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俊林
工程結算審計中現場簽證的風險管控
■劉俊林

工程簽證單是基建工程竣工結算審計的重要依據,為了降低現場簽證對結算審計工作的影響,工程參建各方必須要加強對簽證的管理,同時審計人員對簽證風險應采取有效的措施進行管控。
工程結算;審計;簽證;風險;管控
工程簽證單是在基建工程施工過程中施工單位現場出具的因設計或施工變更等原因造成的施工承包合同范圍之外的工程量和單價的增減變動而要求建設單位予以認可的書面憑據,這就意味著它的真實度和可靠性直接影響著最終工程結算審計的準確度。
在基建工程施工中,對建筑物的規模、使用功能、裝修標準等方面的改動會經常發生,加之建筑材料的不斷更新換代,建筑材料價格的浮動多變,使得基建工程產生了大量的簽證單,簽證單涉及的費用也越來越多,有的特殊工程簽證單的費用甚至在工程總造價中的比重達到15%~20%。因此,對工程簽證單的審計已成為基建工程結算審計的一項重要內容。以下是現場簽證中經常出現的問題:
(一)簽證不規范。
1.很多簽證都存在不完整的現象,即簽證中只計增加工程量部分,而對那些因變更而減少的工程項目卻只字未提,甚至還有故意漏簽,虛增工程量的情況。
2.簽章單位不齊全:簽證一般需要由業主、監理、設計、施工單位四方共同簽字,但審計中經常會發現,現場簽證存在缺少一方甚至兩方的簽章,有的只有相關人員簽字無公章,有的簽證無簽證日期等,且某些項目建設工期較長,由于項目部解散或者人員跳槽、離職、監理聯系不上等各種原因,造成簽證單無法與監理日志、施工日志相對應,責任制也難以落實。
(二)想方設法增加簽證,實現施工單位的利益最大化。
1.未經核實隨意簽證:有些項目工程甲方代表缺乏造價管理控制意識,對簽證工作不負責任,往往因簽證內容與實際不符造成不必要的經濟浪費。
2.簽證不真實:特別對一些隱蔽工程,施工單位往往利用其隱蔽性高及求證難的特點,高估冒算,弄虛作假,從而抬高工程造價。
(三)利用甲方專業知識的缺乏,增加不合理簽證。
1.簽證既簽量又簽價格。
當前,某些工程項目現場簽證單簽的工程材料不僅簽定了工程量而且把價格也簽死了。例如:簽證樓地面工程鋪地板:簽證復合地板施工面積130m2,地板材料單價為180元/m2。
2.不簽事實直接簽解決結果。
審計過程中經常會發生合同外的零星工程事項及一些零星用工,無法核實實際發生的費用。如簽證單描述:“平整場地費用 3 000元”,“增加排水溝 1項21 000元”,或者有“增加人工工日2 100元”等等,平整場地的位置、原因、人工工程量、做什么項目等,均未提及,造成最后審計人員無法核實這些費用的準確性。
工程簽證審計與基建工程其他內容的審計不同,有著其自有的特殊性:由于工程簽證單直接牽涉到甲方簽證當事人,因而甲方管理人員不配合或消極對抗,致使結算審計工作陷入被動。再者,因審計人員和施工單位竣工結算送審資料編制人員對簽證單合法性認識和工程定額理解上的差異,處理不慎會成為施工單位與審計人員在對賬溝通過程中的障礙,不利于審計的順利進行。這就要求審計人員必須堅持自己的原則,靈活運用審計對策及技巧,結合自己的實踐經驗,從而達到最終理想的審計效果。
(一)判定簽證單的真實性。
1.判定簽證是否與事實符合。
工程建設過程中經常發生增減工程的工程量、更換材料的品牌、規格、檔次的簽證。工程量簽證主要是用圖紙表達尺寸與事實不符;施工圖無法表達須現場丈量,現場丈量方法與實際誤差較大(如高級裝飾面料收口處)。材料品牌簽證與現場品牌名接近以假亂真,規格型號、檔次以次充好(如電工器材、衛生潔具、五金配件及裝飾面料厚度等)。
2.判定簽證是否符合合同條款及招標文件規定。
工程施工過程事實雖然有發生,但因工地代表對合同條款及招標文件不熟悉,甚至有時連招標范圍、合同承包范圍、合同采用何種計價方式都不知道,經常發生追加價款超過合同價款可調整范圍或標內外界定允許追加范圍,工期簽證超過招標文件及合同約定同意延誤原因的范圍。
3.判定簽證是否與定額規定矛盾。
有些簽證內容,已經包括在定額內容之中,費用已經計算,而建設單位代表對費用定額規定范圍不了解,業務不熟練,使其簽證內容重復計取。最為常見的就是如基坑排水費用已包括在現場管理費中,但有些建設單位仍簽證確定一筆費用。還有一些項目對中標的投標價中包含的內容,又重復簽證,這就需要審計人員根據自己的專業知識,仔細地進行比對、復核。
(二)推翻不合理簽證單。
1.通過尋找事實依據推翻不合理簽證。
審計人員應當先熟悉圖紙、投標文件、簽證所含的內容,憑自身的專業知識及經驗對不合理的簽證做出標記,然后深入現場,通過現場測量觀察記錄,尤其是工程變更、工程細部,盡量掌握對那些不合理簽證實物的事實依據;在熟悉工程竣工圖紙內部資料,除合同、招標文件、竣工圖紙、工程聯系單外,特別注意會議紀要、地質資料,技術資料等,系統了解工程概況、施工過程,經常會發現與工程簽證矛盾的資料;對于投資大、工期長、變更量大、更換過工地代表的工程,具有時間長可追溯性不強、專業性強等特點,要發現、處理不合理簽證性較難,通過查閱工程施工日記、監理日記、施工組織、支付月工程進度款的預算書,經常發現資料中有可作為推翻設計變更、簽證的事實依據。
2.通過強有力的依據及法律手段推翻不合理簽證。
但在沒有事實依據或法律依據時,談判難度較大,所以我們可先從側面了解施工過程及施工工藝,必要時要查找圖集、相關單位出臺的規定性文件等,掌握強有力的事實依據后,使施工單位難以自圓其說,簽證便不攻自破。
(三)避免簽證風險的相關建議。
不合理簽證直接影響工程造價,不利工程規范管理,導致審計工作難度較大。工程管理過程中應當避免不合理簽證發生,建議如下:
1.加強工程管理,減少工程變更發生。工程前期工作應當盡量做全面細致,設計階段圖紙會審盡量明確使用功能,了解生產工藝要求,盡量施工圖體現完整功能及工藝,把施工階段變更施工圖紙降到最低限度。招投標時盡量避免施工過程追加工程量、更換材料,同時通過競爭選擇物美價廉材料。
2.加強工程參建各方現場管理人員培訓。工程參建各方現場管理人員應加強專業知識學習,除學習設計施工規范外,不能忽略定額學習;加強相關法律法規學習,特別合同法、招標法等與工程密切相關的法律。掌握簽證技巧,如實地簽證事實有發生,但不能明確是否在可簽證范圍內,在合同規定期限內又來不及查閱有關資料,建議簽證“情況屬實,結算時按有關規定”,而不要簽“同意施工單位意見”,除學習相關業務與法律知識外,還要加強政治思想學習,樹立愛崗敬業的道德觀念,為工程項目建設盡職盡責。
對于審計中簽證存在的風險,大多需要我們審計人員自身的專業素質,實踐經驗,尤其是對一些不合理簽證更需要我們細心,通過比對翻閱資料,耐心地找出權威性的依據。同時在政府投資項目工程的建設中,工程參建各方要堅持實事求是的原則,嚴格遵守執行合同約定,加強對工程結算中簽證的管理,提高工程結算簽證審計的效率和質量,從而有效地降低政府投資項目的工程造價,節約財政投資成本,提升政府投資效益。
[1]陳文建.建設工程竣工結算審計及風險防范[J].四川建筑,2010,(6).
[2]陳慧芝.試論工程造價審計風險的分析與規避對策[J].四川建材,2011,(5).
[3]吳冰,張星.工程結算中現場簽證風險的應對[J].建筑經濟,2013,(6).
(作者單位:臨川區審計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