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麗萍,艾 娟,黃寶瑩,吳小麗,陳小玉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八七中心醫院燒傷整形科,海南 海口 570100)
氫氟酸燒傷患者開展個體化護理在創面恢復中的作用分析
劉麗萍,艾 娟,黃寶瑩,吳小麗,陳小玉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八七中心醫院燒傷整形科,海南 海口 570100)
目的分析個體化護理干預在氫氟酸燒傷患者創面恢復中的積極作用。方法 選取2015年1月~2017年1月氫氟酸燒傷患者38例作為研究對象,將其隨機分為兩組,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干預方法,實驗組給予個體化護理服務,對比兩組患者臨床護理干預效果。結果 實驗組創面恢復時間、住院時間、疼痛評分均低于對照組(P<0.05);實驗組燒傷知識、用藥治療、遵醫行為、健康信念等方面評分均高于對照組(P<0.05)。結論 個體化護理干預以患者為基礎,臨床護理干預效果明顯,能夠對氫氟酸燒傷患者創面恢復產生促進作用,并在此基礎上提高患者整體預后質量。
護理干預;氫氟酸燒傷;創面恢復
氫氟酸是氟化氫氣體的水溶液,可對皮膚產生較強的腐蝕性,引起嚴重燒傷,對患者身心健康及生活質量產生明顯影響。對于氫氟酸燒傷而言,要及時進行對癥處理,從而減輕患者痛苦。本研究選取氫氟酸燒傷患者38例,對其臨床護理干預方法及效果進行對比。
選取2015年1月~2017年1月氫氟酸燒傷患者38例作為研究對象,均滿足氫氟酸燒傷相關診療標準[1],符合相關規范,將其按照數字隨機法將其分為兩組,各19例。實驗組男11例,女8例,年齡27~53歲,平均年齡(38.69±3.63)歲,燒傷面積0.4%~9.0%,燒傷深度為Ⅱ~Ⅲ級。對照組男10例,女9例,年齡25~51歲,平均年齡(38.59±3.58)歲,燒傷面積0.5%~9.5%,燒傷深度Ⅱ~Ⅲ級。兩組患者病情明確,主要臨床表現為紅腫、發熱、疼痛。臨床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多種因素致治療中斷;(2)存在明顯診療風險者;(3)多種原因導致無法開展良性溝通者;(4)無法定監護人者;(5)合并精神類疾病或嚴重抑郁傾向者;(6)合并肝腎功能、心肺功能嚴重損傷者。
1.3.1 對照組
采用常規護理干預措施,在患者就診過程中,護理人員對其開展常規護理干預配合,及時講解氫氟酸燒傷相關知識。與此同時,對患者心理及生理狀態進行了解,根據患者實際需要給予對癥護理。
1.3.2 實驗組
(1)成立護理小組:在實際工作過程中,護理人員要組成健康教育小組,將護士長作為主要負責人,專職護理人員負責協調,配備營養師等。本組患者長期住院,多存在營養不良情況,因此將營養師納入到健康教育小組中,及時為患者做好營養干預。
(2)制定護理路徑:根據主治醫師相關要求,護理人員及時對患者病情進行了解,并對其總體診療情況加以掌握,從而制定與患者病情、預防要點等計劃相符的護理路徑。結合患者實際狀況,適當給予其個體化護理干預,使臨床護理干預工作更具針對性。根據實際情況,積極對患者護理情況進行評價,發現問題及時進行整改,保證個體化護理的實效性。
(3)做好輔助宣教:由于患者文化、心理、生理等方面均存在較大差異,在做好個體化護理的前提下,結合每個患者的實際需要及特征,開展輔助宣教工作,彌補傳統護理不足。針對燒傷患者心理及生理狀態,及時對其開展科學干預,包括用藥、運動、休息、睡眠、飲食,強化患者遵醫行為。
(4)疼痛護理:若患者燒傷位置合并嚴重疼痛,則對其執行對癥疼痛護理干預。臨床實踐經驗顯示,患者夜間疼痛感加劇,同時也會出現普遍的靜息痛,為進一步保證外敷藥物的效果,早期處理后,一般不對患者開展麻醉藥物止痛方法。采用弱堿性溶液進行浸泡,充分對抗氫氟酸。創面周圍及時注射葡萄糖酸鈣,避免氫離子深入皮膚下層組織,并保證引流的通暢性。
(5)創面護理:針對合并水皰者,密切做好觀察,若水皰未破潰,且體積較小,則保持局部衛生清潔,并且告知患者不能對其進行擠壓。針對水皰體積較大者,及時采用無菌注射器抽取水皰中滲液,并用無菌紗布覆蓋水皰。及時進行換藥,必要時采用慶大霉素濕敷,以使表皮得到有效恢復。
對兩組患者創面恢復時間、住院時間進行對比,采用VSA量表對兩組患者疼痛評分進行比較,取分范圍0~10分,分數越高說明疼痛越強烈[2]。與此同時,開展問卷調查,對兩組燒傷知識、用藥治療、遵醫行為、健康信念等方面評分進行比較。
采用SPSS 18.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百分數(%)表示,采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實驗組創面恢復時間、住院時間、疼痛評分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護理干預效果對比(±s)

表1 兩組患者護理干預效果對比(±s)
組別 VAS疼痛評分(分) 創面恢復時間(d) 住院時間(d)實驗組(n=19) 4.42±1.45 35.42±5.21 50.04±5.32對照組(n=19) 8.41±2.98 48.84±7.62 63.32±7.68 t值 6.023 10.624 11.263 P值 0.000 0.000 0.000
實驗組燒傷知識、用藥治療、遵醫行為、健康信念等方面評分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臨床護理干預效果比較(±s)

表2 兩組患者臨床護理干預效果比較(±s)
組別 燒傷知識 用藥治療 遵醫行為 健康信念實驗組(n=19) 95.41±15.63 98.01±15.82 96.32±15.23 93.52±15.63對照組(n=19) 78.93±10.72 79.89±10.04 81.09±10.14 81.63±10.08 t值 8.362 7.924 9.037 8.241 P值 0.000 0.000 0.000 0.000
個體化護理干預服務不僅是實施優質護理服務的主要方法,也能夠在實踐工作中不斷突出針對性護理的干預效果[3]。個體化護理以人性化護理為前提,強調將患者作為臨床護理操作的關鍵,重視患者心理變化及生理變化,能夠全面兼顧患者心理層面、生理情況等問題,使臨床護理工作更具針對性。臨床實踐經驗表明,配合完善可行的護理干預服務,對大面積燒傷患者臨床診療工作能夠發揮一定的指導作用,是強化護理服務水平的重要措施[4]。
實驗組創面恢復時間、住院時間、疼痛評分均低于對照組(P<0.05);實驗組燒傷知識、用藥治療、遵醫行為、健康信念等方面評分均高于對照組(P<0.05)。說明個體化護理干預能夠最大程度綜合患者病情,為其提供更為安全、合理、舒適的臨床護理工作,促進患者良好預后[5]。
總而言之,個體化護理干預以患者為基礎,臨床護理干預效果明顯,能夠對氫氟酸燒傷患者創面恢復產生促進作用,并在此基礎上提高患者整體預后質量。
[1] 孫堂卿.大面積燒傷后期患者功能康復相關因素的調查分析[J].中國社區醫師,2016,09(33):185+187.
[2] 蔣春燕,李 丹,張建梅,等.康復護理促進燒傷患者生活質量的Meta分析[J].中國康復理論與實踐,2016,18(03):345-349.
[3] 黃 芬.綜合康復性護理措施對39例大面積燒傷患者生活質量的改善分析[J].中外醫學研究,2016,25(10):64-65.
[4] 凌少梅,潘寶環,王貴蓮,等.大面積燒傷患者實施綜合康復護理對提高其生活質量的影響分析[J].中國當代醫藥,2016,03(12):178-180.
[5] 李立秋,邵小紅,白雪飛.手部燒傷康復護理干預模式的效果分析[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16,14(28):234-235.
R473.6
B
ISSN.2096-2479.2017.41.72.02
本文編輯:劉欣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