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 靜
(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浙江 杭州 310003)
知信行模式下的健康教育在提升慢性乙肝患者生活質量及遵醫行為中的應用
傅 靜
(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浙江 杭州 310003)
目的探討知信行模式下的健康教育在提升慢性乙肝(CHB)患者生活質量及遵醫行為中的應用效果。方法 選取2015年3月~2017年4月我院感染科收治的CHB患者92例作為研究對象,將其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46例。對照組進行傳統健康教育,觀察組進行知信行模式下的健康教育,3個月后,比較兩組患者生活質量及遵醫行為情況。結果 觀察組生活質量各維度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觀察組遵醫行為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結論 對CHB患者實施知信行模式下的健康教育,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和遵醫行為,對患者后期良好的居家生活奠定了基礎。
知信行模式;健康教育;慢性乙肝
我國是乙肝發病率較高的地區,據相關統計顯示,我國約有2800萬左右慢性乙肝(CHB)患者,CHB發病率約為2%。CHB不易根治且易反復,給患者帶來很大的身心痛苦,而且家屬也存在較嚴重的心理應激,擔心自己及其他家庭成員被傳染,并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情況[1-2]。加強對CHB患者進行健康教育,支持并鼓勵其采取正確的生活習慣,提高其遵醫行為,對促進其快速康復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本研究通過對CHB患者給予知信行(KABP)模式干預,取得良好效果,現匯報如下。
選取2015年3月~2017年4月我院感染科收治的CHB患者92例作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①符合CHB的診斷標準,HBsAg和HBcAb均為陽性;②臨床表現為納差、腹脹、乏力、惡心及肝區疼痛等;③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①甲、丙、丁及戊型肝炎者;②癌癥及妊娠哺乳期婦女。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和觀察組各46例,其中,觀察組男25例,女21例,平均年齡(36.46±6.48)歲;對照組男26例,女20例,平均年齡(36.83±6.63)歲,兩組研究對象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對照組給予常規健康教育,觀察組給予KABP模式干預,具體方法如下:
1.2.1 KABP模式小組
感染科護士長擔任組長,5名護士和1名臨床醫師為組員。小組成員按照CHB相關知識進行宣教、建立信念及行為產生的流程對患者進行干預,組長對健康教育情況進行檢查。
1.2.2 知識宣教
對患者發放編制的CHB健康手冊,內容包括CHB的病因及發展、治療、用藥方法、日常生活注意事項、并發癥預防及預后等相關知識。
1.2.3 信念建立
通過一對一的深入訪談,把握患者思想動向,并根據患者不同個性采取有效心理疏導,分析其不遵醫行為的原因,糾正其錯誤認知,并幫助其建立正確信念。
1.2.4 行為產生
對患者進行飲食指導,督促患者養成規律的作息習慣,指導其按醫囑用藥,做到按時、按量。鼓勵患者進行適量的運動鍛煉。
采用慢性乙肝患者的特異性生活質量量表(QLS-CHB)對患者生活質量情況進行評價,分別從疾病(8個條目)、生理(9個維度)、心理(11個條目)及社會(10個條目)4個維度進行評分,總分與患者生活質量水平呈正相關;對CHB患者的遵醫行為進行量化評分,采用likert5級評分法分別從飲食、用藥、活動及并發癥預防等方面進行評分,并經評分轉換為百分制,得分與遵醫行為呈正相關。
采用SPSS 19.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兩組患者3個月后生活質量情況,觀察組QLS-CHB各維度評分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生活質量評分比較(±s,分)

表1 兩組患者生活質量評分比較(±s,分)
組別 n 疾病 生理 心理 社會觀察組 46 36.65±3.36 38.28±3.58 44.35±3.26 42.76±3.72對照組 46 30.24±3.35 31.72±3.64 37.32±3.45 34.34±2.53 t 5.348 5.162 5.206 5.249 P<0.05 <0.05 <0.05 <0.05
觀察組患者遵醫行為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肝臟是人體中擔負生物轉化、儲存及代謝的重要器官,受各種因素影響易發生各種傳染性肝炎,其中CHB占大多數。若不及時治療,約20%左右的CHB會進展成肝硬化,大大增加肝癌的發生風險,導致患者死亡[3]。上個世紀60年代KABP模式在美國被最早提出,是知識、信念及行為的簡稱,是慢性疾病,尤其是CHB患者行為干預的最佳模式之一[4]。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生活質量疾病、生理、心理及社會各維度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觀察組遵醫行為各方面的評分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這是因為通過KABP模式干預,接受護理人員的勸導,患者基本掌握CHB相關知識,認識到疾病危害的嚴重性及有效治療的必要性,并糾正其不良健康行為,形成積極主動的信念,并主動形成有益于自身健康的日常行為習慣,并采取可能性的行動,減少CHB復發及傳播,從而最終促進早日康復。
表2 兩組患者遵醫行為評分比較(±s,分)

表2 兩組患者遵醫行為評分比較(±s,分)
組別 n 飲食 用藥 活動 并發癥預防觀察組 46 94.65±3.36 93.28±3.58 92.35±3.26 93.76±3.72對照組 46 80.24±3.35 79.72±3.64 78.32±3.45 77.34±2.53 t 7.158 6.375 7.226 8.209 P<0.05 <0.05 <0.05 <0.05
[1] 許曉芬.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及相關疾病預防控制[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連續型電子期刊,2015,28(75):181-182.
[2] 曹識宇,陳恩平,王 茜,等.老年慢性乙型肝炎住院患者生活質量及其影響因素[J].中國老年學,2014,34(5):1398-1400.
[3] 馮因克,劉亞敏,陳啟龍.慢性乙型肝炎后肝硬化中西醫治療研究進展[J].中國醫藥導報,2016,13(29):28-31.
[4] 帕熱旦木?托乎提,李玉芳,黃 河.血液透析護理進修生職業暴露知信行(KAP)調查[J].新疆醫學,2014,44(1):122-125.
R473
B
ISSN.2096-2479.2017.41.182.02
本文編輯:劉欣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