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妙青
建筑設計行業的前景與未來
楊妙青

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建筑行業也得到極大的發展。新世紀是一個注重生態、環保、追求人與自然科學整體協調發展的社會。住宅建筑的主流是生態建筑和智能建筑,我國目前正在建造和將要建造的住宅建筑使用期限在70年以上,大型建筑一般都要使用50年以上,在建設過程中必須具備超前意識,采用先進的設備和建筑設計理念,這樣才能使建筑有更好的使用價值。為了應對市場的變化,就要朝著精細化的方向發展,爭取做到從前期規劃、建筑單體設計、施工過程、裝修設計、家具布置、顏色設計等,所有環節建筑師都進行服務和參與,包括對立面材料的選擇、節點的把握,進行全系列的監控。
一方面國家產業結構調整,基本建設投資方向發生變化,房地產市場轉冷、全面停止新建樓堂館所建設,政府大力反腐等導致傳統建筑項目大量減少,設計收費難度加大,設計周期延緩,“產能過剩”之下市場競爭白熱化,企業收入減少,整體效益下滑。另一方面,“一帶一路”、能源、交通、水利、節能環保、新農村建設、工業化建造、新型城鎮化、美麗鄉村、特色小鎮、棚戶區改造、既有建筑改造、城市更新、城市設計、海綿城市、地下綜合管廊、智慧城市等新的投資熱點層出不窮,再加上政府通過促進市場化改革來提升經濟的內生增長動力,激發市場主體的主動性、積極性和活力,與行業相關政策重磅出擊、多管齊下,行業轉軌、企業轉型、個人轉行,熱點紛呈,風光無限。因此對于行業的現狀,有“深冬”說,亦有“陽春”說,有說是“最好的時代”也有說是“不好的時代”,角度不同觀點各異。
2015年7月,《關于推進建筑業發展和改革的若干意見》提出對資質審批、招投標管理等逐步實行市場化改革。提出“淡化工程建設企業資質、強化個人執業資格”的改革方向。兩年來,這個方向上有不少重大突破。《工程設計資質標準》(征求意見稿)取消了40%的專業資質,2016年底又提出要取消裝飾、園林、智能、幕墻、消防等8個專項資質,還出臺了《關于促進建筑工程設計事務所發展有關事項的通知》,率先出臺了《工程設計事務所資質標準》,減少了其中合伙制事務所中注冊人員的數量,最大的突破在于一名一級注冊建筑師即可開設合伙制建筑設計事務所,將個人責任與企業責任合二為一。管理部門通過“注冊建筑師負責制”等擴大其職業范圍,強化其職業責任,通過“五方質量終身責任制”“注冊建筑師負責制”“四庫一平臺”“一名一級注冊建筑師獨立執業”等加強誠信管理政策等可以看出明確的從企業管理走向個人執業管理的趨勢和動向。
建筑設計技術與方法:1.資源合理利用技術。(1)實現水資源重復利用。對于我國來說,資源總體占有量相對較多,但是由于人口眾多,人均占有量成為眾多國家中相對匱乏的代表,即便是水資源的人均占有量也是明顯的薄弱。對于人類來說,對處于基本保障地位的水資源需求表現的尤為明顯,但是水資源為不可再生資源,所以其重要性表現得更為突出,要求現代建筑設計重視水資源的可循環性。可以借助雨水收集,將其作為植物澆灌水分,也可以創建中水回收系統。(2)土地資源的有效利用。近年來,隨著土地資源不合理利用事件的頻繁發生,政府加強了對土地資源使用情況的重視程度。由于土地資源緊缺問題的日益明顯,我國相關管理部門相繼出臺了多條規定,對于土地的保護工作,已經成為了基本的國策。所以,對于新時期的建筑行業來說,想要占有有利地位,就必須做好土地資源的保護工作。
2.平面功能技術。相關調查結果顯示,我國現有建筑物數量的50%都采用了平面功能法進行建筑設計。對建筑物功能的分析,實質上就是對整個建筑平面的分析過程,所以平面工作開展的良好與否,將直接影響到其整體使用性。所以,如何成功實現平面功能,方法顯得尤為重要。具體內容順序分析:用地關系分析――了解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對平面進行科學組合。
3.結構技術。設計結構技術是基于結構主義提出的一種新型建筑設計技術。該技術應用于建筑設計中需要實現的主要目標為:借助建筑物的結構形式來實現建筑設計,同時保證建筑設計有效性。在現代建筑設計中,建筑結構、建筑空間具有相互關系,即結構影響空間,空間影響結構,想要全面保證建筑設計質量,就必須從結構、空間兩個因素入手,借助結構形式來正確選擇設計方法,以此表現出建筑設計理念。
當下對建筑綠色、節能、環保、實現資源的可持續利用等要求越來越高,已經成為基本國策,建筑師的社會責任意識不得不提高。《關于進一步加強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見》提出的“適用、經濟、綠色、美觀”的新八字建筑方針,將“綠色”納入建筑設計的重要因素之一。
2013年1月,國務院轉發了發改委和住建部的《綠色建筑行動方案》,樹立全壽命周期理念,從政策法規、體制機制、標準規范、規劃設計、技術推廣、建設運營和產業支撐等方面全面推進綠色建筑行動。建筑師從設計策略到設計理念、設計原則以及設計手法、材料設備選擇應用等都會有不同的思路和方式。
BIM技術的推廣應用正改變著設計師的傳統設計思維和工作模式。從二維到三維,從單專業到多專業,從設計到建設和運維全過程,對建筑師的能力和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時也對建筑設計業務的開拓提供了新的機會,讓建筑師有更多機會面對市場和需求,可以更直觀全面地為業主提供解決方案,從而介入項目的全生命周期管理,這需要建筑師本身具備很強的項目管理能力和專業之間協調的能力。
據統計,目前為止設計事務所總共只有300多家,在工程設計行業企業總量2萬多家中占比很低。雖然數量很少,但其從起步階段開始就具有改革試驗田的功能,在工程設計行業中意義重大。
事務所走專業化路線,人員規模小,專業優勢明顯。走“專而精”的路線,事務所不憑資質、資源競爭,而是靠個人的專業能力和事務所的品牌,設計責任和從業人員的信譽緊密關聯,責任主體明確;事務所制度非常適合建筑設計的職業特性,有利于提升設計人員的綜合能力包括市場開拓、服務、管理以及商務、項目實施的執行力等。諸多的明星事務所經過多年的歷練已有清晰的自我定位和特色,也在市場中為事務所樹立起了品牌。
注重綠色建筑,最大限度地節約能源,保護生態環境和減少建筑材料對環境的污染,實現社會可持續發展,為人們提供一個健康、舒適的居住空間,實現綠色建筑必須從材料和設計兩方面進行考慮,建筑過程中必須使用環保型建筑材料,施工中避免建筑材料的浪費。環保型建筑材料應該是耐久性好、不散發或很少有害物質,現代建筑工程中環保型建筑材料主要包括:新型建筑物外表保溫隔熱材料、新型墻體材料、裝飾裝修材料和無機非金屬材料等。另一方面,環保型建筑材料在實際運用中要注意節約能源,有一些材料的生命周期很長,所以只要質量沒有遭到破壞的情況下就可以繼續使用下去,在建筑工程中盡可能使用可再生原料制成的材料和可循環使用的建筑材料,最大限度地節約能源,減少污染,走綠色建筑道路。
建筑智能化也是未來建筑趨勢的重要方向,在保護環境和節約能源的情況下,利用先進的科學技術實現對太陽能、風能等可再生能源的發掘,使綠色建筑能夠和智能化建筑有效結合起來。智能化建筑的出現具有重要意義,它能夠推動人類社會的進一步發展,進一步提高建筑設計質量。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和發展,建筑智能化也會逐漸應用并得到推廣,推動人類建筑史的發展和進步。
(作者單位:孝感市孝南區人才服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