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曉華 呂 健
(1.綿陽市人民醫(yī)院呼吸內科,四川綿陽 621000;2.綿陽市人民醫(yī)院骨外科,四川綿陽 621000)
糖皮質激素聯(lián)合抗真菌治療變應性支氣管肺曲霉菌病的療效分析
劉曉華1呂 健2
(1.綿陽市人民醫(yī)院呼吸內科,四川綿陽 621000;2.綿陽市人民醫(yī)院骨外科,四川綿陽 621000)
目的 探討聯(lián)合使用糖皮質激素及抗真菌治療變應性支氣管肺曲霉菌病(ABPA)的臨床療效。方法 42例ABPA患者均接受糖皮質激素聯(lián)合抗真菌治療,對比兩組患者治療前后實驗室檢驗結果及臨床療效。結果 影像學胸部CT檢查結果顯示治療前患者斑片影、支氣管擴張、痰栓陽性率較高,治療后2個月復查各變影明顯減少;治療后患者外周血嗜酸性粒細胞百分比、血清總IgE、紅細胞沉降率等均下降,同治療前相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應用糖皮質激素聯(lián)合抗真菌治療ABPA可獲得顯著的療效,治療后患者癥狀好轉、影像學表現(xiàn)的改善等可作為評估療效的主要指標。
糖皮質激素;抗真菌治療;變應性支氣管肺曲霉菌病
變應性支氣管肺曲霉菌病(A B P A)主要是寄生于支氣管的曲霉菌因變態(tài)反應而產生的炎癥疾病,該病高發(fā)于支氣管哮喘[1]。A B P A的主要臨床表現(xiàn)為咳嗽、喘息、胸悶、咯血等,因為病癥特異性較低,所以實際診斷的誤診率比較高,這也使得疾病潛在致死率也較高[2]。針對A B P A的臨床治療,我院使用了糖皮質激素聯(lián)合抗真菌治療方法,取得滿意的療效,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4—2017年綿陽市人民醫(yī)院收治的42例A B P A患者為研究對象,所有患者均符合美國感染學會于2008年制定的A B P A臨床診斷標準[3]。患者中有男性25例,女性17例,年齡25~78歲,平均年齡(51.4±4.6)歲,患者中有咳嗽、咳痰22例、喘息13例,胸悶5例,發(fā)熱2例。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接受常規(guī)抗感染、化痰及平喘等治療。在常規(guī)治療的基礎上,所有患者均采取三唑類抗真菌藥物聯(lián)合糖皮質激素治療。在治療過程中患者如果病情好轉后又復發(fā),可以再次給予聯(lián)合治療。不同聯(lián)合用藥的療程為半年至一年。
1.3 觀察指標
觀察并統(tǒng)計患者治療前與治療后2個月的臨床檢查結果,主要包括血常規(guī)檢測、煙曲霉特異性I g E、紅細胞沉降率檢測等。同時應用影像學胸部C T檢測患者病情改善情況。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該研究主要使用SPSS19.0軟件做統(tǒng)計學結果分析,計量資料使用()表示,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使用(%)表示,用卡方檢驗,以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影像學檢查
患者在治療前均進行進行胸部C T檢查,檢查結果顯示斑片影、痰栓、支氣管擴張陽性率比較高,陽性率分別為92.86%、42.86%、83.33%,其余陽性率較低(表1)。在治療后2個月進行胸部C T復查,結果顯示治療前診斷陽性率較高的斑片影、痰栓、支氣管擴張明顯降低甚至于C T陰影消失。

表1 42例ABPA患者胸部CT表現(xiàn)及陽性率
2.2 實驗室檢測
治療前后患者白細胞技術無顯著差異,但是在外周血嗜酸性粒細胞、血清總I g E、紅細胞沉降率及血清C E A指標上為治療后低于治療前,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表2 42例ABPA患者治療前后各指標對比()

表2 42例ABPA患者治療前后各指標對比()
指標 治療前 治療后 t值 P值白細胞計數(shù)(×109/L) 7.41±2.45 7.65±2.51 0.4430.659外周血嗜酸性粒細胞(%) 16.22±8.17 6.14±4.28 7.0830.000血清總IgE(IU/mL) 1425.64±724.62 641.52±325.166.3980.000紅細胞沉降率(mm/h) 23.58±21.17 13.85±12.19 2.5810.012血清CEA(ng/mL) 6.24±4.19 3.15±1.66 3.6090.001
2.3 肺功能及支氣管鏡檢查
對本次研究中的42例患者均進行肺功能及纖維支氣管檢查,肺功能檢查結果顯示,患者中存在阻塞性通氣功能障礙18例(33.33%);限制性通氣功能障礙6例(14.29%);彌散功能障礙3例(7.14%)。而纖維支氣管鏡檢查結果顯示,42例患者中,有13例(30.95%)出現(xiàn)管腔狹窄;20例(47.62%)為黏液痰栓,其中15例黏液痰栓可使用肺泡灌洗沖洗干凈,且吸除后患者管腔恢復通暢,其余5例管腔完全堵塞,無法吸除。
A B P A屬于一種非特異性的疾病,屬于曲菌病較獨特的一種臨床癥狀,大部分患者的典型臨床表現(xiàn)為咳嗽、咳痰及喘息等,然而由于臨床表現(xiàn)特異性不突出,所以疾病的早期診斷比較困難[4]。
A B P A的具體診斷中,主要采取影像學檢查以及實驗室檢查相聯(lián)合的方式,影像學檢查主要表現(xiàn)為肺浸潤影、支氣管擴張、痰栓等[5]。本次研究在實驗前也對患者進行胸部C T檢查,檢查結果顯示A B P A患者中斑片影、痰栓、支氣管擴張的陽性率比較高,則對疾病的診斷有重要的價值,同時在后續(xù)觀察臨床治療水平上,也可通過相關影像的陽性率進行判斷。在肺功能與纖維支氣管檢查中,本次研究也得出42例患者中存在通氣功能障礙、管腔狹窄以及黏液痰栓等,提示臨床中可以使用上述兩種方式診斷A B P A,但需要注意的是應避免出現(xiàn)誤診為支氣管哮喘情況。而在實驗室檢查中,A B P A的典型特征主要包括總血清I g E水平及嗜酸性粒細胞明顯增加,同時在相關的診斷標準中,也常常將血清總I g E增高作為一項重要的診斷標準,用于后續(xù)隨訪評估患者疾病癥狀的主要指標。此外,外周血嗜酸粒細胞也可作為評估療效的標準。
在A B P A的臨床治療上,常規(guī)的治療藥物是糖皮質激素,其主要作用是控制免疫活性、減少肺部浸潤以及降低血清總I g E的水平,從而保護肺功能[6]。而聯(lián)合使用抗真菌藥主要是借助抗真菌藥物以殺滅氣道內的真菌,降低機體的變態(tài)反應,同時還能夠降低糖皮質激素的用量[7]。在聯(lián)合應用的效果上,從本次研究的影像學檢測及實驗室檢測結果中就可以看出,在治療后患者斑片影、痰栓、支氣管擴張的陽性率明顯降低,并且部分溶解。實驗室檢測顯示治療后患者外周血嗜酸性粒細胞、血清總I g E、紅細胞沉降率及血清C E A指標均要明顯低于治療前。上述治療后檢測結果充分表明了應用糖皮質激素聯(lián)合抗真菌治療的方式能夠明顯減輕機體的變態(tài)反應,使患者治療后的臨床癥狀得到好轉。而針對治療過程反復發(fā)作的患者,可以考慮長時間使用藥物聯(lián)合的方式,以避免患者病情加重,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1] 隆莉,張曉芳,劉嫻.肺結核患者合并肺曲霉菌感染的臨床特征分析 [J]. 醫(yī)學理論與實踐,2017,15(3):362-364.
[2] 梅周芳,錢凌,都勇,等.變應性支氣管肺曲霉菌病誤診為支氣管哮喘臨床分析[J].臨床誤診誤治,2015,289(2):39-42.
[3] 盧旭東,陸益民.肺曲霉菌病的診治分析[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5,8(12):72-74.
[4] 陸海雯,李惠萍,衛(wèi)平.變態(tài)反應性支氣管肺曲霉菌病22例臨床分析 [J]. 中國實用內科雜志,2010,30(5):441-443.
[5] 張海瑞.單純吸入激素與聯(lián)合口服抗真菌藥治療變應性支氣管肺曲霉菌病的臨床對照研究[J].中國繼續(xù)醫(yī)學教育,2016,8(20):165-166.
[6] 隆莉,張曉芳,劉嫻.肺結核患者合并肺曲霉菌感染的臨床特征分析 [J]. 醫(yī)學理論與實踐,2017,30(3):362-364.
[7] 張旭華,陳東紅,李晶,等.侵襲性肺曲霉菌病11例臨床分析[J].中國臨床研究,2011,24(6):472-474+553.
The Curative Effect of Glucocorticoid Combined with Antifungal Therapy for Allergic Bronchial Pulmonary Aspergillosis
Liu Xiaohua1Lv Jian2
(1.The respiratory department of mianyang people's hospital,Mianyang Sichuan 621000,China;2.The bone surgery department of mianyang people's hospital,Mianyang Sichuan 621000,China)
s: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combined use of glucocorticoid and antifungal treatment of allergic bronchial fistomycosis(ABPA). Methods 42 patients with ABPA were treated with glucocorticoid combined with antifungal therapy,and compared the results of laboratory test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with two groups of patients. Results the results of CT examination showed that the shadow,bronchodilatation,and phlegm positive rate were higher in patients with pretreatment of treatment,and the two months after treatment were significantly reduced. The percentage of peripheral blood eosinophils,serum total IgE and 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 decreased after treatment,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 Conclusion the treatment of ABPA with glucocorticoid combined with antifungal treatment can achieve significant curative effect,and the improvement of symptoms and imaging performance of patients after treatment can be used as the main index for evaluating efficacy.
glucocorticoids;antifungal therapy;allergic bronchostreptomyces disease
劉曉華,本科,主治醫(yī)師,研究方向:間質性肺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