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林業廳
踐行“兩山”理論深化林業改革
浙江省林業廳

上世紀八十年代,浙江省就實行了山林分包到戶,2006年開展山林延包工作,2009年完成集體林權主體改革,全省共換發林權證505萬本,林權證換發率、確權到戶率、承包合同簽訂率均超過99%。在此基礎上,不斷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推進“三權分置”,努力構建適應現代林業發展的經營體制。一是推進林業股份合作制改革。總結推廣林地股份合作制、林木股份合作制和股份制家庭林場等成功模式,引導林農以林地、林木作價入股,組建林業股份合作社,按市場機制引進工商資本,與林農結成利益共同體,并向林農采用“保底+分紅”的模式,保障了農民持續穩定增長的林地收益權。目前,全省已建立林業股份制合作社168家、家庭林場1294個、“林保姆”式專業戶達3.85萬戶。二是建立林地經營流轉證制度。2015年,出臺《浙江省林地經營權流轉證發證管理辦法》,明確林地經營權流轉證是證明林地流轉關系的有效憑證,是林地流轉受讓方實現林權抵押、林木采伐和其他事項的權益證明。在林地承包權仍歸林農的基礎上,符合條件的經營主體按程序獲得林地經營權流轉證,可據此辦理抵押貸款、開展生產經營活動。目前,全省共發放林地經營權流轉證1352本,涉及林地面積84.5萬畝,憑證抵押貸款1.48億元。三是加強林權流轉交易服務。積極完善和規范林權管理機構、森林資產評估機構、森林資源收儲中心、林權交易市場等建設,開展林權登記管理、信息發布、森林資產評估、林權流轉、林權證抵押貸款、林業保險、林業法律咨詢和林業科技服務。截至目前,全省已有78個縣(市、區)成立林權管理機構,68個縣(市、區)成立林權交易中心,210個鄉鎮建立林權管理服務站,為林權流轉建立規范高效的一站式綜合服務平臺。

在推進林業經營體制改革的基礎上,積極推進林業金融改革,著力破解林業融資難題。一是做大做強林權抵押貸款。探索出“林權IC卡”貸款、“林貸通”等貸款模式,林權抵押貸款呈現出總量增長較快、覆蓋面不斷擴大、模式日趨多樣化的趨勢。目前,全省累計發放林權抵押貸款269億元,累計借款經營主體27.31萬戶,貸款余額85億元。2017年,出臺了《浙江省公益林補償收益權質押貸款管理辦法(試行)》,規定可以15倍于公益林補償資金的規模向經營主體提供貸款,實現了質押權能最大化,公益林支農惠農有了新途徑。二是建立健全擔保收儲制度。由財政獨立注資設立林權收儲中心,對林權抵押貸款的主體提供擔保。龍泉等地還創新成立了林權擔保合作社,有效破解林農小額貸款擔保難問題。三是不斷擴大林木保險范圍。省政府將林木火災、林木保險列入政策性農業保險范圍,全省所有用材林、經濟林、竹林都可投保,省、縣兩級財政補貼保費的45%。全省政策性林木保險面積已達6000多萬畝,占森林總面積的67%,保額261億元,保費5400萬元,投保農戶(業主)超過200萬戶。四是積極探索PPP融資模式。搭建林業項目融資平臺,通過財政政策支持、銀行信貸資金注入,吸引社會資本投資林業公共服務領域。投資8.4億元的麗水市華東藥用植物園PPP項目已啟動建立。
通過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明晰產權,強化賦權,為發展現代林業經濟打下了堅實基礎。一是推進一二三產融合發展。依托現代林業園區,提升一產,以竹子、花卉苗木、木本油料等主導產業為重點,全省建成現代林業園區269個、348萬畝。依托塊狀經濟,壯大二產,形成了人造板、地板、家具、木門、木雕制造業等林業產業集群,并啟動了安吉竹子、常山油茶、樂清鐵皮石斛高新產業集聚區建設。依托主導產業,積極發展三產,興起了產業+旅游、產業+文化、產業+電商等融合模式。常山縣通過舉辦油茶文化節、申報國家油茶公園、組建油茶旅游公司,實現了“賣油”向“賣游”的轉變。2016年,該縣油茶核心區的黃檀村,集體收入超過200萬元,村民人均油茶收入達到9400元。二是培育新興產業發展。加快發展森林休閑養生業,開展森林特色小鎮和森林人家創建工作,打造“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現代林業發展示范區。全省建成森林特色小鎮52個、森林人家93個。引導發展林業生物產業,重點發展養生保健型食用林產品、森林生物醫藥與制劑、林業生物質新材料和林業生物質能源。建立竹子、香榧、鐵皮石斛等三個國家級林業生物產業基地,木基復合材料、竹木纖維新材料、香榧精油、鐵皮石斛口服液和化妝品等產品已打入了國內外市場。三是推廣“一畝山萬元錢”富民模式。探索形成了鐵皮石斛仿生栽培,雷竹、毛竹生態覆蓋,香榧、薄殼山核桃、甜柿高效生態栽培,林下套種多花黃精、三葉青、竹蓀、山稻共十種模式,推動林業主導產業經營從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全省累計推廣十大模式22.5萬畝,實現總產值26.6億元,增收11.2億元。四是強化林業品牌建設。堅持以標準化推進林業品牌建設,制定公共品牌、基地生產、產品加工、品牌營銷的技術標準,建立起森林食品質量追溯制度、企業誠信機制和安全監管“三位一體”的質量安全體系。目前,制訂省級以上標準177項,建立標準化示范基地36萬畝,輻射推廣106萬畝;認定森林食品基地427個、113萬畝;197個產品被評為浙江名牌產品,有力地引領了林業經濟的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