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幼蓮
(上海市嘉定區中心醫院,上海 201800)
急診預檢分診常見隱患的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
朱幼蓮
(上海市嘉定區中心醫院,上海 201800)
目的總結我院急診預檢分診中隱患的原因,并提出了防范措施。方法 將未實施急診預檢分診防范措施作為對照組,將實施防范措施作為觀察組,對比兩組分診準確率和不良事件發生率。結果 觀察組預檢分診準確率96.77%高于對照組81.45%,而不良事件發生率2.42%低于對照組9.68%,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針對急診預檢分診中常見隱患實施防范措施,能夠提高分診準確率,減少不良事件發生率。
急診預檢分診;隱患;原因;措施
急診預檢分診主要指的是運用科學方法對急診患者進行分類,以便迅速識別出危重癥患者,及時對其實施救治,從而降低患者的傷殘率和死亡率[1]。但是就上海市嘉定區中心醫院實施急診預檢分診現狀來看,還存在很多隱患,本文筆者就我院急診預檢分診隱患原因進行了分析,并提出了防范措施,具體如下。
選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上海市嘉定區中心醫院急診科接診的患者124例作為對照組,男78例、女46例,平均年齡(35.4 5.6)歲。再選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該院急診科接診的患者124例作為觀察組,男72例、女48例,平均年齡(35.8 5.2)歲。將兩組一般資料進行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對照組患者在實施急診預檢分診過程中并未針對隱患實施防范措施;而觀察組則是在實施急診預檢分診過程中有實施有效的防范措施,包含:
1.2.1 制定統一的急診就診標準。我院主要將急診患者劃分四個類別:(1)I類(危重):患者生命體征不平穩,必須立即送入搶救室實施搶救;(2)II類(危急):患者生命體征不平穩,存在潛在的生命危險,需立即送至重癥監護室,爭取在10 min內安排患者優先救治;(3)III類(緊急):患者生命體征平穩,但是存在變差的危險,應在30 min內安排急診流水優先診治;(4)IV類(不緊急):患者病情和生命體征平穩,應在2 h內安排急診流水順序診治,護理人員需每隔30 min對患者的病情進行評估。
1.2.2 確保醫務人員配備合理。為了確保醫務人員配備合理,我院采取彈性排班制度,即在夜晚班安排我院1名急救120護士協助分診臺,其除了肩負著臨床配送任務,還應兼顧前臺的分診工作,這樣有利于縮短接診時間,提高患者搶救效果。針對危重患者,要及時救治,并安撫好家屬;另外,還應該安排1名導醫和1名保安,主要維持就診秩序,從而減少醫患矛盾。
1.2.3 提高分診護士整體素質。分診護士,其自身必須具有較強的急救意識和專業的急救知識。在分診工作中對患者進行初評,迅速識別出患者的癥狀,并根據患者病情類型安排好就診順序,加強患者病情觀察,若患者病情復雜,存在跨科室且難以確定科別時應該將最重的病情作為首診科室,并積極配合其他相關科室。
1.2.4 構建良好的醫患關系。在急診預檢分診工作中,分診護士還應該注意跟患者及其家屬構建良好的關系,在同患者及其家屬溝通時,態度應和藹,針對患者及其家屬提出的問題要耐心解答。在工作時間,分診護士始終應該保持積極客觀的態度,嚴禁將不良情緒帶入工作中。在接診后患者后,針對病情不嚴重患者,可以向其提供醫院的布局、環境、制度等,并維持好大廳的環境秩序,確保患者就診的安全。
對比兩組患者預檢分診的準確率和不良事件發生率。
采用SPSS 19.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計數資料以例數(n)、百分數(%)表示,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預檢分診準確率為96.77%;對照組預檢分診準確率為81.45%,觀察組出現了3不良事件,對照組出現了12例不良事件。觀察組預檢分診準確率高于對照組,而不良事件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預檢分診準確率和不良事件發生率對比[n(%)]
預檢分診作為醫院急救工作中第一個重要環節,假如預檢分診工作不到位,不僅會影響整個急診工作的進程,而且還會對后期患者的急救工作造成影響。送至急診室的患者絕大部分病情復雜,病重危急,因此常常存在很多隱患,因此必須認真分析這些隱患并采取有效措施,從而提高急診預檢分診的工作效率[2]。在本文研究中,筆者結合我院急診預檢分診工作,發現安全隱患存在的主要原因有:(1)缺乏統一的急診就診標準。由于我院實施“非限制急診病人”,以至于很多不是急診患者就醫,從而增加了急診工作量。(2)分診人員配備不合理。在急診高峰期,缺乏醫護人員,未設置專門的預檢分診護士,通常由急診當班護士兼職。(3)分診護士技能不高。個別分診護士的搶救基礎知識和技能不足,缺乏急救經驗,影響了患者救治。(4)醫患溝通不暢通。分診護士在搶救過程中,缺乏對患者的關心和充分溝通,甚至個別分診護士將不良情緒帶到工作中,缺乏高度責任心,從而引發醫患糾紛等不良事件。我院在對上述隱患深入分析后,采取了對應的防范措施,結果發現:實施預防措施后,預檢分診準確率為96.77%明顯高于未實施防范措施的準確率81.45%,而不良事件發生率2.42%低于未實施急診預檢分診9.68%,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在急診預檢分診過程中,針對常見的安全隱患,深入分析其產生原因后,從根本上采取防范措施,能夠提高急診分診的準確率,減少不良事件發生率。
[1] 姬 宇.急診預檢分診中的隱患及防范措施[J].北方藥學,2011,8(11):91.
[2] 王曉紅,馬建英,葉 磊.急診預檢分診隱患的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J].現代預防醫學,2008,(10):1873+1875.
R472
B
ISSN.2096-2479.2017.41.178.02
本文編輯:劉欣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