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晨驁
在“文化走出去”背景下探討北京圖博會版權貿易的變遷
蔡晨驁
中國版權貿易的發展離不開“文化走出去”的背景,也離不開作為中國最有效的版權貿易平臺——北京國際圖書博覽會(以下簡稱為“北京圖博會”)。了解“文化走出去”的背景,在此環境下縱向梳理通過北京圖博會進行的版權貿易量,文章力求對北京圖博會版權貿易的變遷進行探討,并探索其未來發展的功能定位。
文化走出去;北京國際圖書博覽會;版權貿易
“文化走出去”的提出已有近20年的歷史,是我國國家文化改革發展的一項重要任務。2002年“文化走出去”這一概念正式提出;2004年文化部召開探討產業“走出去”的問題,黨的十六屆四中全會上明確提出了“文化走出去”戰略:抓好文化“走出去”重大工程,充分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主動參與國際合作和競爭,加強對外文化交流,初步改變我國文化產品貿易逆差較大的被動局面,形成以民族文化為主體、吸收外來有益文化、推動中華文化走向世界的開放格局;2005年,在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上,胡錦濤同志指出:“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建設要加快實施文化產品‘走出去’戰略,推動中華文化走向世界?!痹诮?0年的時間里,屬于文化產業的出版行業,自始至終堅持貫徹并大力發展“文化走出去”這一戰略。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中國夢”理念和“一帶一路”倡議的提出,進一步為中國出版走出去指明了清晰的道路和前進的方向。尤其是“一帶一路”倡議的提出,涉及沿線66個國家和50多個語種,與這些國家和地區在進行文化交流時,帶給出版行業機遇的同時也帶來了挑戰,使得“文化走出去”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1]
自1986年中國圖書進出口(集團)總公司(以下簡稱為“中圖公司”)首次舉辦北京圖博會以來,到2017年北京圖博會已經連續舉辦了24屆,目前躍居為僅次于法蘭克福書展的世界第二大圖書博覽會。本文從版權貿易為出發點,將北京圖博會的發展歷程分為三個階段。
1986年9月5日至11日,首屆北京圖博會在北京展覽館舉辦,這是自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首次籌辦大規模的國際性書展。此次參加北京圖博會的共計35個國家和地區的1000家左右的出版商和代理商,在博覽會期間達成版權貿易和版權合作意向97項,其中大多數來自國內出版社之間的版權貿易。第二屆北京圖博會的展臺總數、展商總數和展品總數等與首屆相比都有所增加,但版權貿易量卻有所下跌,據統計,在第二屆北京圖博會上,版權貿易成交量僅有72項。第三屆和第四屆北京圖博會的展臺總數、展商總數和展品總數等與第二屆相比雖基本持平,但是版權貿易量卻有所突破。在第三屆北京圖博會中,版權貿易量達到了300項;第四屆北京圖博會中,版權貿易量驟增到3倍,達到了917項。從第五屆北京圖博會開始到第八屆北京圖博會,不僅展臺數量從488個增加到961個,展商數量從517個增加到900個,版權貿易量呈直線階梯式增長,第五屆為1268項,第六屆為2500項,第七屆為4200項,第八屆為6879項。僅僅歷經四屆,北京圖博會版權貿易量增長到5倍多,增長率高達443%。在第八屆北京圖博會時,誕生了北京版權貿易研討會,自此之后,該研討會成為北京圖博會的重要組成部分,大力推動利用北京圖博會展會期間進行版權貿易,積極地促進了我國版權貿易的發展。[2]17
從2002年開始,北京圖博會由每兩年舉辦一次,改為每年舉辦一次。第九屆到第十二屆北京圖博會的版權交易量穩中有升,從第九屆的8106項上升至第十二屆的9000項。[2]19版權貿易呈現逆差的趨勢,版權引進的數量遠大于版權輸出的數量,版權引進與輸出比從第九屆的2.3:1到第十二屆的3:1(見表1)。值得一提的是,從第十屆北京圖博會開始,將5天的圖博會劃分為“專業場”和“公共場”,同時設立了專門展示中國特色圖書的版權輸出專區,力求推動我國版權輸出。

表1 第九屆至第十二屆北京圖博會版權貿易量和引進與輸出比
從版權貿易角度出發,第十三屆北京圖博會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因為通過北京圖博會實現的版權交易首次出現了貿易順差。從此,北京圖博會的版權貿易進入了突破期。
本文以五年為界限,列舉2006年、2010年、2015年以及最近的2017年北京圖博會的版權貿易量。在第十三屆北京圖博會上,版權輸出1096項,版權引進891項,引進與輸出比為0.81:1;在第十七屆北京圖博會上,版權輸出2594項,版權引進1752項,引進與輸出比為0.68:1;在第二十二屆北京圖博會上,版權輸出2884項,版權引進1837項,引進與輸出比為0.64:1;在第二十四屆北京圖博會上,版權輸出3244項,版權引進2018項,引進與輸出比為0.62:1(見表2)。由此可見,在版權輸出量和版權引進量不斷提高的同時,版權引進與輸出的比例呈現逐年下降的趨勢。
近10年來,版權貿易能夠實現順差,并且呈現逐年漸好的趨勢,與我國“文化走出去”戰略和“一帶一路”倡議等宏觀構想以及不斷深化的出版體制改革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中國出版業正借助政府的推動力,努力壯大自身的實力,在國際出版市場贏得商機的同時,提升中國文化軟實力和國際傳播力。

表2 2006年、2010年、2015年、2017年北京圖博會版權輸出量和引進量
我國的版權貿易始終遵守著兩大國際公約,即《伯爾尼公約》和《世界版權公約》,以及諸如《與貿易有關的知識產權協定》的一系列條約。
北京圖博會的辦會宗旨是“把世界的圖書引進中國,讓中國的圖書走向世界”。[3]34北京圖博會憑借國際出版商聚合和資源共享互通的優勢,為我國版權貿易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貢獻。版權貿易是有進有出的,在我國剛剛開展國際版權貿易之初,主要是以版權引進為主,版權輸出的交易量極少,大量的國外出版物被引進國內,而國內本土的圖書卻不被國際出版市場看好。2006年北京圖博會上我國國際版權貿易開始出現順差,版權輸出的數量大于版權引進,版權貿易取得了突破性進展。在西方文化價值擴張的國際形勢下,通過增加版權輸出是提升我國文化軟實力和國際傳播力的有效途徑,因此北京圖博會成為中國在國際舞臺上傳播中華文化、建立良好形象的重要平臺。
從2003年開始,北京圖博會設置了“專業場”和“公共場”,其中“專業場”為前3天,“公共場”為后2天,以此作為功能上的區分。在第二十四屆北京圖博會上,更是對“專業場”嚴格要求,專業場的參觀者必須單獨購票才能進入。雖然,近年來在北京圖博會上,有一些國內的出版社會將本社出版的圖書進行售賣,但是“專業場”所展示的圖書,一般只供專業出版人士洽談版權貿易或者僅供展示使用,不對公眾進行售賣。另外,一些專業出版論壇也穿插在北京圖博會舉辦的5天里,參與這些論壇需要提前預約并支付一筆不小的費用。這也從一個側面體現了北京圖博會無法替代的功能和地位,它構建了我國版權貿易的最有效平臺。
文化話語權是文化軟實力的重要標志,而出版物又是文化的重要載體。北京圖博會作為國際性的書展,在展示來自世界各國優秀出版物的同時,必然要承擔起通過展示中國出版成果和中國文化,不斷提升我國文化話語權和國際傳播力的重要使命。
縱觀國際各大書展,各有特色。規模最大、影響力最強的德國法蘭克福書展,版權貿易擔綱的英國倫敦書展,專注兒童圖書的博洛尼亞書展,等等,北京圖博會想要在這些國際書展中成為佼佼者,就要努力塑造中國品牌。目前,北京圖博會作為我國最具有國際影響力書展,在促進國內出版業與國際出版業溝通、交流的同時,通過開設特色展區,舉辦各種文化活動,講好中國故事,打造中國品牌,不斷提高版權貿易量,壯大中國出版的實力,進而提升我國文化話語權。
“文化走出去”背景下,出版走出去的道路不是單一的,而是全方位的,涉及出版流程中的選題、組稿、編譯、印刷和發行等環節,以及數字出版形式,北京圖博會的功能也應該不局限于傳統的版權貿易,而要架構全方位的出版走出去途徑和平臺。[4]
著名出版人鄒韜奮曾用“與其臨淵羨魚,毋寧退而結網,結網無他”來要求出版人應該有敬業精神和專業素養。北京圖博會設有一系列專門為出版專業人士設計的活動論壇,力圖培養專業性和國際性的出版人才,例如面向國際版權人士的中外版權經理人沙龍、使用全英文交流的中外出版人10+10圓桌會議、討論數字出版生存與發展的國際數字出版論壇,以及為跨文化交流而設計的中外出版翻譯懇談會等。北京圖博會還設立了中華圖書特殊貢獻獎,旨在表彰為介紹中國文化做出重要貢獻的外國翻譯家、作家和出版家。若不是北京圖博會,沒有哪個組織或者機構能夠云集如此之多國內外資深出版人,毋庸置疑,北京圖博會為我國培養新時代的出版領軍人才提供了良好的交流平臺。
近年來,北京圖博會越來越重視發掘“公眾場”的潛力。比如,設立標示童書市場風向的國際兒童教育館,舉辦大咖云集的出版閱讀文化交流活動,設置開放味蕾的美食美酒體驗專區,等等,北京圖博會一直在“專業”和“公眾”之間尋找著平衡點,這也是北京圖博會在塑造全民閱讀意識和閱讀理念。閱讀,不僅要讀本國的出版物,也要閱讀來自全世界的聲音。北京圖博會作為國際性的書展,無論國家,無論規模,每一個出版社都會拿出自己最新最好的作品,在專業人士交流版權之際,也為讀者了解世界各地優秀圖書提供了一個良好的平臺。
從30多年來北京圖博會的版權貿易變遷看來,從單純的引進版權到合作出版,再到出版資本合作,版權貿易的方式已經開始多樣化。以圖書為中心點,可以向外輻射出多條產業鏈,由圖書可以深入到其他行業中,可以探索至新的領域,例如針對原創小說的IP開發。所謂IP,即Intellectual Property的英文縮寫,意為“知識產權”。馮唐的《北京,北京》改編成網絡電視《春風十里不如你》,嚴歌苓的《芳華》即將被馮小剛搬上大銀幕,綜藝界的一股清流《朗讀者》的同名圖書吸引了眾多出版社前來競標……圖書產業與其他產業的融合,不僅帶動了出版業的發展,也促進了全民閱讀之風。
[1] 郝天韻.“一帶一路”:出版走出去的新階段[EB/OL].(2017-8-31)[2017-9-20]. http://www.chinaxwcb.com/2017-08/31/content_360557.htm.
[2] 蔡晨驁.從北京國際圖書博覽會看版權貿易的變遷[D].北京印刷學院 , 2015.
[3] 劉建.北京國際圖書博覽會發展研究[D].河北大學,2013.
[4] 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專家學者縱論“文化走出去”背景下出版企業的發展[EB/OL].(2016-12-15)[2017-09-20].http://www.gx.xinhuanet.com/2016-12/15/c_1120123532.htm.
(作者單位:中國圖書進出口〔集團〕總公司)
10.19619/j.issn.1007-1938.2017.03.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