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林業廳
拓寬林業融資渠道培育規模經營主體
河南省林業廳
河南省將集體林權制度改革與林業生態省建設緊密結合起來,同步予以推進。集體林改涉及全省153個縣(市、區)4255.6萬農村人口、6788萬畝集體林地,共明晰產權6775.2萬畝,其中家庭承包5118萬畝,發放林權證面積6576.81萬畝。在完成明晰產權任務基礎上,我省鼓勵各地積極探索,大膽創新,持續深化林改,充分激發了集體林業發展活力。

一是試行林權流轉證制度。結合信陽市、欒川縣兩個改革試驗示范區建設,開展林權流轉證發放試點。由縣級人民政府出臺林權流轉證管理辦法,授權縣級林業部門發放林權流轉證,林權流轉證按照合同約定可以進行林權抵押,流入方具有評優示范、享受財政補助等資格。目前,此項改革的試點范圍已擴大到20多個縣。二是探索非林地林木確權頒證。非林地是指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規劃的林業用地之外用于造林和經營林業的土地。潢川縣制定了《非林地上林木權屬登記管理辦法》,開展非林地林木確權發證試點,已頒發非林地林木林權證21本,明晰產權面積3320畝。三是探索辦理花卉苗木林權證。南召縣對在其土地上種植的剩余經營期限5年以上的木本花卉、果樹和竹子,符合相關條件的允許申請辦理花卉苗木林權證,賦予花卉苗木所有權、苗圃土地使用權及花卉苗木抵押權,再由擔保公司擔保在銀行抵押貸款。

形成了三種林權抵押貸款模式:一是以“林易貸”為特色的欒川模式。2015年7月,欒川縣林業局與縣農商銀行、中華聯合財產保險公司欒川分公司三方簽訂了“林權抵押+保險保證”貸款業務合作協議,開展林農以林權作抵押、保險公司擔保、農商行發放貸款的放貸模式。欒川縣還推行了“村民資金互助合作林權抵押貸款”和“區域林權聯保貸款”。“村民資金互助合作林權抵押貸款”,即由村民和村民委員會共同出資組建資金互助合作社,根據合作社出資額由金融部門放大10倍進行林權抵押貸款。“區域林權聯保貸款”,即在一定區域內林權權利人聯合起來,相互擔保向銀行貸款。二是以“茶葉貸”為特色的“浉河模式”。浉河區于2009年成立林權交易中心,與農行、中行、工行、中原銀行等簽訂合作協議,出臺《林權抵押貸款管理辦法》,開發出針對小企業和專業大戶200—400萬元的茶園抵押貸款,區內所有銀行金融機構都開展了林權抵押貸款業務。三是以“花木貸”為特色的“南召模式”。南召縣出臺了《南召縣花木權抵押擔保管理辦法(試行)》,通過向林農發放花木證,賦予其可作抵押的權能,由擔保公司擔保在銀行貸款。全縣共辦理林權抵押貸款2.9億元,其中花木貸11宗達1.2億元。
在培育林業合作組織過程中,我們做到了三個到位:一是責任細化到位。把林業合作組織建設作為重點工作,與發展林下經濟相結合,制訂考核辦法,并把此項工作納入林業生態省建設提升規劃,年初定任務,年末對林下經濟的種植、養殖、產品采集加工、森林資源景觀利用的面積、規模和產值等進行量化統計,作為對各省轄市、直管縣目標考核的重要內容。二是政策落實到位。省林業廳整合林業生態省建設林業工程項目資金申報辦法,確保優先安排林業專業合作社承擔,林業貼息貸款優先用于林業專業合作社。連續5年,林下經濟發展專項補助資金80%以上的扶持項目均由林業專業合作社承擔。三是管理服務到位。省林業廳出臺了農民林業專業合作社規范化建設暫行標準和考核辦法,從合作社的硬件設施、成員組成、組織機構、制度建設、民主管理、財務管理、檔案管理、經營服務、經營效益和參與公益事業等十個方面進行量化打分,得85分以上即為規范化合作社。目前,全省有國家級示范社68個、省級示范社185個,規范化林業專業合作社521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