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 珊
(南京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江蘇省人民醫院,江蘇 南京 210029)
系統化健康教育對子宮肌瘤術后患者自我效能的影響
江 珊
(南京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江蘇省人民醫院,江蘇 南京 210029)
目的探討系統化健康教育對子宮肌瘤術后患者自我效能的影響。方法 選取2016年4月~2017年3月我院收治的子宮肌瘤患者86例,均行子宮肌瘤剔除術,將其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43例。對照組實施常規宣教,觀察組實施系統化健康教育,比較兩組患者自我效能及護理滿意度情況。結果 觀察組自我效能總分及各項目得分明顯高于對照組,且心理護理的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結論 對子宮肌瘤患者術后進行系統化健康教育,可提高患者自我效能水平和自我照護能力,并提高其護理滿意度。
子宮肌瘤;健康教育;自我效能
子宮肌瘤是以腹部觸及腫物、盆腔疼痛、月經增多、繼發貧血及不孕等癥狀的婦科良性腫瘤[1]。根據嚴重程度及病變范圍,其治療方法主要由藥物、子宮動脈栓塞及消融及外科手術治療[2],其中外科手術治療包含全子宮切除術和肌瘤剔除術兩種術式,兩者均對患者造成極大損傷,對患者生理和心理均產生不良影響[3]。研究證明,子宮肌瘤術后患者常因憂慮外形變化、衰老等因素,影響夫妻生活、產生不良心理[4],不僅延長術后康復,還使得患者生活質量嚴重下降[5]。本研究對子宮肌瘤術后患者實施系統化健康教育,以其提高患者自我效能和照護能力,現報道如下。
選取2016年4月~2017年3月我院收治的子宮肌瘤患者86例,納入標準:①病理活檢及影像學檢查確診為子宮肌瘤;②近3月無生育要求;③均行子宮肌瘤剔除術;④患者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①合并妊娠及中重度貧血者;②既往藥物治療者。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觀察和對照組,各43例。觀察組年齡25~48歲,平均年齡(35.72±5.73)歲;子宮肌瘤直徑2.2~7.0 cm,平均直徑(4.32±1.63)cm;單發子宮肌瘤19例,多發子宮肌瘤例24例;對照組年齡25~45歲,平均年齡(36.04±5.89)歲;子宮肌瘤直徑2.3~7.5 cm,平均直徑(4.38±1.72)cm;單發子宮肌瘤21例,多發子宮肌瘤例22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對照組采用常規宣教;觀察組采用系統化健康教育,具體方法如下。
1.2.1 健康教育內容:護理人員根據子宮肌瘤術后患者的子宮肌瘤剔除術的了解程度,對患者講解子宮肌瘤的基本知識、危害性、手術目的和方法,并告知患者術后的護理內容,遵醫囑用藥、日常生活方式、飲食原則、規律起居及睡眠、適當活動鍛煉、術后并發癥預防及處理。
1.2.2 健康教育方式:責任護士采取“一對一面授”的模式在住院期間每日對患者及家屬進行20~30 min的標準化健康教育,教育手段包括:觀看子宮肌瘤圍手術期護理要點的視頻、閱讀疾病相關資料及發放健康教育手冊等,并采用PDCA循環模式對健康教育內容、模式、手段等進行持續改進,確?;颊哒_認知,并建立良好的行為。
1.2.3 注意事項:進行健康教育時充分尊重患者,根據其不同家庭背景、文化程度及閱歷,采用不同類別的語言、給予不同的教育方式,并充分保護患者的個人隱私;健康教育安排在患者足夠休息后或進餐后,不影響患者的正常休息,并鼓勵家屬參與到其中。
對患者術后自我效能進行評價,按照1-10級法(1級:完全沒有信心,10級:非常有信心)分別從癥狀管理、角色功能、情緒控制、與醫生的溝通4個維度進行評分,評分與自我效能呈正相關;通過調查問卷對患者護理滿意度進行評價:①非常滿意:得分≥9分;②一般滿意:7分≤得分<9分;③不滿意:得分<7分。
采用SPSS 19.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隨訪3個月,觀察組自我效能總分及各項目得分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自我效能情況比較(±s,分)

表1 兩組患者自我效能情況比較(±s,分)
組別 n 癥狀管理 角色功能 情緒控制 與醫生的溝通 自我效能總分觀察組 43 6.84±0.63 6.83±0.78 7.85±0.46 7.08±0.57 7.56±0.57對照組 43 5.26±0.54 4.73±0.67 5.68±0.35 5.63±0.72 6.14±0.83 t 5.326 4.512 5.154 7.108 5.463 P<0.05 <0.05 <0.05 <0.05 <0.05
觀察組護理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比較[n(%)]
子宮肌瘤多發生于30~40歲的育齡婦女,其中合并不良心理、性生活質量低及未育婦女患病率更大[6]。調查顯示[7],自我形象紊亂是子宮肌瘤術后患者存在的重要問題,直接引起其自我效能感降低,自我效能作為對自身實現某項目標所需實力的主觀判斷,是導致患者生活質量變化的調節效應變量。同時學者提出[8],通過他人言語勸說、間接經驗、改善心理狀態等方式可有效提升自我效能。近年來,以個別指導、集中講課、團體輔導等多種模式的健康教育在子宮肌瘤患者圍手術期有序開展,均取得了一定成效[9-10]。但研究發現[11],根據患者不同時期、不同認知需求實施的系統化健康教育優于常規的及并宣教和大眾化保健指導。作為圍手術期與患者接觸最密切的責任護士,是患者最信賴的教育者之一,通過規范、系統、反復的“一對一面授”講解,能夠使患者充分了解和掌握疾病相關知識。結果顯示,觀察組自我效能總分及各項目得分明顯高于對照組,且心理護理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說明對子宮肌瘤患者術后進行系統化健康教育,可提高患者自我效能水平和自我照護能力,并提高其護理滿意度。
[1] 聶曉偉,談 勇,錢 云.中國婦女子宮肌瘤、卵巢囊腫患病率的薈萃分析[J].遼寧中醫藥大學學報,2012,14(4):48-50.
[2] Tinelli A, Malvasi A. Uterine Fibroid Pseudocapsule[M]. //Uterine Myoma, Myomectomy and Minimally Invasive Treatments.Springer International Publishing,2015:73-93.
[3] Odejinmi F, Maclaran K, Agarwal N. Laparoscopic treatment of uterine fibroids: a comparison of peri-operative outcomes in laparoscopic hysterectomy and myomectomy[J]. Archives of Gynecology & Obstetrics,2015,291(3):579-584.
[4] 李美芩.子宮肌瘤患者的心理狀況對生活質量的影響研究[J].世界中西醫結合雜志,2011,6(3):210-211,214.
[5] 年亞杰,田 謐,史耀勛.個性化延續護理對子宮肌瘤患者術后生活質量影響的研究[J].實用婦科內分泌電子雜志,2015,2(8):20-21.
[6] 胡先鋒,張 娟,藤亞麗.臨床路徑護理對子宮肌瘤患者護理滿意度及健康知識掌握水平的影響[J].中國煤炭工業醫學雜志,2015,18(8):1427-1430.
[7] 張海群,鄭曉彬,童海鷗.子宮肌瘤術后患者自我效能與形象紊亂的關系研究[J].醫院管理論壇,2017,34(3):25-28.
[8] Bandura A. Social learning theory[M]. Englewood Cliffs: Prentice Hall,1997:79.
[9] 王 澤,何 平,鄒正霖.自我護理指導對子宮肌瘤手術患者自我護理能力及術后康復的影響[J].成都醫學院學報,2014,9(1):104.
[10] 劉 冰,李 詠,段愛紅,等.醫護協同健康教育模式在有生育需求子宮肌瘤剔除術患者管理中的應用[J].北京醫學,2016,38(11):1235-1237.
[11] Ghant MS, Sengoba KS, Vogelzang R, et al. An Altered Perception of Normal: Understanding Causes for Treatment Delay in Women with Symptomatic Uterine Fibroids[J]. Journal of Womens Health,2016,25(8):846.
R473
A
ISSN.2096-2479.2017.41.71.02
本文編輯:張 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