練。
五、結論
通過研究發現,非英語專業大學生有現實的、積極的、對學習有幫助的英語學習信念。但有些學生也有消極的、對學習起阻礙作用的英語學習信念,這些信念很可能導致英語學習中的倦怠、焦慮和挫敗。對那些有利于英語學習的信念,教師應予以肯定,繼續強化。同時,教師也可幫助學生在持有積極的英語學習信念的基礎上使用更有效的學習策略。為了幫助學生改變錯誤的、消極的語言學習觀念,教師可以讓學生了解與英語學習相關的新信息和新知識,向學生介紹英語學習方面的理論知識,幫助學生更真實全面的了解語言學習的本質以及語言學習進程的規律。因此,在大學英語教學中,應將這些積極的英語學習信念的特征充分發揮出來并加以強化干預,以期使學生獲得最大程度的學習成就。
參考文獻:
[1]包薇.財經院校大學生英語學習信念調查及對策[J].吉林工商學院學報,2011,(6):111-115.
[2]陳芙.影響大學生英語學習成就因素的探討[J].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06,(5):137-140.
作者簡介:楊紹芳(1980-),女,河北廊坊人,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學院,講師,從事英美文學研究。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