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萍萍
(泰州市人民醫院重癥監護,江蘇 泰州 225300)
重癥監護病房中實施分級護理制度對重癥顱腦外傷患者的效果
龔萍萍
(泰州市人民醫院重癥監護,江蘇 泰州 225300)
目的 分析重癥監護病房中實施分級護理制度對重癥顱腦外傷患者的效果。方法 選取2013年1月~2016年11月我院收治的重癥顱腦外傷患者45例作為研究對象,將其分為常規組與觀察組,前者行常規護理;后者行分級護理。對比兩組護理效果。結果 觀察組護理有效率(81.8%)高于常規組的(65.2%)(P<0.05);且觀察組患者神神經功能改善程度優于常規組(P<0.05)。結論 重癥監護病房中實施分級護理制度對重癥顱腦外傷患者的效果顯著,值得推廣。
重癥顱腦外傷;重癥監護病房;分級護理
顱腦外傷具有病情重、病情進展快和致死率高等特性,且近年來重癥顱腦外傷患者數量呈現出逐年上升趨勢,顱腦外傷成為威脅人們生命安全的重要疾病,因而對重癥顱腦外傷的護理也成為臨床關注的熱點。本次選取在我院重癥科接受治療重癥顱腦外傷患者45例作為入選研究對象,分析實施分級護理制度對重癥顱腦外傷患者的價值,詳細如下。
選取2013年1月~2016年11月我院收治的重癥顱腦外傷患者45例作為研究對象,將其分為常規組與觀察組,常規組23例,女10例,男13例;年齡45~78歲,平均(60.57±6.52)歲。觀察組22例,女10,男12例;年齡46~80歲,平均(60.98±6.72)歲。兩組性別、年齡等臨床基礎性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常規組(常規護理):包括心理護理、飲食護理以及病情護理等內容。
觀察組(分級護理):患者入院后,依照昏迷時間、GCS評分與臨床表現等將患者分為輕型損傷、中型損傷與重型損傷。①輕型:患者昏迷時間低于30 min;GCS評分在13~15分;生命體征較平穩,神志較清楚。護理方式:保持患者絕對臥床休養,盡量不下床活動,給予軟食攝入,確保大便暢通;對患者病情實施監測,同時對其生命體征、顱內壓、神志、瞳孔、血氧飽和度等情況進行觀察,并協助責任醫師實施針對性處理
②中型:昏迷時間低于12 h,GCS評分在9~12分;生命體征不太穩定,神志不清。護理方式:由專業護理人員對患者實施護理,對其生命體征進行嚴密監測,維持呼吸道暢通,確保二便正常;對患者顱內壓、腦脊液漏以及躁動等情況實施觀察,抬高患者頭部在15°~30°,頭部向一側偏移,保證引流管暢通[1]。
③重型:昏迷時間超過12 h,GCS評分低于9分;生命體征不穩定且神志不清。護理方式:在上述兩種類型損傷的基礎上對患者實施針對性護理,即成立專業的護理團隊為患者制定出科學具體的護理計劃,每間隔15 min對患者生命體征實施一次監測,內容有血壓、脈搏、體溫以及呼吸等等,對患者的瞳孔、顱內壓及血氧飽和度變化情況進行觀察;有效防止顱內壓升高,確保患者口腔及身體各部位的衛生;定時幫助患者吸痰維持呼吸道暢通;若患者出現并發癥需即刻告知臨床醫師同時協助其對癥處理。
①評價患者神經功能,利用神經功能缺損評分(NIHSS)量表,包括意識程度、眼球運動、視野、面部肌力、上肢運動、下肢運動等11個項目,總得分范圍為0~42分,得分越高,神經功能越差。②參照日常生活指標評定患者護理的效果,優:患者可獨立生活;良:患者部分功能得到恢復,但需輔助方可行走;尚可:患者意識清醒,但需臥床;差:患者處于植物人狀態[2]。
采用SPSS 19.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以例數(n)、百分數(%)表示各項計數資料,采用x2檢驗,以“±s”表示各項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兩組護理有效率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護理有效率對比(n,%)
護理前兩組神經功能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觀察組評分結果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護理前后神經功能評分比較(±s,分)

表2 兩組護理前后神經功能評分比較(±s,分)
分組 n 護理前 護理后常規組 23 26.82±6.59 21.18±4.05觀察組 22 26.54±6.30 14.20±3.38
重癥顱腦外傷患者病情危重,通常存在意識障礙和昏迷情況,生命體征改變明顯。當前人們生活質量提升,患者對于醫院的服務質量也有了更高的要求,本次研究重點分析分級護理對改善患者重癥顱腦外傷患者的臨床效果,護理模式逐漸增多,護理質量明顯提升[3]。分級護理是臨床應用較多的一類高高效、個性化以及整體性護理模式,通過在患者接受治療期間實施積極護理,保證治療有效性,促使患者能夠得到更快康復分級護理屬于新型的護理模式,其是依照患者身體與病情的具體情況,制定出的針對性護理計劃,在最大程度上將患者的需求與臨床實踐相結合,確保患者在無法感知的狀態下亦能夠獲得最佳護理體驗。對比常規護理,分級護理具有細致化與全面性,可滿足當下重癥監護室的護理需求[4]。在本次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護理有效率(81.8%)高于常規組的(65.2%)(P<0.05);且觀察組患者神神經功能改善程度優于常規組(P<0.05)。
綜上所述,重癥監護病房中實施分級護理制度可改善重癥顱腦外傷患者臨床護理效果較為顯著,改善預后,促進患者早日恢復健康,具有較高的臨床推廣價值。
[1]張牡霞.分級護理在重癥監護病房重癥顱腦外傷患者中的作用[J].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6,5(35):7014-7015.
[2]張援蕊.級護理制度對重癥監護病房重度顱腦損傷并發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的臨床應用效果分析[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7,6(03):216-217.
[3]于巖巖,山廣慧,金 娜.分級護理制度對重癥顱腦外傷患者院內感染發生率及ICU入住時間的影響[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7,45(08):68-70.
[4]尹佃芬.分級護理在重癥監護病房重癥顱腦外傷患者中的應用效果分析[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6,4(02):74-75.
R473.6
B
ISSN.2096-2479.2017.38.83.02
本文編輯:劉欣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