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銣芬
(佛山市第一人民醫院婦科,廣東 佛山 528000)
人文關懷在改善宮外孕患者負性情緒的價值研究
黃銣芬
(佛山市第一人民醫院婦科,廣東 佛山 528000)
目的探討人文關懷在改善宮外孕患者負性情緒中的應用效果。方法 選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在我科治療的70例宮外孕患者,將其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35例。對照組給予常規干預,觀察組在常規干預基礎上給予人文關懷。比較兩組患者負性情緒改善情況。結果 干預后,觀察組SDS、SAS評分均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對照組和觀察組滿意度分別為74.3%和94.3%,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在宮外孕患者干預中給予人文關懷,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負性情緒,使患者以積極的心態接受治療,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人文關懷;宮外孕;負性情緒
宮外孕是臨床中常見疾病,受剖宮產、流產等的影響宮外孕發生率不斷升高,對患者健康帶來嚴重影響。因疾病影響,往往使患者產生焦慮、抑郁等負面心理,對治療帶來極大的不利。隨著衛生改革和患者對工作服務要求的提高,服務模式也在不斷進行改進。人文關懷干預理念在臨床中已經得到廣泛認可,給予患者人文關懷可有效改善其心理狀態,提高患者滿意度。人文關懷主要指滿足人的需求,關心、尊重人的個性和權力。本次研究旨在探討人文關懷改善宮外孕患者負性情緒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選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在我科治療的70例宮外孕患者為研究對象,經臨床診斷均確診為宮外孕。經患者知情同意后,按照隨機分組原則將其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35例。對照組年齡20~36歲,平均年齡(27.3±2.3)歲,已婚22例,未婚13例;觀察組35例,年齡19~37歲,平均年齡(26.3±2.5)歲,已婚24例,未婚11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P>0.05)。
對照組給予常規干預;觀察組在常規干預基礎上給予人文關懷。
給予患者人文關懷前,醫護人員需先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制定出人文關懷實施方案,對工作人員進行必要的培訓,包括護士禮儀、用語、溝通技巧、形象等,在工作人員之間推廣人性化語言,營造出溫馨的溝通環境。干預措施包括:①治療前,工作人員和患者進行溝通交流,了解患者的心理狀態。根據患者的文化水平和接受能力采用恰當的方式向其介紹宮外孕的相關知識、治療方法、注意事項等,以提高患者對宮外孕的認知程度。②治療中,工作人員應與患者建立起相互信任感和良好的護患關系[1]。工作人員需充分尊重每位患者的隱私,不向他人泄露。工作人員在和患者交談中要避免語言對其產生的刺激,在和患者溝通交流中要表現出足夠的耐心,對患者日常生活等方面給予幫助。對患者提出的問題或存在的疑惑耐心解答,使患者獲得正確的認知。工作人員與患者家屬也應保持積極的溝通,讓家屬多安慰患者,使患者能夠感受到來自家庭和親人的關懷,這對改善其負性情緒具有重要的幫助作用[2]。③對未婚先孕的患者,其往往不愿提供詳細的病史,與治療密切相關的信息患者不愿提供,對此類情況工作人員應為患者保守秘密,在充分尊重患者的基礎上對其耐心啟發,消除患者的心理顧慮和恐懼,向醫護人員提供真實的病史,為治療提供更可靠依據。為患者開展干預的整個過程中,應做到有效不紊,使患者獲得充分的安全感。
比較兩組患者實施干預前后焦慮自評量表(SAS)和抑郁自評量表(SDS)評分;比較兩組患者滿意度。
使用統計學軟件SPSS 17.0對數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干預前,兩組患者SAS、SDS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觀察組SAS、SDS評分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1。
干預后,對照組滿意度為74.3%,觀察組滿意度為94.3%,差異有統計學意義(x2=5.29,P=0.021)。見表2。
表1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SAS和SDS評分比較(±s,分)

表1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SAS和SDS評分比較(±s,分)
組別 n SAS評分 SDS評分干預前 干預后 干預前 干預后對照組 35 50.11±4.35 47.32±4.04 48.25±4.32 46.28±3.24觀察組 35 51.32±4.52 38.65±3.61 47.28±4.58 36.28±4.05 t 0.401 3.027 0.297 3.445 P 0.709 0.039 0.781 0.026

表2 兩組患者滿意度比較[n(%)]
宮外孕是臨床中常見的疾病,治療遷延容易導致患者出現大出血或休克,癥狀嚴重者甚至會導致患者死亡。宮外孕不僅對患者生理上有嚴重影響,同時也會給患者帶來負性情緒,對疾病的正常治療帶來不利影響。宮外孕中有部分患者是未婚女性,出現宮外孕后心理上會承受較大壓力,容易產生恐懼、焦慮和抑郁等不良情緒。宮外孕患者心理狀態一般較為復雜,一方面,部分宮外孕患者心理和生理尚未成熟,閱歷較淺,對手術治療較為恐懼,另外部分未婚先孕女性心理上有較多顧慮,擔心周圍人知道后歧視,從而出現焦慮、抑郁等情緒。患者不愿配合治療,不能正確面臨現實,存在較多顧慮,心理承受較大壓力。對患者出現的負性情緒,需給予合適的干預[3]。本次研究中,觀察組在常規干預基礎上給予人文關懷。通過人文關懷可有效促進患者疾病恢復,對疾病的轉歸具有積極作用。在工作中將人文關懷理念融入到日常生活中,了解患者的心理需求,給予充分的心理和干預支持,讓患者享受到優質、充滿人文關懷的服務。通過人文關懷,使工作人員和患者之間建立更好的信任,護患關系更加和諧[4]。在工作中運用人文關懷,工作質量和患者滿意度也可得到有效提高,工作人員的服務意識顯著增強。
本次研究中,對照組僅給予常規干預,觀察組在此基礎上給予人文關懷,結果顯示,干預后觀察組SAS、SDS評分及患者滿意度均明顯優于對照組。這充分說明人文關懷在宮外孕患者應用中的有效性。
綜上所述,宮外孕患者治療中運用人文關懷可有效改善患負性情緒,提高患者的滿意度,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1] 李家玟.人文關懷應用于宮外孕患者的意義及護理效果觀察[J].中國醫學創新,2013,10(5):89-90.
[2] 曹 新,張 燕.人文關懷在宮外孕護理中的臨床應用價值研究[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5,19(22):97-99.
[3] 敖瓊美.人文關懷應用于宮外孕患者的意義與護理效果探討[J].中國保健營養(旬刊),2013,23(8):4456-4457.
[4] 劉愛紅,趙文娟,范作娜.宮外孕護理中人文關懷的價值分析[J].中國醫藥指南,2016,14(12):241.
R473.71
B
ISSN.2096-2479.2017.41.102.02
本文編輯:張 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