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蘭香
【摘要】家在很多人的感知里都是溫暖的港灣,很多人都知道我們的幸福感很大一部分源自家庭,但卻很少有人意識到我們身上的種種“傷痕”也很大可能源自家庭。武志紅老師的《為何家會傷人》就向我們赤裸裸的揭示了家在我們成長過程中對個體造成的負面影響,也很好的解釋了為何現在很多學生心理問題頻發的原因。
【關鍵詞】家庭 孩子 傷人 心理問題
《為何家會傷人》是心理學家武志紅的代表作,揭示了很多人心理問題的真相。一直以來中國人的古話總是在大力謳歌父母的偉大,諸如“虎毒不食子”、“可憐天下父母心”的言論比比皆是。可是在現代這個網絡時代我們幾乎每天都能聽到父母虐待兒童的事件發生。有因為老婆跟自己離婚就掌摑自己的孩子以此來吸引老婆注意的爸爸,有因為孩子尿床就把孩子往死里打的媽媽,還有表面疼孩子背地卻用語言侮辱折磨孩子的父母……這樣的事情太多太多,以至于我們不禁開始思考:家真的是每個人溫暖的港灣嗎?在為學生做心理咨詢服務的這幾年我接待了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來咨詢的學生,有考試焦慮的,有社交障礙的,有成長困惑的,而如果深入了解他們居然都回歸到一個共同的原因那就是——家庭。
童年的生長環境對一個人性格會有很大的影響。一個人成年后的焦慮、抑郁、幸福感都可以在他的童年生活中找到淵源。所以,一不留神,家里的大人就有可能是在傷害孩子。我們曾經被傷害,我們也正在傷害孩子。武老師在本書中給我留下比較深的觀念有:夫妻關系是家庭的核心。爸爸媽媽關系的穩定影響到孩子的安全感,甚至會影響到他長大后的婚戀觀。所以家長應避免爭吵,避免冷漠,盡量制造溫馨愉快的氛圍。在傳統思維中很多父母認為離婚對孩子的影響很大,于是即使父母感情不好但礙于孩子還是維系著婚姻關系,可是又忍不住把矛盾暴漏在孩子面前,更有甚者把孩子當撒氣筒,殊不知這對孩子的傷害更大。在我國離異家庭的孩子似乎變成了一個特殊群體,于是暴力、孤僻、叛逆等心理問題便被貼在他們身上,甩都甩不掉。追根到底,導致孩子心理問題的并不是父母是否離異而是他們的關系狀態。一對離婚的父母,如果能在孩子的教育問題上達成一致,都給予孩子充足的無條件的愛,是否離婚就會對孩子的影響變得微不足道了。
《為何家會傷人》中提到了隔代撫養對孩子的影響,這成了我國教育問題的一大痛處,尤其是在我國農村地區,幾乎大多數的孩子都成了留守兒童,而隔代撫養的弊端也是非常明顯的。在我國有“隔代親”的說法,老人們在生命的后半程里很容易對孫輩產生溺愛,除了溺愛還有不懂教育帶來的問題。
童童今年5歲了,他愛咬人,經常把別的小朋友打哭,甚至連老師也經常被他吐口水。童童從小就跟爺爺奶奶生活在一起。爺爺的教育方式除了呵斥就是暴力,一次爺爺來接童童,小孩子出于好奇摸了一下其他教室的玩具,爺爺二話沒說一腳就踢的孫子差點摔倒。那一刻很多問題的答案都清晰了,一個缺乏父母缺失、爺爺粗暴的家又怎么培養出懂禮貌合群的孩子呢?南京曾經發生轟動一時的母親餓死孩子的慘案,在指責這個母親的同時我們不妨看看她的成長經歷,在法庭上她說她的媽媽在她出生之后也是不聞不問,她不知道該怎樣愛孩子。一代人的過錯就這樣影響到了三代人的生活乃至生命。
書中的一章寫到——以愛的名義摧毀孩子的感受,也讓人感觸頗深。中國文化中,特別強調“聽話”,而忽略孩子的感受。在家聽父母的話,在學校聽老師的話,工作了聽領導的話,于是我們發現很多父母在接孩子放學后第一句話不是問孩子開不開心,而是問他們乖不乖,理由幾乎都“我是為你好”。這樣培養出來的孩子很容易忽略自己的內心感受只會一味的遷就他人。他們打著愛的幌子卻做了很多違背孩子內心的事。一句“我是為你好”可以讓父母壓抑自己的自由意志變成聽話的牽線木偶,于是生活中我們看到很多“巨嬰”、“媽寶男”他們在成年后依然沒能真正的長大。當然還有一種可能就是孩子的叛逆,而仔細分析會發現這些所謂的叛逆孩子只不過是面對父母的壓迫用另外一種極端換的自由罷了。湖南衛視有一檔節目叫《變形記》每一期都會有一個叛逆的城市主人公,節目的開始總有一對父母哭訴孩子的種種的不聽話,自己是多么的愛孩子可孩子就是不懂事。隨著節目的開展我們就會發現他們所謂的愛孩子幾乎等同于給孩子足夠的零花錢,而要求就是要孩子乖乖聽話,于是愛變成了一場交易,當孩子花著他們的錢卻違背了他們的意愿時,就變成了一場大逆不道的倫理劇。每次看到這都會覺得這些孩子其實很可憐,他們想要的左右不過是真正的愛而已,而這些父母并沒有看到孩子的需要卻只想讓他們變成聽話的木偶。
類似因為家庭問題導致兒童產生心理健康問題的案例屢見不鮮,我們在弘揚父母的偉大之余也應該反思一下,家應該如何才能避免成為傷害孩子的戰場。在對學生進行心理咨詢的過程中我發現一個有意思的現象,很多因為家庭問題來咨詢的學生當他們認識到父母并沒有文化宣揚的那么偉大、家也會傷人時,很多癥狀都跟著減輕好轉了。也許正視家會傷人這個事實才是減輕兒童心理問題的一把鑰匙。
參考文獻:
[1]武志紅.為何家會傷害人[M].北京聯合出版公司.201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