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甜,曹軼群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人民醫院皮膚性病科,新疆 烏魯木齊 830001)
護理人員對帶狀皰疹合并HIV感染患者身心體驗的質性研究
楊 甜,曹軼群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人民醫院皮膚性病科,新疆 烏魯木齊 830001)
目的 深入了解和探究皮膚科護理人員對合并有HIV的帶狀皰疹患者護理時的感受與體驗。方法 運用質性研究的方法,采用個人訪談法,深入訪問新疆某三級甲等醫院皮膚性病科8名護理人員。結果 護士在護理以帶狀皰疹為首發癥狀的HIV患者中,產生的心理壓力一般來自于對HIV的職業暴露后感染的恐懼。結論 需要對護士進行全方面的支持,提供良好的工作環境,加強職業防護的培訓,艾滋病相關知識的宣傳與學習,從而使護士在高效護理艾滋病患者的同時做好自我防護。
HIV;帶狀皰疹;護理體驗;質性研究
艾滋病即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征(AIDS)是由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一種嚴重傳染病,目前尚無特效治療方法,病死率極高[1]。有文獻報道,約90% HIV/AIDS患者出現多種皮膚表現,部分患者以皮膚損害為首發癥狀[2]。艾滋病患者較早出現的癥狀表現之一就有帶狀皰疹,主要沿著神經分布,比非艾滋病感染者皮損重、疼痛感強。我國大部分的護理人員對伴有艾滋病感染患者的護理存在恐懼感,心理上非常抵觸與患者過多接觸。對不同的患者抱有不同的心態,本研究從對患者的護理、態度以及自身的心理與防護出發,通過質性研究方法,根據現象學理論,深入探討皮膚性病科護士在該類患者護理中的感受及心理壓力,以便及時采取應對措施。本研究選取新疆某三級甲等醫院皮膚性病科的8名護理人員為研究對象,現報道如下。
選取新疆某三級甲等醫院皮膚性病科病區的8名護理人員(1名主管護師、2名護理師、5名護士)為研究對象,均對合并艾滋病感染的帶狀皰疹患者進行護理。研究樣本量由受訪者的資料重復出現而決定,且資料分析時不再有新主題的呈現為標準。為了保護隱私,受訪者的姓名采用編號代替,年齡23~42歲,承擔臨床護理工作2~23年,其中少數民族4名,均可用漢語流暢交流。見表1。

表1 受訪者一般資料(n=8)
由經過培訓的專業人員進行訪談,通過訪談法,深入探詢新疆某三級甲等醫院皮膚性病科8名護理人員。以質性研究中的Husserl觀點構成現象學為指導方法,記錄抽樣的護理人員對以帶狀皰疹為首發癥狀的艾滋病患者的護理及態度,訪問內容以開放式為主,將預先擬定好的大綱作為談話主題,并以“可否談一下你是如何對合并感染HIV的帶狀皰疹患者進行護理和普通的帶狀皰疹患者有什么不一樣的地方么?”開始,接著問如“在護理的過程中您是如何應對內心對傳染性的恐懼?”等問題。訪談時間為20 min左右,方法如下。
(1)擬定訪談提綱:與受訪者建立信任的關系。參與訪談的研究者共同分析資料,并且進行確認。
(2)訪談前的準備工作(包括研究者、記錄員的專門培訓,錄音設備、地點、日期時間的準備):低調選擇保密、安靜的房間,開始前向受訪者說明目的及方法,且承諾自愿遵守、保密的原則,取得其同意,同時現場錄音并記錄訪談內容,在訪談時認真傾聽并仔細觀察神態,積極鼓勵暢所欲言。
(3)資料的整理、分析:將錄音、神態的觀察準確嚴謹的記錄、整理;并輸入計算機保存作為原始資料;反復閱讀訪談記錄;分析有意義的部分,找出反映主題的信息點,并進行分析與整理;雖然從研究中得到少量的實例,但不會影響結論,因為研究本身不是要找出大量數據,而是由典型的例子來代表大多數人的經歷[3]。
由于HIV患者免疫力較低,因此相對于普通帶狀皰疹患者而言,病情較嚴重,發皰部位面積較大,常伴有發熱及淋巴結腫大等全身癥狀,恢復比較慢,疼痛比較明顯。護理時要注意預防合并癥,預防帶狀皰疹皮損的交叉感染,注意觀察有無新出水泡,艾滋病是一個自身免疫缺陷性疾病,病程比較慢長,除對癥治療護理外,患者在病程中會面臨各種心理問題。一般護理常規是千篇一律,而心理護理則是針對不同人群,不同文化背景及不同的社會環境而提供個性化心理護理,以提高護理質量。
社會對艾滋病的恐懼心理是普遍存在的,原因有很多,對疾病知識缺乏了解,主要對疾病本身的偏見以及缺乏治療手段等,恐懼心理在護理人員甚至護理管理者中也甚為普遍[4]。護理人員對感染艾滋病態度坦然,積極面對。認為“恐懼心理總會有那么一點點,但因為這是工作,無論怎樣都要完成,久而久之也就無所謂恐懼了”。“畢竟受過艾滋病相關知識的學習,對此病有了解,知道其傳播途徑,并不擔心傳染”“嚴格執行標準預防的措施,可大大降低職業感染的危險率”。
如何對待艾滋病患者方面,人們所持有的態度更是大不相同。對待艾滋病患者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見解,但是總的來說,歸為同情與歧視兩類。同情:認為“可憐,尤其年輕患者、無辜被染者,覺得好可憐,好無辜,一輩子都毀了,想要多關注關心他們”;歧視:認為“大多都是不潔性史感染的,所以帶有厭惡,帶有鄙視,覺得活該”。
嚴格按規定執行防護措施,做好自身保護,可有效控制醫護人員在工作中的職業暴露情況,同時能減少護士HIV職業暴露的發生。護士自我防護意識較強,都認為“必須進行靜脈留置針的穿刺”“戴手套、口罩,勤洗手”,“用物單獨放置,加強消毒,嚴格無菌技術操作”。
現在住院患者數量在不斷增長,床位卻未增加,很多患者住院后沒有病房而是在樓道加床,對于特殊病患者很容易感染。認為“艾滋病患者越來越多了,科室有2~3例都是正常現象了,護目鏡的數量不夠,床位也不達標,部分HIV感染者床位不夠而住在樓道,與大家共用一個公共衛生間,很不衛生”。“他們應該住在單獨的病房里,可防止感染”。
人的心理活動、表情、行為難以通過定量研究反映出來,而質性研究可以通過對研究對象細致觀察、深入訪談,逐步深入了解其心理活動[5]。本研究通過訪談法,了解護理人員對合并艾滋病感染的帶狀皰疹患者護理時的態度及感受,包括:護理上的差異性、恐懼心理的克服與同情、歧視的態度、自我防護意識、落后的環境設施,并對存在問題的方面采取改進措施。
注重培訓效果,通過對護理人員的培訓,加強所在醫院的艾滋病知識認知以及防護知識的學習,把所學的理論知識貫穿到實際工作中去,提高HIV患者的護理質量,落實安全操作的執行。研究表明,參與式教學的培訓方法有助于改變護理人員的艾滋病知識、態度、護理意愿[6]。
當前,醫護人員對艾滋病患者(感染者)的歧視態度比較普遍,消除羞辱與歧視已成為控制HIV感染和艾滋病流行的核心問題[7]。國外有研究認為[8],通過與感染者的接觸和對其健康教育的方法進行干預,在一定程度上可改變醫護人員的歧視性態度、行為。在加強知識培訓的同時,以關懷為主題,通過互動、討論、角色扮演等方式,讓護理人員認識到艾滋病患者應該給予更多的關注與關愛。
護理人員的防護意識較強,執行嚴格的安全操作及防護措施,自覺做好自身防護,實施標準預防。即便如此,醫務人員的職業防護的培訓仍要加強,繼續教育學習,嚴格掌握職業防護的目的與技能,確保護理人員工作的安全性。
通過本次訪談發現,皮膚性病科病區護士在護理帶狀皰疹合并HIV感染的患者時身體、心理及職業安全方面均存在壓力。在護理合并艾滋病感染的帶狀皰疹患者過程中,會產生心理方面的壓力,如擔心身上有破損不小心碰觸會傳染,或者擔心治療時發生針刺傷等,尤其帶狀皰疹患者有皮膚破損處的換藥護理,從而更加大了感染的風險,而大多來源于對職業暴露后感染的恐懼、對所處工作環境的無助。管理者需要對護士進行醫療安全教育,加強知識培訓,給予心理疏導,從而使護理人員在照顧艾滋病患者的同時又做到職業安全防護措施。
[1]陳雪妹,黃春柳,周 倩,等.21例HIV/AIDS合并帶狀皰疹患者的臨床護理[J].華夏醫學,2007,20(2):377-378.
[2]張學軍.皮膚性病學[M].6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5:227.
[3]Coyne IT. Sampling in qualitative research purposeful and theoretical sampling, merging or clear boundaries[J]. Journal of Advanced Nursing,1997,26(3):623-630.
[4]黃艷華,李 萍,馮 蕾.護理人員對艾滋病患者態度定性研究[J].中國護理管理,2009,9(3):53.
[5]黃艷華,李 萍,王喜華.對新疆艾滋病重點疫區護理管理者艾滋病態度的質性研究[J].護理管理雜志,2009,9(2):4-5.
[6]么 莉,王紅紅.艾滋病護理師資培訓效果評價[J].中國護理管理,2005,5(6):12-14.
[7]劉 宇,肖順貞,陳 征,等.護理人員對艾滋病的相關知識、態度及行為趨向的初步研究[J].中國全科醫學,2001,4(4):292-294.
[8]Brown L, Trujillo L,M aeintyre K. Interventions to reduce HIV/AIDS stigma: what have we learned? [J]. AIDS Education and Prevention,2003,15(1):49-69.
R473.5
B
ISSN.2096-2479.2017.38.56.02
本文編輯:張 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