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春輝,吳玉峰,任樹蕓,白光慧,王志勇,張笑妹,任樹強
(包頭市農業技術推廣中心,內蒙古包頭 014010)
包頭市山北地區馬鈴薯全程機械化種植技術
王春輝,吳玉峰,任樹蕓,白光慧,王志勇,張笑妹,任樹強
(包頭市農業技術推廣中心,內蒙古包頭 014010)
馬鈴薯全程機械化種植是指馬鈴薯種植的各個環節充分利用機械工具代替人畜勞作,以達到農藝農機完美結合的高效種植方式。該技術具有省時、省工、生產效率高等優點,能顯著提高單位土地面積的生產效益,極其適用于規模化生產。采用該技術比傳統和半機械化生產勞動生產率提高30%-50%,節約人力成本0.15萬~0.45萬元/hm2,平均增產0.75萬~1.50萬kg/hm2。
山北地區 馬鈴薯 全程機械化 種植技術
近年來,隨著城鎮化的發展,農村大量土地流轉到合作社或企業手中,大批農民工進城務工,留守人員多為老弱病殘,農業生產勞動力資源極其短缺,合作社或企業的正常農業生產面臨嚴重的用工荒;同時農業的現代化就是農業生產的規模化、產業化、集約化和機械化;因此,大力推廣應用馬鈴薯全程機械化種植技術已成為保障馬鈴薯產業健康發展最為關鍵因素之一。
包頭市山北地區馬鈴薯的種植70%以上以大型合作社或企業生產經營為主,因此建議選用大型農業機械。
1.1 1SZL—230W深松整地聯合作業機(山東大華機械有限公司)
該機作業寬度230 mm,作業深度>25 cm,可1次性完成深松及整地。工作效率0.33~0.60 hm2/h。
1.2 1240A四行馬鈴薯種植機(美諾)
該機可1次性完成開溝、施肥、播種、起壟、鋪帶、覆膜等工作,種子深淺、行距株距均可調節。工作效率0.8~1.2 hm2/h。
1.3 1304馬鈴薯中耕機(美諾)
該機可1次性完成施肥、培土、除草、筑壟等工作。培土高度、施肥量均可調節。工作效率1.33~2.0hm2/h。
1.4 3880B噴霧機(美諾)
該機噴霧幅度寬19~22 m,作業效率高,即可噴灑農藥,也可進行肥料的葉面噴施。工作效率10.0~13.3 hm2/h。
1.5 1804馬鈴薯殺秧機(美諾)
該機可1次性完成馬鈴薯起收前地上莖秧的粉碎工作,并不傷害到馬鈴薯塊莖。工作效率1.07~1.47hm2/h。
1.6 1600A馬鈴薯起收機(美諾)
該機可1次性完成挖掘、輸送分離、集條作業,起收深度可調節,起收率高、破損率低。工作效率0.20~0.60 hm2/h。
2.1 選地
以地勢平坦,土壤肥沃疏松、土層深厚,澇能排水、旱能灌溉,土壤沙質、中性或微酸性的平地與緩坡地塊最為適宜。旱作條件pH值7.8以上不適合種植馬鈴薯,如果有滴灌設施,生育期間不斷澆水淋溶,pH值8.2以上的土地還可以利用;也不要在茄果類(番茄、茄子、辣椒)或十字花科等為前茬的地塊上種植,以防止共患病害的發生,也不宜選在低洼地、澇濕地和黏重土壤地塊。
2.2 整地
馬鈴薯是需要深耕的作物,只有土壤松軟,才有利于根系的發育、塊莖的膨大。種植馬鈴薯要進行深松淺翻,深松30~35 cm,淺翻1 5 cm,一般耕層深15~18 cm時,松土層可達30 cm左右。要耕細整平、土塊細碎、墑面平整,根除根茬。如果要施入農家肥(腐熟),應事先均勻撒入,結合耕翻1次完成。
2.3 選種
馬鈴薯優良品種的選用,要根據以下3個方面來確定。一是種植目的。種植者可依據市場的需求,決定是種植菜用型供應市場,還是種植加工型供應工廠,據此來確定選用哪種類型的優良品種。二是根據當地的種植習慣和種植方式等方面。三是根據品種的特性來選用。如北方地區降雨少、天氣干旱,優先選用抗旱品種。無論選用何種品種必須是脫毒種薯,最好選用原種或一級脫毒種薯。包頭市山北地區主推品種應為:克新1號、費烏瑞它、夏波蒂、青薯9號、冀張薯12號。
2.4 種薯的挑選
要除去凍、爛、病、傷、萎蔫塊莖并將已長出纖細、叢生幼芽的種薯予以剔除。要選取那些薯塊整齊、符合本品種性狀、薯皮光滑細膩柔嫩、皮色新鮮的幼齡薯或壯齡薯。同時還要剔除畸形、尖頭、裂口、薯皮粗糙老化、皮色暗淡、芽眼突出的老齡薯。
2.5 種薯處理
2.5.1 困種、曬種
把嚴格挑選的種薯,裝在袋子里,或用席簾等圍起來,還可以堆放在空房子、日光溫室和倉庫等處,溫度保持在10~15℃,有散射光線即可,稱為困種。如果種薯數量少,又有方便地方,把種薯攤開2~3層,擺放在光線充足的房間或日光溫室內,使溫度保持在10~15℃,讓陽光曬著,經常翻動,稱為曬種。
2.5.2 催芽
見風催芽:是在播種前40 d以前,把待種植的種薯放置陰涼處見風催芽。
浸種:浸種的目的就是解決有些塊莖休眠期尚未通過,播種后出苗遲,因此產量低。
2.5.3 切芽塊
當薯芽伸出0.5~l cm時,對種薯進行按芽切塊,應盡量采用平分頂芽的切塊方法,每個薯塊切成30~50 g左右,從頂端縱切每塊2~3個芽眼,提倡用小整薯播種。
2.5.4 消毒
采用切塊播種就必須解決切刀傳病問題。一是利用0.5%的漂白粉溶液加適量的白醋效果較好;二是用火焰消毒切刀;三是用0.2%高錳酸鉀消毒。
2.5.5 藥劑拌種
為了防治地下病蟲危害、芽塊腐爛、細菌病害的發展及絲核菌等土傳病害的發生,切完芽塊馬上要做藥劑拌種。
2.6 施肥
馬鈴薯是高產喜肥作物,每生產1 t馬鈴薯塊莖需吸收氮5 kg、磷2 kg、鉀11 kg,旱作覆膜區應根據土測值和目標產量1次性施入需肥總量;滴灌區基肥1次性施足磷肥,氮肥和鉀肥通過水肥一體化技術分次施入;多元微肥通過噴霧機多次葉面噴施施入。
馬鈴薯播種機可1次性完成開溝、播種、施肥、起壟、鎮壓、鋪設滴灌帶等多項作業,該技術具有播種均勻、施肥均勻、株行距一致、出苗一致等優點。
3.1 播種條件
一般土壤10 cm地溫穩定在5℃以上,6~7℃較為適宜,土壤濕度以田間持水量保持在60%左右即可。
3.2 播種時間
爭取薯塊形成膨大期與當地雨季相吻合,以滿足對水分和溫度的要求。山北地區馬鈴薯的播種日期應以4月15日至5月10日為宜。

3.3 播種深度
微型薯種植,種子到壟頂8~10 cm,芽塊種植,芽塊到壟頂13~17 cm左右。
3.4 播種密度
早熟品種秧矮,分枝少,單株產量低,需要生活范圍小,可以適當加密,每667 m2株數3 500~4 200株。中晚熟品種秧高,分枝多,葉大葉多,單株產量高,需要生活范圍大,可以適當放稀,每667 m2株數2 700~3 700株。
4.1 灌溉
馬鈴薯出苗后以5~7 d為1個輪灌周期最佳,具體灌溉次數和每次灌水量,要根據不同生育期需水特性,土壤含水量和降水量進行調整,一般播種后15 d開始澆第一水。
4.2 追肥
氮肥與鉀肥按照水肥一體化的技術要求,在馬鈴薯封壟前,分6~8次追尿素180 kg/hm2、硫酸鉀300 kg/ hm2;封壟后至收獲,分6~8次追尿素120 kg/ hm2,硫酸鉀300 kg/ hm2;馬鈴薯苗全后多元微肥進行第一次葉面噴施,每間隔10 d再次葉面噴施,直至馬鈴薯封壟。
4.3 中耕培土
馬鈴薯出苗1%~3%進行第一次中耕培土除草,培土厚度5 cm左右;第一次中耕培土后20 d,進行第二次中耕培土除草,厚度約3~5 cm,中后期視雜草情況,組織人工進行除草。
4.4 早防病蟲害
對地下害蟲、種傳和土傳病害要早做處理,提前防控,做到防病不見病。
5.1 殺秧期
收獲前10~15 d開始殺秧。
5.2 收獲時期
大部分莖葉由綠變黃,下中部葉片已枯萎,塊莖和植株分離,即可收獲。
5.3 收獲方法
利用馬鈴薯挖掘機能夠將馬鈴薯從地下,經過起運、篩土、最后將馬鈴薯放在地表之上,達到起得快、省力氣、起得凈、不破皮。
5.4 貯藏
盡量避免機械損傷,窖藏量不得超過窖容量的2/3。窖溫控制在2~4℃,濕度控制在85%~90%之間,通風良好。對于種薯,貯藏過程中可以見散射光(不能直射的太陽光)以保持良好的發芽繁殖能力。馬鈴薯收獲、銷售、貯藏必須在上凍前完成。
[1] 曹守山、蘇浴源、武永禎,等.馬鈴薯機械化高產栽培關鍵技術.中國馬鈴薯,2006,02
[2] 李志平主編.馬鈴薯高產高效種植技術.呼和浩特:內蒙古人民出版社,2015
[3] 賀泉興、趙懷勇、趙國榮,等.河西灌區馬鈴薯覆蓋節水效應及覆膜方法.中國馬鈴薯,2016,2
[4] 金麗萍、張雄、孫國梁.北方馬鈴薯高壟膜下滴灌高產栽培技術.內蒙古農業科技,2011,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