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初蕾,胡彩紅
(德陽市人民醫院手術室,四川 德陽 618000)
護理人員災難教育可行性調查與分析
吉初蕾,胡彩紅
(德陽市人民醫院手術室,四川 德陽 618000)
目的 了解護理人員災難素養現狀、影響因素及其需求,探討護理人員災難教育的可行性。方法 采用簡單抽樣法選取2016年9月我院護理人員80名作為研究對象,采用自制災難素養調查問卷進行調查。結果 護理人員災難素養總得分為(92.27±17.40)分;經多元線性回歸分析顯示,家庭是否有應災計劃、家庭是否配備應災設備、自身是否參加過培訓演習、自評具備應災能力如何對護理人員災難素養有預測作用。結論 護理人員總體災難素養水平中等,受多因素影響,護理人員對災難教育存在高度需求,對護理人員實施災難教育具有可行性和必要性。
災難素養;護理人員;災難教育
近年來我國災難頻發,使民眾遭受創傷,追其根源在于民眾長期缺乏防災意識和應災能力[1],災難素養是指“個體具有獲取、理解和運用災難信息的能力,并能在災難緩解、準備、應對、恢復過程中運用信息作出明智的決策”[2]。作為災難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災難素養勢必成為醫務人員必備的素養之一。本研究以災難素養為依據,自制調查問卷了解醫務人員災難素養現狀,分析醫務人員災難素養影響因素,為高校災難教育的實施提供依據。
采用簡單抽樣法選取2016年9月我院護理人員80名作為研究對象,年齡18~26歲56名,占70%,年齡26~30歲24名,占30%;78名,未經歷災難,占97.5%。
基本資料:包括年齡、性別、有無災難經歷;
災難素養調查問卷[3]:通過整合災難素養模型4層次的具體內容,形成災難素養調查問卷的4個維度,包括知識性災難素養、信念性災難素養、判別性災難素養、行為性災難素養。參考相關文獻編制各維度若干條目經2輪專家咨詢,最終得出結論。災難素養影響因素:包括家庭是否有應災計劃、家庭是否配備應災設備、自身是否參加過培訓演習、自評具備應災能力如何等條目,每個條目設置是、否兩個選項。災難教育需求:包括教育內容、教育途徑兩個開放性問題。
采用SPSS 18.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災難素養總得分為(92.27±17.40)分,平均每條目得分3.29,信念性災難素養均分為3.96最高,行為性災難素養均分為2.88最低。見表1。
表1 災難素養基本得分情況(±s,分)

表1 災難素養基本得分情況(±s,分)
維度 得分 平均分知識性災難素養 24.60±4.567 3.51信念性災難素養 23.75±4.769 3.96判別性災難素養 15.12±3.902 3.02行為性災難素養 28.79±7.760 2.88總得分 92.27±17.400 3.29
以災難素養為因變量,以可能影響災難素養的家庭有應災計劃、自身參加過培訓演習、自評具備應災能力、家庭配備應災設備等多個因素為自變量,進行多因素線性回歸分析。結果顯示,家庭有應災計劃、自身參加過培訓演習、自評具備應災能力、家庭配備應災設備均是災難素養的影響因素,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對災難素養有重要預測作用。見表2。

表2 災難素養影響因素
教育內容方面,80名護理人員(100%)認為有必要開設災難教育課程,其中,52名護理人員(65%)希望課程以災區救護技術、災民心理創傷輔導為主,28名護理人員(35%)希望以災難種類及危害、自救互救技術為主;教育途徑方面,網絡成為了首選的學習途徑,其次是專家講座、學校課程、現場演練、災難宣傳手冊等形式。
表1結果顯示,災難素養總得分為(92.27±17.40)分,平均每條目得分3.29,說明護理人員災難素養普遍處于中等水平。其中,信念性災難素養最高,其次是知識性災難素養、判別性災難素養,行為性災難素養最低。“信念性災難素養”主要指對災難、災難救護等的感受及態度,護理人員信念性災難素養得分最高,說明護理人員已經具備基本的災難意識。“知識性災難素養”主要指對災難種類、災難準備、救護時間概念、與災難相關法規等認知;本次調查中,護理人員知識性災難素養一般,可能是由于護理人員更多的是對自然災難的認定,對人為災難并不敏感。“判別性災難素養”主要指發現災難前兆、判斷災難嚴重程度等能力,“行為性災難素養”主要指包括自救互救、心理調整、傳染病預防等,本次調查中,判別性災難素養和行為性災難素養得分較低,分析原因可能是本次調查的對象97.5%沒有經歷過災難,大多數護理人員沒有系統學習過應災相關知識和技能,難以形成較好的判別性災難素養和行為性災難素養。
線性回歸結果顯示,家庭有應災計劃、自身參加過培訓演習、自評具備應災能力、家庭配備應災設備對護理人員災難素養有預測作用。(1)應災計劃。本次調查顯示,應災計劃與災難素養顯著相關(β=-5.393,P=0.098),提示家庭制定應災計劃是提升其災難素養的重要途徑之一。(2)培訓演習。護理人員經歷的培訓演習越多,災難素養水平越高(β=-7.692,P=0.004)。(3)自評具備應災能力。意識與能力是成正比的,自覺具備應災能力越高,護理人員災難素養水平越高。(4)應災設備。家庭具有應災設備的護理人員其災難素養水平較高。
本調查結果顯示,護理人員對災難教育有強烈需求,迫切需要學習災難相關知識和技能,這與研究[2-4]的調查結果一致。在教育內容上護理人員各有側重:大多數傾向于學習災區救護技術、災民心理創傷輔導等專業性強的救援知識與技能,少數傾向于學習災難種類及危害、自救互救技能等,切實提高自救水平的知識與技能。因此,對于護理人員應建立系統的災難教育課程體系,使其具備災難救援能力,應盡早開展災難知識普及性教育,用淺顯易懂的方式傳授災難知識,使其在災難中具備基本的自救互救能力。另外,網絡成為大多數護理人員首選的學習途徑,研究顯示,面對突發災難人們傾向于依賴網絡獲得準確的應災信息[4]。建議普及災難知識教育網絡化,學校可充分利用微信、微博等新媒體平臺,面向護理人員開發易理解、實用性強的災難應急策略網頁。
綜上所述,我國護理人員災難素養總體處于中等水平,受家庭是否有應災計劃、自身是否參加過培訓演習、自評是否具備應災能力、家庭是否配備應災設備等多因素影響,絕大部分護理人員對災難教育存在高度需求,因此,對護理人員實施災難教育具有必要性,建議盡快建立并完善災難教育體系,從而提升我國護理人員的災難素養。
[1]祁云躍,王小丁.日本災難教育對我國學校教育的啟示[J].教育文化論壇,2012,01:50-53.
[2]Brown LM,Haun JN,Peterson L.A proposed disaster literacy model[J].Disaster Med Public Health Prep,2014,8(3):267-75.
[3]Friedman DB,Tanwar M,Richter JV.Evaluation of online disaster and emergency preparedness resources[J].Prehosp Disaster Med.2008,Sep-Oct;23(5):438-46.
[4]羅增讓,張 昕.地震后民眾的社會心理反應及心理重建[J].現代預防醫學,2009,36(22):4275-4277.
Investigation on Disaster Education Feasibility of Nursing staff based on The Disaster Literacy
JI Chu-lei,HU Cai-hong
(Deyang people's hospital operating room,Sichuan Deyang 618000,China)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disaster literacy status of Nursing staff and its inflecting factors,and explore the disaster education feasibility of Nursing staff.Methods A simple sampling method was used to select 80 nurses from our hospital in September 2016 and used the homemade disaster literacy questionnaire to investigate.Results The total score of Nursing staff'disaster literacy was(92.27±17.40);Multiple regression analysis showed the predictors of Nursing staff’disaster literacy were as follows:family disaster plan, taking part in training exercises,having ability to cope with the disaster,family should be equipped with disaster equipment.Conclusion The level of Nursing staff was medium,influenced by many factors,all of the Nursing staff'demand for disaster education was highly,disaster education for Nursing staff had the feasibility and necessity.
Disaster Literacy;Nursing staff;Disaster Education
R47
A
ISSN.2096-2479.2017.38.2.02
本文編輯:劉欣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