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來齊 劉峰 本刊記者 李玉成
北林區加快全面振興發展建設“四個中心”打造“富裕北林”
□許來齊 劉峰 本刊記者 李玉成
北林區,地處全市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人流、物流、信息流中心。實現全面振興發展,建設“中心之中心”,是北林區為之奮斗的目標。
北林區“十三五”規劃提出:利用五年時間,基本建成區域性農產品加工、綠色食品生產銷售、物流集散和現代金融服務四個中心,通過“四個中心”支撐區域經濟,實現綜合實力大提升,打造繁榮活躍的“富裕北林”。
在區域性農產品加工中心建設中,北林區圍繞建設綠色產業之城,按照“糧頭食尾”、“農頭工尾”發展方向,積極構建主導產業更加突出、特色產業更加明顯的農區工業化產業體系。五年內,新引進3000萬元以上項目要達到100個,全區規上企業發展到100家。
2016年,全區簽約億元以上項目20個,全年開復工產業項目116個,其中億元以上項目17個,盤活僵尸企業4戶。目前,全區規上企業發展到55戶,進入工業園區企業達到91戶。
2017年,北林區著力構筑“1+4+N”產業體系,繼續把產業項目建設作為“一號工程”強力推進,圍繞做強綠色食品產業,大力引進“增鏈、補鏈、延鏈、強鏈”產業項目,全力推進象嶼集團投資39億元的以三支鏈氨基酸、色氨酸、蘇氨酸為主要產品的150萬噸玉米深加工項目提速建設,并在馬鈴薯主食化項目、蔬菜冷鏈物流項目、肉類熟食品深加工項目等方面實施破題,進一步強化綠色食品產業主導地位。上半年完成了東富工業園區規劃修訂調整工作,全年力爭新增超億元企業2家,園區工業總產值、銷售收入、利稅分別實現36.2億元、33.8億元、3.1億元。依托象嶼金谷打造百億級“生產+加工+科技”現代農業產業園,培育壯大核心產業集群,形成新的增長極。同時落實規上企業領導干部聯企包企制度,健全完善“大數據”管理體系,提高為企服務效能。力爭全年新增規上企業10家、銷售收入超億元企業達到12家。
在綠色食品生產銷售中心建設中,北林區以建設“寒地黑土之都”為統領,以爭當農業現代化建設排頭兵為目標,以提質增效增收為核心,堅持一二三產融合發展。五年內,現代農業科技園區發展到100個,寒地黑土生態農業保護區達到100萬畝,“三減”面積達到110萬畝,秸稈合理化利用率達到90%。
2016年,北林區糧食產量實現30.1億斤,繼續保持全國產糧大縣地位,綠色食品面積發展到179萬畝。農產品加工企業發展到167家,其中省市級龍頭企業分別發展到12家和21家。規劃建設了29處“互聯網+農業”高標準示范基地,組織40家綠色食品企業入駐正大集團創建的電子商務孵化基地,打造了興和保田、永安鑫諾等一二三產融合發展典型。組織開展了“五谷雜糧下江南”活動,通過采取現場品嘗辦法,讓消費者親身感受到了北林區綠色優質農產品的出眾品質。
北林區還完成了3個國家級品牌、5個省級品牌、6個市級品牌商標注冊工作,新建農產品連鎖店8個、旗艦店2個,開展農超對接4家,叫響了“禾典大米”、“東北角”黃豆角等一批特色優質農產品品牌。在農民日報社主辦的“中國好米品鑒”活動中,高彥灣大米獲得全國第一。
2017年,北林區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重點,加快農業發展方式轉變,全力提高農業競爭力和綜合效益。全區壓減玉米30萬畝,增加大豆10萬畝、水稻5萬畝,以馬鈴薯、鮮食玉米、露地棚室瓜菜和雜糧等為主的特色經濟作物面積發展到60萬畝。在生態農業發展上,深入推行綠色生產方式,落實“三減”面積75萬畝,加快復制推廣“鴨稻、魚稻、蟹稻、硒稻、鋅稻”等生產模式,全區綠色食品面積發展到180萬畝。在田間工程建設上,重點推進投資6750萬元的秦家等9個鄉鎮千億斤糧田間工程項目、投資2344萬元的三井鄉2219公頃土地整理項目、投資2875萬元的10萬畝黑土地保護利用試點項目和投資1000萬元的“北菜南運”生產基地灌溉配套工程等項目建設。在水利工程建設上,重點推進投資7500萬元的呼蘭河流域綜合治理工程建設。在農業科技示范工程建設上,高標準建設各類農業示范帶5條、科技示范園區30處,并完成30個小區、900棟育苗大棚建設項目。在農業名優品牌打造上,強力推進現有農產品品牌整合、重塑、提升,依托“寒地黑土”區域公用品牌,加大“寒地黑土+區域產品”推介力度,讓北林特色優質物產走向高端、叫響全國。
在物流集散中心建設上,北林區圍繞做大物流產業,著力引進培育大型現代物流、電子商務企業集聚發展,加速推進營口港綏化陸港、供銷集團綏化天澤物流產業園等物流項目建設,鼓勵扶持正大電子商務孵化產業園搭建區域性電子商務公共服務平臺,帶動全區電商企業聚集發展。5年內,電商企業要發展到100家,大中型現代物流企業發展到100家。
2016年,全區各類商貿物流企業發展到146家,其中大中型物流企業發展到22家,新建了大成福冷鏈物流、圣達現代物流2個大型冷鏈物流項目。創建了北林綠色食品電商孵化產業園,打造了綏化電商2.0平臺,全區電子商務類企業發展到24家,“觸網”企業和個體工商戶超過千家,年網絡交易額超10億元。
2017年,北林區啟動編制了現代物流業中長期發展規劃、現代物流三年行動計劃,進一步明確現代物流業發展方向、目標和功能定位,科學規劃重點物流樞紐、園區及企業布局,研究制定政策性扶持措施,采取引進一批、轉型一批、建強一批、剝離一批等辦法,集中打造陸港物流、糧食物流、冷鏈物流、商貿物流、配送物流、快遞物流等6個特色集群,重點依托東富工業園區和營口港綏化陸港、象嶼金谷、供銷天澤、圣達物流等物流樞紐和節點,打造濱北物流城,提升區域性集散輻射效應,為“都、城、地”提供有效支撐。今年全區大中型物流及倉儲聯運企業力爭發展到50戶,物流業營業額力爭實現25億元以上,增長25%。同時,合力做強電子商務業,主動參與市電商創業園建設,扶持打造正大電子商務孵化基地升級版,加速推進綏化陸港跨境電商平臺上線運營,傾力打造電商2.0運營中心,強力推進平臺和結算中心建設,上半年入駐電商2.0平臺企業達到20家,年交易額達到億元以上。
在現代金融服務中心建設中,北林區堅持把金融服務業的培育發展作為區域經濟轉型升級的重要切入點,積極對接資本市場,搭建金融機構與地方經濟發展的“零距離”互動平臺,推動財富管理、基金投資、信托證券、融資租賃和金融中介等各類金融業態競相發展,活化資金流、信息流,提升資本積累和配置效率,激發區域經濟發展的生機和活力。5年內,銀行類、證券類、風險投資類金融機構要發展到100家。
2016年,北林區金融服務提質增速,圣雅包裝、金龍油脂等21戶企業被納入基金項目庫管理,培育新三板掛牌企業1家,為圣雅包裝、嘉鑫源等8戶企業爭取項目資金1580萬元。
2017年,北林區成立了區金融辦,加強綜合協調指導服務,積極發揮綏化市眾合城市建設投資發展有限公司作用,籌劃好PPP項目儲備工作,吸引社會資本參與城鄉建設。鼓勵引導域外銀行、證券、信托、保險等金融機構來北林設立分支,支持大型企業集團到我區建立融資租賃公司或投資基金公司,主動與正在籌建的省農業擔保公司綏化分公司搞好服務對接,加速推進北林區民間資本登記服務公司開業運營。扶持更多企業上市融資,指導幫助正大集團做好掛牌準備工作,爭取年內在哈爾濱股權交易中心掛牌。推行人社局、財政局、擔保公司和金融機構“四位一體”一站式辦貸模式,為農村婦女、下崗職工、困難職工、大學生、返鄉農民工、退伍軍人、殘疾人及刑滿釋放人員等8類創業群體,提供脫貧致富信貸支持,助力經濟發展。
建設“四個中心”,實行“四輪驅動”,將助推“富裕北林”早日步入實力強勁、后勁充足、蓬勃發展的快車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