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俊利
(內蒙古包鋼醫院,內蒙古 包頭 014010)
不同健康教育模式對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水平的影響
陳俊利
(內蒙古包鋼醫院,內蒙古 包頭 014010)
目的 探討不同健康教育模式對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水平的影響。方法 選取2015年4月~2017年4月于我院接受治療的患者106例作為研究對象,對比采用傳統分次糖尿病健康教育方式(對照組,53例)與短期集中強化糖尿病健康教育方式(觀察組,53例)對患者自動管理水平及糖尿病知識掌握情況的影響。結果 兩組患者的飲食控制、足部護理、運動依從性、藥物依從性、監測依從性、自我管理總分及糖尿病知識掌握情況在接受健康教育后,均有明顯增強,與教育前相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同時觀察組患者的各項指標改善情況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臨床上在對糖尿病開展護理工作時,可采用短期集中強化的健康教育方式,能夠顯著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水平,并加強患者對糖尿病知識的掌握率,有助于延緩疾病進程,改善患者的預后質量,可在臨床上予以推廣應用。
健康教育;糖尿病;自我管理
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方式所發生的巨大變化,糖尿病的臨床發病率正呈現出逐年升高的發展趨勢。糖尿病病程相對較常,且并發癥眾多,需終身服藥,因此會對患者的正常生活與身心健康造成極其嚴重的負面影響[1]。臨床上在治療糖尿病時針對患者開展相關的健康教育工作是其中最為關鍵的一項環節步驟,健康教育的順利開展對于提升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延緩疾病進程意義重大。本文將以我院所收治的糖尿病患者106例作為研究對象,分別對比了采用傳統分次糖尿病健康教育方式與短期集中強化糖尿病健康教育方式的臨床護理效果差異,以期能夠找出針對糖尿病患者最為有效的健康教育模式,現將具體研究情況報道如下。
選取2015年4月~2017年4月于我院接受治療的患者106例作為研究對象,將其按照入院編號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各53例,所有患者均符合糖尿病診斷標準,空腹血糖2次測試結果均≥5.8 mmoL/L。其中,觀察組男26例,女27例,年齡27~79歲,平均(55.7±8.6)歲,病程7個月~11年,平均(4.7±3.2)年;對照組男27例,女26例,年齡28~77歲,平均(55.2±8.1)歲,病程8個月~10年,平均(4.5±3.4)年。對比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病程等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對照組:采用傳統分次糖尿病健康教育模式,每周開展1次糖尿病健康教育。觀察組:采用短期集中強化糖尿病健康教育模式,以1個月為1周期,每周開展5次全日制強化糖尿病健康教育,并通過電話、網絡通訊工具等方式對教育效果進行隨訪調查。另外,還可每月開展一次糖尿病知識競賽活動,以激發起患者的學習興趣,更好的加強對糖尿病知識的充分掌握。為確保對除健康教育模式以外其他變量因素的有效控制,兩組患者在總授課時、教育內容及教育教師等方面均完全一致。
對兩組患者在接受教育前、后,均采用Deborah糖尿病自我管理量表進行自我管理水平評價,其中包括飲食控制、足部護理、運動依從性、藥物依從性、監測依從性、自我管理總分及糖尿病知識掌握等7項內容[2]。
應用SPSS 21.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以百分數(%)表示計數資料,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兩組患者在接受健康教育后,其自動管理水平及糖尿病知識掌握情況均有明顯提高,且教育前后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同時觀察組教育后的自動管理水平及糖尿病知識掌握情況評分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教育前后的自動管理水平及糖尿病知識掌握情況對比(±s)

表1 兩組患者教育前后的自動管理水平及糖尿病知識掌握情況對比(±s)
注:△與教育前相比,差異顯著有統計學意義P<0.05;*與對照組相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指標 觀察組(n=53) 對照組(n=53)教育前 教育后 教育前 教育后飲食控制 4.49±1.25 5.37±0.96△* 4.46±1.18 4.87±0.93△足部護理 3.88±2.49 5.98±2.03△* 3.87±2.37 5.21±1.23△運動依從性 4.57±2.27 6.12±1.37△* 4.38±2.28 5.19±1.74△藥物依從性 4.85±3.11 6.55±1.16△* 4.92±2.68 5.36±1.25△監測依從性 0.82±1.47 2.77±2.39△* 0.80±1.48 1.32±1.67△自我管理總分 19.59±6.84 26.44±2.83△* 19.43±9.88 22.61±4.84△糖尿病知識 13.77±3.32 20.13±2.05△* 13.62±3.35 17.45±2.88△
糖尿病是一種十分常見的慢性病癥,由于人們生活質量的提高飲食方式的改變使得糖尿病的臨床發病率不斷升高。當前臨床上在治療糖尿病時主要是以飲食控制、運動療法、藥物療法、血糖監測及自我管理等為主,其中自我管理是降低患者出現嚴重并發癥最為關鍵的一個方面[3]。
在本次研究中接受短期集中強化健康教育的觀察組患者,其自動管理水平及糖尿病知識掌握率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這主要是由于短期集中強化教育能夠促使患者在短時間內獲取到大量信息,促進認知效果的顯著提升[4]。綜上,臨床上在對糖尿病開展護理工作時,可采用短期集中強化的健康教育方式,能夠顯著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水平,并加強患者對糖尿病知識的掌握率,有助于延緩疾病進程,改善患者的預后質量,可在臨床上予以推廣應用。
[1]劉淑敏,李寶玲,李 芳,等.跨理論模式的健康教育對糖尿病患者生活質量及自護能力的影響[J].護士進修雜志,2015,11(7):584-587.
[2]莫春榮,莫建勛,唐盛發,等.推廣以糖尿病健康教育護士為核心的管理模式[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7,33(1):62-64.
[3]曾慶奇,蔣 瑩,袁雁飛,等.糖尿病患者健康素養與健康管理的關系[J].中華預防醫學雜志,2014,48(8):715-719.
[4]黃麗芬.健康教育對老年糖尿病住院患者健康行為自我效能的影響[J].中國健康教育,2016,32(1):80-83.
R473.5
B
ISSN.2096-2479.2017.38.22.02
本文編輯:劉欣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