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穎
(江蘇省鹽城中學,江蘇 鹽城 224000 )
高中學生優化物理審題的教學方法探究
王 穎
(江蘇省鹽城中學,江蘇 鹽城 224000 )
高中物理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的時候,要引導學生學會審題,學生只有學會審題,才能根據題意來解決問題,這是教師提高學生解決物理問題能力的重要教學活動.
高中物理;審題;教師;方法
部分學生在解物理習題的時候,常常不結合生活實際,主觀臆斷題目的意思,帶來解題方向的錯誤.物理教師要引導學生在做物理習題以前,先結合生活實踐來思考物理習題:結合生活實踐,這一題中有沒有隱含的條件?有沒有特殊的限制?它呈現的是一種什么樣的物理現象?學生只有清晰的了解正在探討的物理問題,才能正確的解答習題.
以一名高中物理教師引導學生做習題1為例.


高中物理教師要引導學生學會在日常生活中觀察物理現象,比如光是如何反射的?雷達是如何監測的?無線電是如何傳播的等.學生只有了解生活中的物理現象,在做物理習題的時候才能避免犯下曲解物理習題的錯誤.
部分學生在解物理習題的時候,不懂得用科學的思維來分析習題,于是找不到習題中包含的已知條件.教師要引導學生應用科學的方法來看物理習題,找出物理習題中隱含的已知條件.
現用教師引導學生思考習題2為例.
習題2:在空間中存在一個沿x軸對稱分布的電場,參看圖3,它的強度隨X軸變值的變化而變化.以下描述中哪些是正確的?(A)O點電勢最低;(B)x2的電勢最高;(C)x1與-x的電勢是相等的;(D)x1和x2的電勢是相等的.

很多學生不能讀懂圖3中的物理信息.學生覺得這四個描述看起來好像都有理,可是又找不到正確的理論.在這一題中,學生找不到正確的描述,是因為學生還不懂把物理文本與圖形結合起來閱讀,所以在解題時覺得缺少已知條件.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看到,圖3中給出的信息為電場的強度有正負之分,現在對稱軸中,哪一個代表電場的數值?學生經過思考,理解了E代表電場的數值.教師引導學生思考,x數軸的數值是什么?學生經過思考,認為x軸可能是周期因素,但是不是電勢.教師引導學生思考,那么符合正確的描述是什么?學生經過思考,認為(D)是正確的,結合圖形可知,這是唯一正確的答案.
教師要引導學生在學習物理知識的時候,熟記物理圖形繪制的方法,在必要的時候,引導學生應用圖形的方法理解物理文本,挖掘物理文本中的隱含已知條件.
部分學生是掌握了物理繪圖的技能,也懂得結合圖形及文本來理解物理題意,可是有些學生覺得即使如此,解題的時候有時還是缺少已知條件,從而不能解出物理習題.通常學生出現這樣的解題問題,是由于學生孤立的看待物理問題,不能把物理問題與其它學科知識聯系起來的緣故.
以教師引導學生思考習題3為例.
習題3 如圖4,現在在一個直角平面坐標系xOy內,存在一個半徑為r的勻強磁場,它的磁感應強度大小為B,方向是垂直于紙面并向外.現在有一個質量為m,帶著電荷量為+q的粒子從坐標軸的原點O正沿著y軸的方向運動,進入了這一磁場區,它在勻強磁場中作勻速圓周運動半徑為R,并且滿足R>r的運動.求粒子在圓形區域磁場中最大的偏角是什么?
很多學生繪制圖物理圖后,表示這一題計算不出來,它的已知條件不充分.教師引導學生思考,如果學生應用數學的三角函數來思考這道題呢?學生經過思考,理解了這道題的解題要點,繪出了圖4,并解出了習題:由圖4可知qv0B=m(v02/R),那么可得R=mv0/qB.由三角函數中的幾何關系可知sin(θm)=r/R,于是可知θm2arcsin(r/R).部分學生的思維存在局限性,認為物理問題只能用物理公式,怎么能用數學公式呢?教師要引導學生意識到,物理科學中經常要應用其它學科的知識,學生在看待物理問題的時候,要應用科學的體系來看待物理知識,在必要的時候,應用其他學科的知識作為物理問題的已知條件.
[1]張晴. 多媒體條件下高中物理教學模式構建[J]. 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5(21).
[2]楊曉華. 新課改下高中物理教學的探討[J]. 中國校外教育,2015(31).
[責任編輯:閆久毅]
G632
A
1008-0333(2017)24-0058-02
2017-06-01
王穎(1978.10-),女,江蘇鹽城人,中學一級,大學本科,從事高中物理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