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銀慧
(甘肅省武威市涼州醫院,甘肅武威 733000)
分娩后急性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非手術治療
紀銀慧
(甘肅省武威市涼州醫院,甘肅武威 733000)
目的 對分娩后急性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非手術治療成果進行分析與探討。方法 選取我院自2015年9月—2017年1月收治的分娩后急性下肢深靜脈血栓患者76例,按照治療方法的不同將其隨機分為手術治療組與非手術治療組,觀察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與并發癥發生情況。結果 非手術組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明顯高于手術治療組患者且并發癥發生率明顯低于手術治療組患者,以上數據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于患者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早期對患者進行溶栓、抗凝與祛聚的非手術療法更具合理性。
分娩;急性下肢深靜脈血栓;手術治療;非手術治療
急性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所指的是患者小腿深靜脈、股總靜脈、股淺靜脈、股深靜脈、腘靜脈以及髂靜脈中所形成的血栓,此種病癥屬于血管外科中的常見疾病與多發疾病[1]。急性下肢深靜脈血栓可使患者出現肺栓塞癥狀或導致患者出現血栓后綜合征,對患者的生命、工作與生活造成嚴重威脅,存在一定的致殘概率。急性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危險因素很多,其中就包括妊娠分娩,對分娩后急性下肢深靜脈血栓進行早期診斷與及時治療具有相當的重要性[2]。本次研究旨在對分娩后急性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非手術治療成果進行分析與探討,具體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自2015年9月—2017年1月收治的分娩后急性下肢深靜脈血栓患者76例,按照治療方法的不同將其隨機分為手術治療組與非手術治療組,每組各患者38例。手術治療組患者中年齡最大的為37歲,年齡最小的為21歲,平均年齡(28.76±3.84)歲,有31例患者為剖宮產,有7例患者為自然分娩,29例患者的急性下肢深靜脈血栓發生于左下肢,2例患者急性下肢深靜脈血栓發生于右下肢,7例患者急性下肢深靜脈血栓發生于雙下肢,共計45條肢體;非手術治療組患者中年齡最大的為38歲,年齡最小的為21歲,平均年齡(29.07±3.93)歲,有32例患者為剖宮產,有6例患者為自然分娩,28例患者的急性下肢深靜脈血栓發生于左下肢,2例患者急性下肢深靜脈血栓發生于右下肢,8例患者急性下肢深靜脈血栓發生于雙下肢,共計46條肢體,兩組患者均存在患肢突然腫脹、疼痛以及組織張力增高等臨床表現,所有患者均于確診后立即采取治療。兩組患者在年齡、分娩方式、臨床表現及病情方面均無明顯差異,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手術治療組
在介入室為手術治療組患者行急性下肢深靜脈血栓手術治療,切開患者健側肢體的大隱靜脈,將下腔靜脈濾器經大隱靜脈主干或分支放置于腎靜脈水平以下位置,以此避免患者出現肺栓塞癥狀。再在患者股部行縱切口,將患者股總靜脈切開,在X線C臂機的直視下將取栓導管由近心端插入20 c m以上,將患者髂總靜脈中或髂外靜脈中的血栓取出,對患者腘窩、小腿與大腿內側進行擠壓,將下肢深靜脈血栓驅出。若患者下肢深靜脈血栓取出后回涌血不滿意則在患者股淺靜脈逆行插入雙腔取栓導管40~50 c m,將血栓取出后將患者股靜脈切口縫合。待手術結束后利用自黏式彈力繃帶將患者患肢以足背起至大腿根部的順序包扎起來。手術后對患者實行相應藥物治療并囑其在手術后半年內堅持穿專用彈力襪。
(2)非手術治療組
予以非手術治療組患者抗凝、溶栓以及祛聚治療。于患者首次治療時在其足背實行100 m L生理鹽水合并尿激酶20萬U靜脈滴注,將滴注速度控制在每分鐘11~12滴,同時在患者上肢實行每天一次的250 m L生理鹽水合并尿激酶30萬U配合低分子右旋糖酐靜脈滴注,此時可以患者凝血指標為依據對尿激酶進行6萬U~40萬U范圍內的調整;每間隔12 h為患者進行一次5000 U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持續治療7天后每晚為患者加用一次口服腸溶阿司匹林,阿司匹林的劑量為100 m g;為患者每天進行一次75 m g波立維治療。使患者將患肢抬高30°并保持絕對的臥床休息,患者可于持續治療10天后穿醫用靜脈彈力襪起床活動,患者需于出院后進行持續半年以上的波立維與腸溶阿司匹林口服治療。
1.3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患者治療效果,其中患者下肢疼痛及腫脹完全消失,相關指標恢復正常判定為痊愈;患者下肢疼痛及腫脹感覺明顯減輕,相關指標有所恢復判定為顯效;患者下肢疼痛及腫脹感覺有一定程度減輕,相關指標存在一定程度恢復判定為有效;患者下肢疼痛及腫脹感覺明顯,相關指標無改變判定為無效,治療總有效率為痊愈、顯效與有效例數之和占總數的百分比。對比兩組患者治療后并發癥發生情況。
1.4 統計學分析方法
本次研究數據借助于SPSS19.0進行總匯處理,用率(%)來代表計數資料,行χ2檢驗,若計算后所得結果P小于0.05則代表數據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對比
非手術組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為100.00%,明顯高于手術治療組患者的總有效率89.47%,組間對比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下表1。
2.2 兩組患者治療后并發癥發生情況對比
非手術治療組患者的并發癥發生率為5.26%,明顯低于手術治療組患者的并發癥發生率21.05%,組間對比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下表2。

表1 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對比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后并發癥發生情況對比
在急性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一系列危險因素當中妊娠分娩即為其中一種,無論是在自然分娩或手術分娩之后,醫生常常比較在意的情況為產婦是否存在出血癥狀,往往對急性下肢深靜脈血栓的形成缺乏足夠認識[3]。
對于完成分娩的產婦,醫生應令其盡早下床活動并鼓勵其作出咳嗽與深呼吸動作,以此對急性下肢深靜脈血栓的形成進行預防。
對急性下肢深靜脈血栓進行治療的非手術方案主要為抗凝、溶栓及祛聚治療。曾有相關研究顯示,為處于下肢深靜脈血栓急性期的患者行非手術治療方案可取得較好的治療效果[4]。本次研究中應用了此種治療方案并得出下列結果:非手術組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為100.00%,明顯高于手術治療組患者的總有效率89.47%;非手術治療組患者的并發癥發生率為5.26%,明顯低于手術治療組患者的并發癥發生率21.05%,以上數據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與其他相關研究結果相符,這是由于下肢深靜脈血栓患者處于急性期時,其血栓新鮮,不存在膠原沉積,利用藥物治療溶栓會取得較好的效果,而手術治療具有一定創傷性且患者患肢腫脹癥狀極易因手術導致的靜脈壁血管內皮細胞損傷而加重,對下肢深靜脈血栓治療不利,從而出現一系列并發癥狀。說明在下肢深靜脈血栓的急性期為患者實行非手術治療可取得更加理想的治療效果,此種治療方式可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患者治療有效率并降低并發癥的發生概率。
綜上所述,于患者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早期對患者進行溶栓、抗凝與祛聚的非手術療法更具合理性。
[1] 韓學祥,孫鴻飛.非手術與手術治療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臨床對比 [J]. 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5,12(5):841-841,844.
[2] 胡秋石(綜述),胡驥瓊(審校).下肢深靜脈血栓的非手術治療[J].中國微創外科雜志,2014,6(5):464-467.
[3] 趙鋼,彭林林.淺談下肢深靜脈血栓的治療[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電子版),2013,20(3):416.
[4] 李建平.婦科手術后下肢深靜脈血栓23例診治分析[J].基層醫學論壇,2013,18(2):162-163.
Non-surgical Treatment of Deep Venous Thrombosis of Acute Lower Extremity after Childbirth
Ji Yinhui
(Liangzhou Hospital of Gansu City,Wuwei Province,Wuwei Gansu 733000,China)
Objective to analyze and discuss the results of non-surgical treatment of acute deep vein thrombosis after delivery. Methods 76 patients with acute deep venous thrombosis were selec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September 2015 to January 2017,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t treatment method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surgical treatment group and non-surgical treatment group,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ith treatment and complications were observed. Results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he patients in the non - oper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surgical treatment group and the complication rate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in the surgical treatment group. The above data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 Conclusion in the early stage of deep vein thrombosis of patients with thrombolysis,anticoagulation and coagulation of non-surgical treatment more reasonable.
childbirth;acute lower extremity deep vein thrombosis;surgical treatment;Non-surgical treatment
紀銀慧,本科,主治醫師,研究方向:婦產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