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海波 劉 雷 盧海明 蔣水明 歐盛秋 黃德佳
(廣西醫科大學第四附屬醫院柳州市工人醫院普通外科二病區,廣西柳州 545005)
聚乙烯醇栓塞微球在原發性肝癌經導管肝動脈化療栓塞術中的臨床應用
寧海波 劉 雷 盧海明 蔣水明 歐盛秋*黃德佳
(廣西醫科大學第四附屬醫院柳州市工人醫院普通外科二病區,廣西柳州 545005)
目的 研究聚乙烯醇栓塞微球在原發性肝癌經導管肝動脈化療栓塞術中的臨床應用。方法 研究對象為我院在2015—2016年期間收治的原發性肝癌中按照納入排除標準選擇103例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經導管肝動脈化療栓塞術,之后使用聚乙烯醇栓塞微球治療,比較患者在TACE術后第1月、6月和1年的治療效果。結果 與手術前相比,患者在TACE治療后的腫瘤直徑明顯縮小,前后差異顯著,AFP水平與治療前相比也有顯著下降,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對于原發性肝癌經導管肝動脈化療栓塞術患者而言,采用聚乙烯醇栓塞微球進行治療效果顯著,但是在手術過程中需要經常超選擇性插管到患者的腫瘤供血動脈中進行栓塞。
聚乙烯醇栓塞微球;原發性肝癌;經導管肝動脈化療栓塞術
T A C E治療方式已經成為原發性肝癌中晚期患者常用和首選的治療方法[1]。傳統的方式所選擇的栓塞材料一般為明膠海綿栓塞顆粒和碘化油+化療藥物混合乳劑栓塞等。聚乙烯醇栓塞微球作為一種新型的栓塞材料主要作用于患者栓塞腫瘤供血動脈,經過實踐證實其效果顯著[2]。本次研究將針對聚乙烯醇栓塞微球在原發性肝癌患者T A C E手術治療中的效果進行分析,具體研究內容和結果呈現如下:
1.1 臨床資料
所納入的研究對象為我院于2015—2016年期間所收治的原發性肝癌患者,患者共103例,所有患者均經過C T或者M R I掃描、實驗室檢查等被明確診斷為原發性肝癌患者。65例男,38例女;年齡介于26~69歲之間,平均年齡為(34.3±2.5)歲。按照C H I L D-P L U G進行分級,其中A級為50例,53例為B級;14例為多發者,89例為單發者;均未合并門靜脈主干癌栓,60例為門靜脈右支癌栓,43例為門靜脈左支癌栓;共120個病灶患者腫瘤病灶的平均直徑為(35.4±10.2)m m。
1.2 方法
股動脈穿刺技術采用S e l d i n g e r法,再分別進行腹腔動脈和肝動脈造影,了解腫瘤的血供情況,通過微導管超選擇性插管置入到患者腫瘤供血動脈內,然后再使用化療藥物(1000 m g 5-氟尿嘧啶、100 m g奧沙利鉑、30 m g吡柔比星)對腫瘤進行灌注化療,再將10 m g吡柔比星和碘化油10~20 m L進行融合,具體碘化油用量依據腫瘤C T實測大小確定,然后將吡柔比星和碘化油混合乳劑注入到患者的腫瘤供血動脈當中,X線透視下觀察上述混合乳劑在腫瘤病灶沉積的情況。之后將聚乙烯醇栓塞微球和造影劑1∶1混合液灌注到腫瘤供血動脈內,聚乙烯醇栓塞微球應當結合患者的實際情況選擇不同的直徑和用量,常用的聚乙烯醇栓塞微球有100~300 μm和300~500 μm規格,我院經驗為先使用100~300 μm的聚乙烯醇栓塞微球在微導管引導下注入末梢供血分支進行栓塞,通過復查腫瘤供血分支造影了解栓塞效果,依據腫瘤染色部分的顏色、范圍變化,以及血液流速和門靜脈終末支顯影情況評估栓塞效果。如評估栓塞效果好則可結束手術操作。如評估栓塞效果不滿意,必要時根據患者實際情況增加300~500 μm聚乙烯醇栓塞微球,稍稍外退微導管后在供血分支近段繼續注入栓塞腫瘤供血分支,重新復查造影再次了解栓塞效果。術畢,將導管拔出進行常規加壓包扎股動脈穿刺點。
1.3 評判指標
本次衡量聚乙烯醇栓塞微球在原發性肝癌患者T A C E手術治療中的效果的指標包含治療前、治療后第1月、6月和1年腫瘤直徑的變化情況和A F P變化情況。腫瘤直徑變化通過C T檢查進行評估。
1.4 統計學方法
本次研究所選用的統計學軟件為SPSS19.0,對研究中所涉及的數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來表示,用t來進行檢驗;計數資料則采用%來表示,用χ2來檢驗,以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 <0.05)。
表1為103例原發性肝癌患者采用聚乙烯醇栓塞微球進行T A C E手術前后腫瘤直徑的變化情況,表2為A F P的變化結果。從表中數據可以看出,患者在治療前后的腫瘤直徑變化以及A F P結果變化度都差異較大,具有統計學意義(P <0.05)。
原發性肝癌屬于典型的惡性腫瘤,在我國惡性腫瘤中處于第三位,死亡率較高[3]。T A C E屬于一種姑息性療法,是一種針對無法接受手術切除治療患者的首要治療方法[4-5]。常用的栓塞劑包含碘化油、明膠海綿等,但是容易出現治療結果不徹底,復發率較高等問題[6]。而本次研究結果顯示,采用聚乙烯醇栓塞微球進行T A C E治療的患者在治療之后腫瘤病灶直徑與手術前相比明顯降低,而A F P值與治療之前相比也存在顯著差異。之所以能夠使患者的治療效果得到一定的改善主要是因為聚乙烯醇栓塞微球屬于永久性的栓塞材料,在被灌注到患者的血管之后將會跟隨纖維細胞的生長而逐漸長大,形成大量的纖維結締組織,最終增加血管壁的厚度,腫瘤供血的血管就無法繼續供血[7-8]。另外,本次研究采用超選擇性插管將聚乙烯醇栓塞微球置于患者的腫瘤供血血管當中,從而讓其能夠更深入地解剖結構供血血管結構水平,使腫瘤組織壞死的程度更完全,也就很少會出現復發或者腫瘤殘存的現象了。
在具體采用聚乙烯醇栓塞微球治療原發性肝癌過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幾點①造影時注意觀察有無動靜脈內瘺,防止在聚乙烯醇栓塞時因內瘺導致腫瘤栓塞效果降低,以及防止出現異位栓塞、肺栓塞等不良并發癥;同時注意觀察有無腫瘤異常供血分支,以提示在栓塞時針對腫瘤的所有供血分支均進行有效栓塞。②栓塞過程中聚乙烯醇栓塞微球應在X線透視下緩慢注入腫瘤供血分支內,一般每分鐘注入1~2 m L。③栓塞之后復查造影,注意仔細對比栓塞前后腫瘤栓塞情況和供血分支血流情況,從而判斷栓塞效果是否確切。④T A C E治療具有可重復操作性,在患者肝功能允許情況下,通過反復多次栓塞盡量阻塞腫瘤供血分支,使腫瘤細胞變性壞死,從而達到抑制腫瘤細胞增殖的目的。

表1 聚乙烯醇栓塞微球在TACE手術治療中腫瘤直徑變化比較

表2 AFP具體結果比較
本次研究的主要目的就是分析聚乙烯醇栓塞微球在原發性T A C E手術中的應用效果,結合研究結果發現,此種方式能夠使患者的腫瘤直徑和A F P值得到明顯下降,其效果更加顯著。
綜上所述,對于原發性肝癌經導管肝動脈化療栓塞術患者而言,采用聚乙烯醇栓塞微球進行治療效果顯著,但是在手術過程中需要經常超選擇性插管到患者的腫瘤供血動脈中進行栓塞,并通過復查造影證實腫瘤栓塞效果。
[1] 曾衛,王璽.子宮肌瘤經聚乙烯醇顆粒與三丙稀微球介入治療的效果對比 [J]. 中國農村衛生,2016,(13):55+57.
[2] 肖明明,王杭,王鵬,等.醫用含聚乙烯醇凝膠微球的透明質酸鈉-羥丙基甲基纖維素凝膠在矯正眉間川字紋中的應用分析[J].中國美容醫學,2016,25(3):14-16.
[3] 劉海艷,劉鶴鳴,何俊峰,等.聚乙烯醇(PVA)微粒介入治療子宮腺肌癥的療效觀察[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16,8(1):147-148.
[4] 栗明獻.殼聚糖/聚乙烯醇/聚乙烯吡咯烷酮分子印跡復合微球的制備及其吸附性能研究[A]. 2015:1.
[5] 李宇龍.功能化聚乙烯醇微球對水體中銅離子的快速檢測研究[A].中國環境科學學會(Chinese Society For Environmental Sciences).2015年中國環境科學學會學術年會論文集(第一卷)[C].中國環境科學學會(Chinese Society For Environmental Sciences):2015:5.
[6] 董佳群.聚乙烯醇微球的合成與性能研究[D].中國礦業大學,2015.
[7] 譚真,張雷,張倩.聚乙烯醇/羧甲基纖維素鈉交聯微球的制備及性能研究 [J]. 塑料工業,2015,43(03):41-44+57.
[8] 位濤,賈紅瑞,吳立宏,等.聚乙烯醇微球的制備與表征[J].化工中間體,2015,11(1):49-50.
The Value of Polyvinyl Alcohol Embolization Microspheres in Trans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 InPrimary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Ning Haibo Liu Lei Lu Haiming Jiang Shuiming Ou Shengqiu Huang Dejia
(Department of General Surgery,Liuzhou Medical Workers Hospital,the Fourth Affiliated Hospital of Guangxi Medical University,Liuzhou,Guangxi 545005,China)
Objective to study the value of polyvinyl alcohol(PVA)embolization microspheres in trans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of primary liver cancer. Methods a total of 103 patients with primary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were enrolled in our hospital from 2015 to 2016,and all patients were treated with PVA embolization microspheres after underwent TACE. The therapeutic effect was evaluated in one month,six months and twelve months after treatment. Results the diameter of the tumor after operation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compare with the diameter before operation.The serum level of AFP also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compare with pre-operation(p<0.05). Conclusion PVA embolization microspheres is an effective therapy for the patients with primary hepatic carcinoma underwent TACE. However,superselective catheterization to the supply artery of patients’tumor is usually required during the operation.
polyvinyl alcohol embolization microspheres;primary liver cancer;trans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
廣西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科研課題(合同號 Z2016177)
寧海波,碩士,副主任醫師,研究方向:肝膽胰消化、介入治療方向。
歐盛秋,碩士,主任醫師,研究方向:腫瘤介入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