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露+羅思媛+盛潔
【摘 要】校園文化生活作為高校學生活動最為密集和思維最為活躍的集合地帶,必須要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引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與高校校園文化的建設具有內在契合性,二者統一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建設與實踐。利用校園文化這一載體,強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大學生的影響,讓核心價值觀在大學生群體中內化于心、外化于行。
【關鍵詞】校園文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大學生;路徑探析
一、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的必要性
(一)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基本內涵
黨的十八大提出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其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是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建設目標,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居于最高層次,對其他層次的價值理念具有統領作用。“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從社會層面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基本理念的凝練。它反映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屬性,是我們黨堅定不移、長期實踐的核心價值理念。“愛國、敬業、誠信、友善”,是公民必須恪守的基本道德準則和評價公民道德行為選擇的基本價值標準。
(二)大學生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認知現狀的分析
總體上大學生認識到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存在,但是相對于社會其他群體,只有少部分完全知道內容及其基本內涵。但在轉型時期價值觀多元情況下,也存在把握不夠全面,部分學生缺乏信仰,出現了信仰真空與信仰多元化并存的趨勢等。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設,首先是內容構建。應考慮青年大學生的實際情況,高校用簡明扼要的大眾表述和大眾話語闡釋其核心理念,包括社會制度層面的核心價值觀,思想觀念層面的核心價值觀和日常生活層面的核心價值觀。
(三)培育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現實意義
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戰略任務;是樹立國家良好形象、提升國際競爭力的迫切需要;是形成全體人民的共同價值追求,提高我國文化軟實力的必要條件。
1.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我國社會文化建設的必然要求。一個國家和民族的核心價值觀應是深植民族之心的價值理念,是全體國民長期追隨和追求的理想。核心價值觀蘊含著人們對世界、人生、社會等一系列重大問題的價值共識,深刻影響著每個社會成員的思想觀念、思維方式、行為規范。
2.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中國這個社會主義國家的公民應當樹立的基本價值追求和應當遵循的根本道德準則,它體現了社會主義價值追和公民道德行為的本質屬性,它是社會主義國家發展的現實需求。歷史和現實向我們證明了只有建立共同的價值目標,我們的民族,我們的國家,才會擁有賴以維系的精神寄托,才會團結,才會擁有統一的意識,才能夠產生最強大的凝聚力。
3.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中華民族的精髓。我國目前正處于社會轉型期,這就得大學生們在選擇自己的價值取向時會面對多種選擇,而當代大學生肩負著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的重任,是推動祖國進步與發展、實現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重要力量,因此,必須確保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加強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教育。
二、從多元角度探討培育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路徑
(一)大眾文化碰撞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大眾文化是在現代工業社會中所產生的、與市場經濟發展相適應的一種市民文化,相對于主流文化的嚴肅性和正統性來說,具有一定的商業性和娛樂性。不可否認,當代中國的大眾文化總得來說是好的,但其魚目混珠的狀況對人們精神生活的影響消極與積極并存。大眾文化是高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必須面對的教育環境,大學生正處在求新、求奇、求知、求樂的年齡階段,他們與大眾文化間具有一種近乎天然的“親緣”關系。文化解決的是人類生存的高級需求,即精神提升和美的建構,亦即人類如何實現自身價值、發掘自身潛力、實現對人性的終極關懷。大眾文化的倡導者顯然忽略了這個簡單的事實。社會生產所追求的是物質的豐富性和多樣性,并盡可能為人類提供紛繁復雜的消費構成。
(二)科技文化聯系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嚴格地說,科技文化是隨著近代西方科學技術的興起和發展而生成的,因此在我國的民族文化中是相對脆弱的,甚至是匱乏的,遠遠不能適應培育和踐行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需要。再者,科學技術快速發展的步伐往往讓人迷失自我,容易“見物不見人”,產生諸如急功近利、學術浮躁、科研不端等與科學精神、科學文化相悖的問題,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精髓和靈魂大不相符。
(三)校園文化融入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校園文化是高校在自身發展過程中形成的一種歷史沉淀和人文精神,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代表。校園文化生活作為高校學生活動最為密集和思維最為活躍的集合地帶,必須要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引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與高校校園文化的建設具有內在契合性,二者統一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建設與實踐。利用校園文化這一載體,強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大學生的影響,讓核心價值觀在大學生群體中內化于心、外化于行。
三、校園文化建設在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中的價值意義
(一)校園文化建設為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營造濃厚的文化氛圍
校園物質文化是培育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物質基礎,為其提供活動陣地與物質條件的支撐。高校應通過物質文化建設,如建筑、標語、電臺廣播等有形文化,傳遞一定的價值取向。校園精神文化為培育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供文化氛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需要在無形的精神文化和價值主導下,形成思想共識。通過精神文化建設,以無形的力量主導大學生的價值觀,引導學生形成健康向上的待人接物的態度,促進其德、智、體、美、勞的全面發展,最終實現高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有效培育。endprint
(二)校園文化建設對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提供現實性幫助
校園文化是以在校師生為參與主體、以校園環境為地理空間、以大學精神為核心特征的群體文化。從堅守思想陣地的角度看,高校不是遠離社會的象牙塔,而是各種思想文化激烈碰撞的場所,是意識形態導向鮮明的陣地堡壘,社會發展的各種階段性特征都會在高校校園有所體現,都會在高校師生的思想領域有所反映。校園文化精神的形成是一個長期累積的、師生共同努力建造的一種獨特的校園氣質和風氣,它影響大學生的價值取向、思想觀念以及道德行為規范,在大學生身上起到主導的作用。這種良好的具有歷史積淀的校園文化,可以通過校風、師風、學風建設在每一位大學生身上貫徹和落實。優秀的校園文化能發揮學生在創造文化中的能動性,因而更能得到大學生的擁護與支持。這必將會使大學生實現從應然到實然的轉變,從而真正樹立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四、 培育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校園文化的路徑選擇
構建高校和諧校園文化是全面建設和諧社會的必然要求。高校是文化創造、傳播、繼承和發揚的重要場所。通過整合校園文化優質資源,積極把握思想總方向,營造校園人文教育軟環境,拓展大學生社會教育大課堂,建好網絡文化思想新高地等,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有機融入傳統文化發揚、人文精神培養、網絡輿論指引等關鍵環節。
1.界定民族歷史,發揚傳統文化。
傳統文化是文明演化而匯集成的一種反映民族特質和風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歷史上各種思想文化、觀念形態的總體表征。中華民族歷史悠久,傳統文化燦爛多姿,在世界歷史發展過程中呈現出傲視群雄的姿態。當今國內外,文化交流日趨頻繁,傳統文化的多樣性呈現和其之間的交匯融合已成大勢所趨,在經濟發展迅速的當代中國,如何建構一種具有強大生命力的先進文化,已是每一個中國人必須思考的事情。要立足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從傳統文化中汲取豐富價值資源,并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下對優秀傳統文化進行進一步的傳承與創新。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能夠相互促動,相互影響,相得益彰。高校要利用自己的優勢,加強師資隊伍、制度文化等各方面的建設,充分為文化建設提供助力,發動廣大大學生的力量,使得文化能夠不斷繼承,并能在社會主義價值觀的前提下,使得文化能夠不斷推陳出新,不斷發揚。
2.界定民族靈魂,培養人文精神。
新形勢下通過高校校園文化建設培養綜合素質人才已成為高等教育的新課題,而作為校園文化建設核心的人文精神也日益受到重視。人文指“區別于自然現象及其規律的人與社會的事物”,其核心是貫穿于人們思維與言行中的信仰、理想、價值取向、人文模式、審美情趣。人文精神是“對人的價值追求”,關懷的中心是現實生活中人的身心全面價值的體現;人文精神是一個人、一個民族、一種文化活動的內在靈魂與生命。在進行人文知識傳授的同時,要加強人文精神的培養。通過文化的熏陶,使人文知識轉化為受教育者一種內在的人文精神。大學生需要培養人文精神,要從許多方面去努力完善自身。
3.界定信息交流,取助網絡輿論。
信息化時代,網絡已然成為社會生活中表達民意、暢通民情、匯聚民智的重要渠道,成為各種意識形態交流、交融、交鋒的重要平臺,各種思想觀點都在網上建立了自己的“陣地”,并通過各種方式擴大影響。網絡的蓬勃發展,搭建了一個很好的互動平臺。而能否對網絡輿論進行科學正確的監管、引導、掌握主動權,以進一步發揮網絡輿論的積極作用,克服其消極作用,是值得探討的重要課題。網絡輿論引導是一把雙刃劍,但若把控得當,它必利大于弊。網絡輿論的有效利用與發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不謀而合,而這兩者的有機結合,更將提高國家的軟實力。當代大學生的生活與網絡息息相關,網絡輿論便是他們獲取信息的重要途徑,正確的引導便是給他們的思想確定方向,才能夠深入貫徹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參考文獻:
[1]史葉婷.《高校校園文化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的有效耦合——基于江大和南師大兩所高校的實證研究》[D].2008
[2]楊懷中,萬偉偉.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文化思考[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5·5
[3]佚名.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校園文化中生根開花[J].人民論壇,2016-09-18
[4]秋石.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求是》,2006
[5]唐光輝.校園文化建設與學生人文精神培養.《現代商貿工業》,2007.
[6]馬燕敏.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高校校園文化建設的實踐研究.《亞太教育》,2016.
[7]章兢. 人文精神:大學不能沒有的靈魂.光明日報,2009-01-14
[8]張賀,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統領高校建設.人民日報,2014-01-2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