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 裕,馮婉蓉,孫 榕,吉宇琴
(吉林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長春 130118)
吉林省農村居民人情消費調查分析*
付 裕,馮婉蓉,孫 榕,吉宇琴
(吉林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長春 130118)
農村居民的消費情況影響著農村居民的生活水平及發展狀況,而農村居民的人情消費一直以來都占農民家庭消費支出的最大比重,文章以吉林省長嶺縣、梅河口市和撫松縣周邊村落進行的問卷調查為基礎,對吉林省農村居民的人情消費進行分析并深入研究風俗習慣、地區經濟發展水平對人情消費的影響,再根據問卷數據和訪談結果著重研究吉林省農村居民人情消費的利弊得失,據此提出相關建議。
人情消費 農村居民吉林省影響因素
隨著農村經濟發展水平的不斷提高,農村居民的消費觀念也發生了一些變化。農村以往傳統意義上交流感情的禮尚往來消費出現了相互攀比、日漸濃厚的功利色彩。據調查,目前農村居民家庭的“人情消費”急劇上升,與農村普遍的實際生活不相配,已引起有關部門的關注。
目前,國內許多學者對農村居民消費問題都進行過深入研究,李玉珍(2008)李恩、潘鴻從人類學、社會學、經濟學理論出發,研究認為農村居民的人情消費觀念受風俗習俗、人們禮尚往來傳統以及攀比等不正的風氣所影響。高生炯(2015)認為不同自身狀況條件、家庭條件和外部環境條件對農村居民人情消費水平的影響是很大的。姜飛(2014)認為在市場經濟條件下農村居民人情消費存在著很多不健康之處。但是對于吉林省具體村落人情消費情況的具體分析的較少,所以基于以上,該文對吉林省兩個具體地區村落進行實地考察,并進行了具體的調查與分析,為深入研究人情消費問題提供一點借鑒。
2016年以來,對吉林省一些地區農村居民的人情消費的問題進行了陸續的調研活動,尤其在2016年6月借著下鄉實習的機會,分工協作,對梅河口的村民隨機進行了訪談和問卷調查。在2016年7~9月,又先后抵達長嶺縣和撫松縣的周邊農村進行了實地調查。共發放調查問卷600份,回收問卷571份,問卷回收率為95.2%,其中有效問卷560份,問卷有效率為98.1%,調查內容包括農村居民家庭情況收入情況、人情消費占總消費的比重、人情消費在哪些方面以及對一些政策的態度看法等。
1.1 家庭收入與人情消費
根據表1可以看出,梅河口東興村的家庭年均人收入對比長嶺縣韓家村和撫松縣松江村相對較高,東興村人均人情消費金額也相對較高,這說明家庭收入與人情消費的關系是呈現正相關趨勢的,即家庭人均年收入越高,農村居民花費在人情消費上的金額越大。在問卷調查的地區:長嶺、撫松、梅河口3個縣市的一些農村地區,調查發現村民人情消費金額的增長速度超過家庭純收入的增長速度的狀況是一種普遍現象,而且農村居民花費在人情消費上的金額占家庭總消費的比例在不斷加大,農民不堪重負。調查中,21世紀70年代(即改革開放之后)至今,了解到人情消費的金額變化,將人情消費占農民總支出的比重進行了對比,發現改革開放后的農村人情消費占總支出的比重是逐漸上升的,尤其在2000年后尤為顯著,在2014~2016年人情消費占總支出的比重稍微趨于緩和。在了解到的酒宴情況中,最近幾年,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時代的變遷,農業科技在不斷的進步,在農村生活的居民已經不僅僅是單靠種植養殖謀生的農民,還包括兼在城鎮打工和鄉下耕作的農民工。隨著農村居民的收入和消費都在不斷增加,農村居民的消費觀念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由此導致人情消費也不斷地上升了。愈演愈烈的農村人情消費給農村居民帶來了很大的影響。

表1 家庭人均年收入與人情消費金額

表2 人情消費對象所占比例

表3 消費內容占人情消費總額比例%

表4 梅河口農村婚姻支出分布情況
1.2 人情消費對象
如表2所示,問卷中顯示人情消費對象主要是:朋友(21.96%)、親戚(36.25%)、鄰里(38.75%)、同事(30%)同學(7.14%)、村鄉干部(15.53%)其他社會關系(21.61%)。
1.3 人情消費類型
人情消費類型的增多與村民們人際交往圈子的擴大有密切的關系,孩子上學辦升學宴,鄰里鄰居的生日宴會、喬遷之喜,隨著社會的發展,農村居民人情消費的名目也隨之的越發增多。由消費內容占人情消費總額比例一覽表可以看出,統計的人情消費內容包括婚喪嫁娶(31.43%)、逢年過節送禮(21.07%)、建房喬遷(16.61%)、生日升學(8.57%)、找人辦事(22.32%)。
通過實地走訪與調查,發現農村居民人情消費在婚喪嫁娶方面的比重較大,這跟當地的風俗、農民的心理也有一定的關聯,農村居民交往的對象多數是村里的村民,所以互相攀比,講排場、好面子的心理也都存在。該文特就此問題對2016年梅河口農村婚宴支出情況做了一個系統的調查。
如表4所示,在農村居民的婚禮中婚宴所占比重最大,占到了總費用的37.20%,首飾及服裝所占比重分別為17.67%和16.28%,其他的是婚紗照9.30%、煙酒糖茶6.05%婚禮用車4.19%等其他。在農村的人情消費活動中,婚宴為人情消費的最主要表現形式,也是維系村民之間感情的一個重要紐帶。
1.4 反腐倡廉政策對農村人情消費的影響
自十八大以來,大力的倡導反腐倡廉政策,倡導節儉之風,對于農村的消費情況也有一定的影響。實地問卷調查,可以看出,認為反腐倡廉政策對農村人情消費影響很大的村民占據大多數,比例為49%。認為有一定影響的占28%,認為沒什么影響的占16%,認為沒影響的占7%。數據顯示反腐倡廉政策的實施對于農村居民的人情消費水平也存在一定影響。
人情消費,也就是人與人之間的交往中為了維系感情的投資。人情消費作為一個非孤立的社會行為,與個人所處的環境、文化及基于文化的認同體系聯系在一起,因而人情消費不僅僅具有經濟屬性,其社會文化屬性更是認識其本質的關鍵。
在研究農村人情消費存在的利與弊,應該追溯到消費的經濟屬性和社會文化屬性上來。在人情消費過程中,人們不但通過金錢消費滿足了維持關系的目的,同時因為禮尚往來形成了關系的延續和加深。前者實現了人情消費的經濟屬性,后者滿足了人情消費的社會文化屬性。
從經濟屬性上考慮,人情消費的利在于:(1)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融資作用。農村的婚喪嫁娶或多或少都需要一筆不小的金額置辦,對于經濟狀況不是很好的農村居民來說,婚喪嫁娶的資金在短期內可以通過收來的紅包相抵。(2)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農村居民的生活方式。如娛樂、團聚的場所和方式。(3)在一定程度上拉動了消費,帶動了經濟發展。如人情消費涉及的商品,飯店,酒店,娛樂場所擴大了農村居民的消費渠道和就業崗位。人情消費的弊在于:過度消費導致的經濟負擔加重,攀比心理加重,人情以金錢為標桿來衡量導致情感淡化。
從社會文化屬性上考慮,人情消費的利在于:通過人情消費維持和延續了情感,人情往來加強了親友間的來往。逢年過節生日聚會親朋好友間的送禮更多的是為了加深情感的交流,逢年過節生日聚會只不過是送禮的契機,通過這個契機送出美好祝愿。而人情消費的弊端在于許多人用物質上的東西貴重來衡量親朋好友間精神上的情誼深度。
綜上,人情消費的增長情況如果只是單從經濟屬性上來看,或許當今社會上的農村人情消費可能已經存在超負荷了,但是如果結合社會屬性來看,一部分的人情消費對于人們來說是一種享受,也是想要表達關愛的一種方式。
3.1 研究結論
(1)農村居民人情消費與地區的經濟發展水平密切相關。根據問卷數據的整理及和村民的交談發現,梅河口因其商貿物流產業較發達帶動其相關產業,所以梅河口經濟水平在吉林省內位于前十領先位置。通過調查,梅河口東興村的經濟發展水平較長嶺縣韓家村更好,農村居民人情消費金額也相對較高。由此可以看出,農村居民人情消費與地區的經濟發展水平呈正相關的發展趨勢,也就是說經濟發展水平越高的地區,人情消費水平、金額也會越高。
(2)人情消費受家庭總收入、家庭類型影響顯著。根據數據得出,梅河口東興村的家庭年均人收入對比長嶺縣韓家村和撫松縣松江村相對較高,東興村人均人情消費金額也相對較高,這說明家庭收入與人情消費的關系是呈現正相關趨勢的,即家庭人均年收入越高,農村居民花費在人情消費上的金額越大。而家庭類型與人情消費成反比,即越是外來戶,半流動戶,流動戶,他們的人情消費都比坐地戶少。
(3)人情消費的影響效應具有兩面性。一方面,隨著人情消費金額、名目和頻率的增加,農民負擔越來越重農村居民的收入增長無法與日益增多的人情消費支出水平相適應,這就造成農民負擔加重,進而引起社會矛盾。另一方面,人情消費也是一種很好的融資方式,能有效地緩解農村居民手頭緊、資金周轉不過來的情況。農村的婚喪嫁娶或多或少都需要一筆不小的金額置辦,對于經濟狀況不是很好的農村居民來說,婚喪嫁娶的資金在短期內可以通過收來的紅包相抵,這說明人情消費也是一種變相的融資方式。
3.2 對策建議
(1)改變農民與收入不相適應的人情消費觀,倡導勤儉樸素。人情消費應該建立在維護人與人之間情感維系的基礎上量力而行,禮金的多少不應該是衡量人情關系親疏的工具。對于人情消費,最重要的是把握好這個尺度,適度的人情消費才能使其發揮有利的作用。切莫形成攀比心理而大操大辦,鋪張浪費。同時政府也要制定相關政策來加強人情消費的約束,加大倡廉的力度,引導農村居民形成良好的社會風尚、人情消費觀。
(2)加強農村經濟發展水平,提高農村居民收入。農村經濟的快速發展,農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會使消費承受能力提高,農民收入水平的增長速度大于通貨膨脹率,人情消費不再成為經濟負擔。農村居民收入的增加使得恩格爾系數下降,人情消費占農村居民收入比重也隨之下降,農民的幸福便能得到提升。
(3)增加融資渠道、優惠政策,解決農民借錢難問題。近年來農村居民人情消費名目越來越多歸根結底在于農民想要把自己參與他人宴請花出的禮金打個幌子變相的掙回來,起到一定的融資作用。并且當前社會現狀下,農村居民的經濟水平仍較差,想要操辦婚喪喜事所需的大量資金給農民造成巨大的負擔,而解決這個問題的重點是需要政府為居民提供更多的社會保障以及為農村居民提供更多的融資貸款機會與渠道。也就是說,解決好農村居民借錢難、融資難的問題,是解決農村居民人情消費負擔過重的一個重要環節。
[1] 李玉珍、李恩、潘鴻.農村人情消費“有限理性”分析—以吉林省長嶺縣永久鎮東新村為例.現代經濟,2008,6
[2] 高生炯.武威市農村人情消費行為研究.蘭州大學,2015,10
[3] 姜飛.市場經濟條件下農村人情消費存在的問題研究.吉林農業大學,2014
[4] 梅靜.農民,走出人情債的怪圈.北方經濟,1999,8
[5] 朱曉瑩.人情的泛化及其負功能.社會,2003,9
[6] 王孝哲.論人的社會屬性.天府新論,2006,1
[7] 喻國明,劉夏陽.中國社會人際關系與現狀調查.中國人民大學學報,1993,2
蘋果樹噴藥不在“多” 在于“巧”
蘋果樹病害防治打藥不在次數多,關鍵要打得巧,即要把藥用在防治病害的關鍵時期。要做到這一點,必須了解生產中主要病害的發生規律,然后根據發生規律,在病害最敏感的時期提前用藥,把病菌控制在未萌發或未侵染狀態,達到事半功倍效果。
1 褐斑病
以菌絲塊或分生孢子盤在落葉上越冬,第二年春季4~5月份多雨時產生大量分生孢子(干燥及漚爛的病葉無產生分生孢子能力),并通過雨水飛濺侵染近地面的葉片,5~6月份遇高溫高濕開始發病,7~8月份大量發病,10月份氣溫降低后停止危害,潛伏期13~55 d。
2 斑點落葉病
以菌絲在受害葉片、枝條和芽鱗中越冬,第二年春季產生分生孢子,隨氣流、風雨傳播,花后7~10 d開始侵染,5~6月和8月份遇高溫大量發病。受害葉片病菌孢子形成在4月下旬至5月上旬,枝條上形成在7月份。
3 輪紋病
又叫粗皮病、輪紋褐腐病。主要為害枝干和果實。該菌以菌絲體在枝干病瘤內越冬,第二年3~4月隨雨水傳播先侵染枝干,后侵染果實。6~7月份侵染幼果,但不發病。當果實在近成熟期遇高溫干旱則發病較重。發病高峰在采收前到貯藏后1個月。枝干病以皮孔為中心形成扁圓形紅褐色病斑,中心突起呈瘤狀物,病部邊緣龜裂,第二年中間產生黑色小粒點。果實感病以皮孔為中心生成水漬狀淡褐色小圓點(紅點),擴大后形成淺、深褐色相間的同心輪紋,并有茶褐色粘液溢出,全果很快腐爛,發出酸臭味。生長前期雨水多發病早,成熟期高溫干旱發病重,反之則輕。
4 炭疽病
主要危害果實。病菌以菌絲體在僵果、果苔、干枯枝及枝條破傷處等部位越冬,第二年分生孢子借雨水和昆蟲傳播,經皮孔侵入果實發病,并多次侵染。一般5月下旬至6月上旬進入侵染盛期,7~8月高溫高濕為發病盛期,病果大量出現。果實發病后,最初為褐色小圓斑,后變為深褐色(或黑色)病斑并下陷,中心突起黑色小粒點呈同心輪紋狀排列。高溫、高濕、多雨時嚴重發生。果園密閉低洼,通風透光不良易發病。
總之,預防病害要抓住3個關鍵時期:一是冬、春季的清園工作,破壞病菌越冬場所,減少病菌越冬基數。二是花后3~5 d至果實套袋前加強藥物保護,防止病菌侵染。三是注意氣候變化,做到雨前噴藥,防止病菌擴散侵染。
(本刊輯)
吉林農業大學國家省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吉林省農村居民人情消費情況分析(201610193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