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創新 促發展村社共建實現富民強村
肥城市盛強有機蔬菜專業合作社于2013年3月由村兩委成員在王莊鎮張莊村牽頭成立,注冊資金111萬元,社員158人。成立四年來,盛強合作社嚴格秉承“民辦、民管、民受益”的經營方針,以全方位服務社員為立足點,充分利用王莊鎮蔬菜批發集聚的優勢,依照“合作社+生產基地+示范戶”運作模式,把“兩菜一糧”種植模式與開發有機蔬菜相結合,在王莊鎮產生了積極的示范帶動效應。截至目前,合作社流轉土地經營地面積已達40公頃,2016年合作社經營收入達到692萬元,合作社人均增收也超過2000元。合作社先后被評為泰安市級、山東省級示范合作社。
張莊村是一個傳統的蔬菜種植村莊,主要發展兩菜一糧種植模式,即“春土豆+夏玉米+秋白菜”,在一定時段內取得了較好的收益。但受市場和氣候變化的影響,蔬菜產值波動很大,菜農收入沒有可靠的保障。為有效解決這一難題,村兩委積極借鑒壽光蔬菜大棚種植的成功經驗,開始探索反季節蔬菜種植模式。村集體先行流轉土地10公頃,進行試驗性種植,并聘請壽光種植蔬菜專家駐村開展種植指導,黨員干部帶頭墊資入社。通過一年多的反復試驗,社員的付出終于得到了豐碩的回報,蔬菜每667平方米純收入增加400元以上,周邊的王莊、海子、尚仁屯等村紛紛前來學習取經。
合作社在實施規模化種植的同時,積極擴大產品覆蓋面,確定“多、精、優”的發展定位,引進了荷蘭15號馬鈴薯、法國盛玉西葫蘆等一批新品種,并積極嘗試基地蔬菜園區化。目前,合作社蔬菜種類繁多,拱式大棚主要的蔬菜產品有馬鈴薯、西紅柿、西蘭花、茄子等收成高的反季節性作物,冬暖式大棚中也引進了西葫蘆、無核葡萄等一批品質優、產量高、適應性強的新品種,而且馬鈴薯、茄子已遠銷到濟南、臨沂、淄博等省內大中城市,受到顧客的一致好評,發展成了訂單農業。

合作社推行現代企業管理理念和方法,建立健全了基地管理、菜農田間生產檔案管理、蔬菜標牌銷售管理、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檢驗檢測等十余項管理制度并嚴格落實。同時,在生產過程中,采用標準化運作。一是實行耕作制度標準化。采用秸稈生物反應堆技術進行土壤綜合改良,提高土壤肥力。二是實行種植管理標準化。按照無公害蔬菜栽培技術規程,確保產品規格和標準。三是實行產品檢測標準化,實現了蔬菜生產、加工和銷售全過程質量安全控制。在基地建立農產品檢驗檢測室,通過田間抽樣進行檢測,不符合標準要求的產品就地銷毀。
一是健全組織機構。按照合作社章程,由村兩委成員、蔬菜種植大戶、經濟能人牽頭成立了合作社社員代表大會、理事會和監事會。理事會是合作社的執行機構,對社員大會負責。監事會是合作社的監督機構,代表全體社員監督合作社的財務和業務執行情況。內部設立了辦公室、財務室、生產部、檢測部等部門。二是加強民主管理。制定了理事會工作責任制度及民主議事制度,實現日常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推動社員自覺參與民主選舉、民主決策,共同管理合作社事務,有效保護了社員的合法權益。三是加強財務管理。理事會負責本社資產財務管理的全面工作。監事會負責本社的財務資產監督和內部審計工作。合作社建立社員賬戶,由財務人員詳細記載社員的出資額、應享有的公積金份額以及社員與合作社的交易量。社員與非社員分開核算。
(王 燕 肥城市王莊鎮農業綜合服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