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紫琬 李 慧
(河北經貿大學人文學院,中國石家莊050000)
英語母語學生漢語二項定語習得研究
王紫琬 李 慧
(河北經貿大學人文學院,中國石家莊050000)
本文主要研究了英語母語學生漢語二項定語這一結構的習得情況。本人在前人研究基礎上,通過對現有教材進行整理統計,得出了教材中最常用的十個遞加式二項定語類型,并以此作為本文的研究對象。同時本文采用定量研究的方法,以問卷測試形式,選取英語母語學生為調查對象,從第二語言習得和學習者的視角出發,重點考察了留學生二項定語的習得難度情況,分析其習得階段性特征,以期給對外漢語教學以新的啟發。
英語母語學生;二項定語;習得難度
無論是在漢語里還是在英語里,定語都是一個不可或缺的語法項目。人們在進行交際時,常常會用一些修飾或者限制的成分去補充完善或限制某個話語中心,因而就會出現中心語前面有多個修飾成分的情況,這多個修飾成分在漢語語法中就被稱為“多項定語”。由于英漢語分屬印歐和漢藏兩種不同的語系,語言特點上存在很大的差異,因此我們發現留學生在使用多項定語這一語法項目時常常會出現這樣或那樣的偏誤。例如,下面這些句子就是留學生在作文中出現的病句:
(1)晚上我去看了一位我媽媽的朋友。
(2)兩個他的妹妹都在上大學。
(3)小王長胖了,上個月她的衣服不能穿了。
(4)重要老師說的話我都記住了。
上面的4個病句明顯套用了英語母語的語序,比如1和2“一位我媽媽的朋友”、“兩個他的妹妹”就是套用的英語的格式“one ofmymother’s friends”、“both of his sister”。可見留學生在面對中心語前有多個修飾成分時,不明白這多個成分之間的層次關系,更不知道該如何排列。因此本文意識到漢語多項定語的習得對留學生來說存在一定的難度,這就引發了本文的思考:
英語母語留學生學習漢語多項定語時是否有難度?其習得情況如何?不同漢語水平的英語母語留學生習得漢語多項定語的情況又如何?本文決定就以上問題對英語母語學生漢語多項定語的習得情況進行研究。
多層定語,是指在一個成分復雜的詞組中,中心詞帶有兩個或兩個以上定語的復雜結構。[1]那么如何來確定中心語前面的項數呢?多項定語作為定語中的特殊類型,它是句法結構中的一部分,漢語里充當句法結構的成分既可以是詞,也可以是短語。因此我們在確定項數時就按照最能反映短語和句子內部的組合層次分析法,也就是“層次分析法”。比如:兩個小花瓶。中心語“花瓶”前面有“兩個小”。“小”是形容詞,作為第一層。“兩個”是數量詞,作為第二層。在切分的時候,跟核心名詞關系越密切的定語就越靠近核心名詞。所以修飾中心語“花瓶”的就是二項定語。所以,二項定語就是中心語前面有兩個修飾成分的組合。
根據層次分析法,多項定語可分為二項定語、三項定語、四項定語甚至七項定語。那么是否這些類別都是經常被使用到的呢?對此,蘇崗(2000)在《多項定語的統計分析》一文中以《毛澤東著作選讀》為語料,運用抽樣調查為數據統計分析的方法,對多項定語的語序進行了詳細的考察。抽樣所得遞加式多項定語項數分布情況如表1所示:

表1 多項定語項數分布情況
從上表可見,二項定語的比例高達81.94%,這說明在實際語言運用中,二項定語占據著絕對的優勢,因此本文以選取二項定語作為研究對象。
多項定語內部結構關系就是指多項定語中可充當修飾成分的各個定語的組合方式。針對二項定語的內部意義關系,學術界的分類尚不統一。目前學術界多采用的是劉月華(1983)《實用現代漢語語法》提出的分類:并列式多項定語、遞加式多項定語和交錯式多項定語。
并列式多項定語是指:幾個定語沒有主次之分,并列地修飾一個中心語,其定語多是由同一詞性的詞語構成。[2]比如:被壓迫被奴役的人。
遞加式多項定語是指:各個定語通常由不同類的詞語構成,項和項之間彼此互不修飾,每一項定語都直接修飾中心語。比如:一件剛買的衣服。
交錯式多項定語是指:一個多項定語里既有并列關系,又有遞加關系。比如:人和場那盞極明而怪孤單的燈。
本文研究的二項定語類型是指只有一個中心語,中心語前面的兩項成分分別直接修飾中心語,這兩項成分之間并無直接的語義聯系。例如:“一朵漂亮的花”。中心語“花”的前面有兩項定語,形容詞“漂亮”直接修飾“花”,數量詞“一朵”直接修飾“花”,而且“漂亮”和“一朵”直接并無語義聯系。而上述三種類型,并列式的各項語義是對等的,它們可以看做是一個聯合短語,因此嚴格來分的話,并列式的并不算是多項定語。交錯式定語包含兩種結構,規律比較復雜,難以考察,也不符合本文的研究目標,因此只有遞加式多項定語才可以看做是本文研究的對象。
本文采用橫向研究的方法,即問卷調查法來測試初、中、高三個漢語水平的英語母語留學生習得漢語二項定語的準確度,并且通過英語和漢語的對比分析,考察留學生習得漢語二項定語的難點,探討不同漢語水平學生的習得階段性特征,分析其偏誤及制約因素,并給對外漢語教學以一定的啟發。
對于語序的描寫,可以采用靜態和動態兩種方法。靜態方法是羅列各種語序格式,動態方法是以一種或幾種語序為主,通過格式之間的變化來研究語序。[3]本文以靜態方法為主。結合丁聲樹(1961)和劉月華(1984)等的劃分,本文確定充當多項定語的成分有十類:領屬性詞語、處所詞語/時間詞語、主謂結構、動詞性詞語、形容詞性詞語、非領屬性的名詞、不用“的”字直接粘附在中心語前頭的形容詞性/名詞性詞語、指示量詞、指示代詞和數量詞。本文將采用這十類成分對多項定語進行描寫。
本文對《新實用漢語課本》(1~6級)、《拾級漢語》(1~6級)和《很好》(1~4級)16本教材中的遞加式二項定語進行了手動提取。在教材中,同一類型會出現多次,每出現一次就要標記一次,也就是重復標記。
表2是本文從16本教材中統計得出的遞加式二項定語的結果,本文統計出的二項定語有以下類型:

表2 教材中的漢語二項定語類型

編號 二項定語的類型 例句 數量16 領屬詞+動詞 小王的鍛煉時間 17 17 領屬詞+不帶“的”的名詞性、形容詞性詞語 我的中文名字 16 18 主謂結構+不帶“的”的名詞性、形容詞性詞語 我拿來的塑料袋子 13 19 動詞+非領屬詞 剛買的木頭的桌子 13 20 形容詞+不帶“的”的名詞性、形容詞性詞語 新的色彩潮流 13 21 動詞+指示量詞 姓姜的那位同學 11 22 動詞+不帶“的”的名詞性、形容詞性詞語 現在使用的漢語課本 11 23 動詞+數量詞 美化環境的一次嘗試 10 24 處所詞語+形容詞 房間里最貴的東西 10 25 處所詞語+數量詞 窗戶旁的一個座位 9 26 指示代詞+形容詞 這暫時的困難 8 27 形容詞+指示量詞 最熟悉的那盞臺燈 8 28 數量詞+非領屬詞 一張圓形的桌子 8 29 數量詞+領屬詞 一張貝貝的照片 6 30 主謂結構+非領屬詞 我買的塑料的杯子 6 31 主謂結構+動詞 他說的騙人的話 4 30 動詞性詞語+領屬詞 正在跳舞的我的妹妹 4 31 時間詞語+不帶“的”的名詞性、形容詞性詞語 今天的新問題 2 32 指示量詞+主謂結構 那個年過八十的老人 2 33 領屬詞+時間詞語 我去年的收入 2 35 領屬詞+指示代詞 他們那孩子 2 36 處所詞語+動詞性詞語 森林里被發現的人 1 37 時間詞語+數量詞 去年的一個調查 1 38 指示代詞+動詞 這樣愛哭的人 1 39 介詞結構+數量詞 對我的一份感謝 1 40 數量詞+主謂結構 一個大雪紛飛的早上 1
上表是本文通過真實語言得到的類型和數量,本文已經按照數量的多少從高到低進行了降序排列。我們知道,語言在實際使用時有常用和不常用之分,從上表就可以直接發現,數量詞語和形容詞詞語的組合搭配多達311條,而數量詞語和主謂結構的搭配才1條。這也說明了有些語法項目雖然是存在的,但是在本族人實際語言交流時也很少使用。知識的學習重在實用,外國留學生學習漢語的主要目的就是可以使用漢語進行交流,掌握聽說讀寫的綜合能力。因此希望通過本文的研究,使教師的教學更具有針對性,使留學生的學習效果更加明顯。
1.調查問卷的內容
本文選取了《新實用漢語課本》(1~6級)、《拾級漢語》(1~6級)和《很好》(1~4級)共16本教材作為調查對象。這三類教材均是南京大學海外教育學院留學生使用的指定教材,涵蓋綜合課、口語課、聽力課等課型。基于對這16本教材的整理分析,共得到1160個包含二項定語的句子。本文通過對這1160個包含二項定語的句子進行歸納分類整理后編號,并用數字代號表明這些類型,得出其中共包括40個類型,最后按數量多少進行排列。根據統計結果,本文選取前10個類型作為研究對象。表3就是本文選取的10個類型及例句:

表3 本文考察的十個漢語二項定語類型
這就是本文選取的10個二項定語的類型,也就是問卷測試所考察的內容。
2.調查問卷的題型
根據選定的10個二項定語類型,本問卷以語法測試的形式展開,每個類型選擇兩個句子,所以測試卷一共有20個題目。即:
語法測試題:給出二項定語的兩個成分A和B,學生選擇填空,順序自己決定。并且根據需要,自己加上“的”。題目設計如下:
我有()()衣服。
A.漂亮 B.一件
為了確保測試的效度和可靠性,避免無關因素對測試造成的影響,本文對卷面字詞的難度進行了控制。問卷測試題的字詞都均為《漢語水平詞匯與漢字等級大綱》(1992)中的甲級和乙級詞,為了避免題目中出現被試者不認識的漢語字詞的情況,本文在某些題目中給出了相關字詞的英文解釋。
在考察二項定語的時候,不可避免地要使用到助動詞“的”。但是多項定語“的”字的隱現問題是一個極為復雜的問題,故“的”字的使用不在本文的研究范圍之內。為了避免“的”字對本測試的影響,在問卷上說明“如果需要,可以自己加上‘的’”,但是不計對錯。因此,只要被試正確排出二項定語的順序即可,例:
這是( B)( A)辦公室。
A.干凈 B.王老師
這種解答就記作正確。
同時,本次問卷的部分問卷是在教師配合下在課堂上完成,另外部分是由學生課后自行完成。發放問卷之前,都向被試者說明本次調查需要獨立完成,不能查字典,也不能向他人求助。測試的結果只為本次研究使用,不作其他用途。
本次調查問卷的對象是南京大學海外教育學院以英語為母語的留學生,初級、中級和高級漢語水平的留學生各12人,共計36人。需要說明的是,本文以這36名學生代表“英語母語學生”是很不夠的。但本文希望能通過這有限的樣本數據對漢語二項定語的語言偏誤進行分析,從中發現問題,并作出進一步的探討。
1.不同漢語水平被試的測試結果
經過統計,本文對36名被試進行問卷測試得到的初步結果如下:

表4 不同漢語水平被試的問卷測試結果
上表是本文的初步統計結果,不同漢語水平留學生的正確率分別為67.50%、81.25%和85.00%。隨著漢語水平的提高,被試的錯誤數量越來越少,錯誤率越來越低,這表明二項定語習得的正確度和漢語水平的高低是成正比的。
根據上表的數據,本文還發現初級漢語水平各個被試的正確率都在60.00%以上,中級和高級漢語水平被試的正確率更是高達75.00%以上,這也反映了本文所考察的10個二項定語類型的難度并不大,多數學生容易習得。與此同時還可以觀察到,雖然不同漢語水平被試的習得情況比較樂觀,但是初級漢語水平被試的最低正確率與中高級漢語水平的正確率的差異是比較顯著的,中級與高級之間的差異則不太明顯,這同樣說明即使習得難度低,二項定語的習得情況與被試的漢語水平也是成正相關的。
2.不同類型二項定語的測試結果
針對這10個二項定語類型,通過對36名被試進行問卷測試,本文得到如下結果:

表5 漢語二項定語的使用狀況
從上表初步統計出的結果可以看出,被試完成題目的正確數是561條,其總正確率是77.92%,可見這10個二項定語類型對被試來說難度并不是很高,英語母語學習者對于漢語二項定語的整體習得情況還是不錯的,但是也可以看出,每一個被試對所有類型并不是完全掌握,在測試過程中仍出現了不少偏誤,值得本文研究討論。
通過觀察表格5中的數據,可以發現某些類型的正確率是很高的,例如,“數量詞+領屬詞”和“數量詞+不帶‘的’的名詞性、形容詞性詞語”作定語修飾中心語時正確率分別高達95.83%和91.67%。這表明這兩種類型相對難度較低,被試較容易習得。而某些類型的正確率是比較低的,例如,“領屬詞+數量詞”和“形容詞+形容詞”的正確率僅為66.67%和47.22%。可見被試對這兩種類型的二項定語的掌握程度比較低,在習得的時候偏誤比較多。根據這些數據本文可以初步推斷,對于不同類型的漢語二項定語結構,36名被試的習得情況是不一致的。有些類型容易習得,有些類型比較難習得。
在表格5中本文已經得出英語母語學生各個漢語二項定語類型的習得正確率的排序,根據上表的數據,利用這10個漢語二項定語類型的正確使用相對頻率本文可以初步得到被試習得二項定語的難度。這個習得難度建立在以下假設上:某類型的正確使用相對頻率越高,就說明它的難度越低,英語母語學生對這個類型的習得就比較好。
由此本文按照從高到低的順序對10個類型的正確使用相對頻率進行降序排列,得出的結果如下:

表6 10個漢語二項定語類型正確使用相對頻率排序
由此初步得出以英語母語的留學生在習得這十個漢語二項定語類型的難度由難到易排序為(“>”讀作“難于”):形容詞+形容詞>領屬詞+數量詞>領屬詞+形容詞>指示量詞+動詞>形容詞+不帶“的”的名詞性、形容詞性詞語>數量詞+動詞>主謂結構+形容詞>指示量詞+形容詞>數量詞+不帶“的”的名詞性、形容詞性詞語>數量詞+形容詞。
為了便于觀察,本文將被試在上述10個漢語二項定語類型中的正確相對使用頻率柱形圖的方式來表示,圖一所示:

圖一 10個漢語二項定語類型正確使用相對頻率柱
根據各個二項定語類型的語序在英漢語中是否對應,上述類型可分為四組:
第一組包括Tl、T5和T4。這三個定語類型的共同特點就是它們的正確使用相對頻率都非常高,均在90%左右,并且兩兩之間相差不大,特別是T5和T4,二者的柱形頂端幾乎持平。
第二組包括T9、T2和T8。這三個類型的數值都在75%~90%之間,這三種類型的高度出現了比較大的落差,其中T9、T2的柱形高度基本持平,而T8的高度明顯低于前兩者。在高度上,第二組低于第一組。
第三組包括T6、T3和T10。與第一組相同的是,這三個類型的柱形高度差別不大,三者的柱形頂端也基本持平,與前兩組相比,第三組的高度明顯降低,尤其是與第一組相比落差很大。
第四組只包括T7這一項。與前三組相比,這一項的高度最低,只有47.22。
圖表所示結果表明,這四組里每組內部各類型的測試結果,被試的掌握情況都是比較接近的。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有很多,原因之一可能是每組中的各類二項定語類型在某個方面具有相似的特點,正是這種相似的特點使它們對英語背景學生漢語二項定語的習得過程產生了相似的影響,因此被試對不同類型的二項定語的習得結果才出現了相似的現象。
第一組包括Tl、T5和T4,這是被試掌握得最好的三種二項定語類型。經過對比和分析可以發現,Tl、T5、T4這三種二項定語類型的一個共同點是,它們在英漢兩種語言中的結構沒有太大的差別,基本上是相同的。
T1:一個安靜的女生 四只可愛的小狗
a quiet girl four lovely dogs
T5:一朵塑料花 一個大男孩
a plastic flower a big boy
T4:那些有趣的笑話 這張新CD
those interesting jokes this new CD
第三組中的T6、T3和T10,與第一組截然不同的是,它們在英漢語中對應的結構存在差異,特別是在語序方面,是基本相反的。T6類型作定語修飾中心語時在漢語里表現為:指示量詞+動詞+中心語,而在英語里表現為:動詞+數量詞+中心語。T10作定語修飾中心語在漢語里表現為:領屬詞+數量詞+中心語,在英語里表現為:數詞+領屬詞+中心語。例如:
T6:一個來自美國的女生 一個穿紅衣服的男孩子
a girl who comes from America a boy in red
T10:他的兩個朋友 他兩倍的力量
both his friends twice his strength
對比分析理論是將兩種語言的系統進行共時比較,以揭示其相同點和不同點的一種語言分析方法。其最基本的假說之一“母語負遷移”認為,在第二語言學習過程中,當學習者的母語項目與目的語項目相似時,就會產生正遷移,反之,則產生負遷移。而后者是學習者習得第二語言的主要障礙:兩種語言的差異越大,學習難度越大,偏誤也越多。這個理論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對本文分析柱形圖所得結果進行解釋。
由于第三組中的T6、T10在英漢兩種語言中的表現是完全相反的,所以被試在習得第二語言時就會受到母語負遷移的影響,因此針對英語母語的學生,這兩個類型的習得難度比較高,學生的掌握程度較低,習得得也比較晚;而第一組中的Tl、T5、T4在英漢兩種語言中的表現基本上是一致的,被試的母語在其習得第二語言的過程中就會產生正遷移,幫助他們更好地學習二項定語,因此這三個類型對英語母語學生來說難度比較低,他們掌握得也比較好,習得得也比較早。
第二組中的T9、T2和T8與第一組的情況基本類似,除了T2之外,其余兩項的共性也比較強,而且在英語中的表現和在漢語中的表現基本上一樣。
T9:你給我買的新衣服 you broughtme new clothes
T2:一個愛睡覺的男孩子 a boy love to sleep
T8:新的漢語課本 new Chinese textbooks
T2中因為涉及到動詞,所以語序存在差異。在英語中不定式短語作定語時,一般要放在中心語的后面,與漢語語序正好相反。當學習者的母語項目與目的語相反時,便會產生負遷移,因而在第二組中,相比之下T2的正確率是最低的。
T7代表“形容詞+形容詞”的類型,這一類型比較復雜,在英漢語中的差異比較大。雖然英漢語里都可以將形容詞分為表限定性的形容詞和表描寫性的形容詞,但是由于中西方人思維方式的不同,英漢語中的多個形容詞作定語的排序差別是很大的,籠統來說,漢語中的多個形容詞排序表現為:表客觀性質的形容詞+表主觀評價的形容詞+中心語。英語中多個形容詞的排序正好與之相反,有時還按照“先短后長”的規律來進行排序。例如:
年輕聰明的軍官 intelligent young officer
聰明好學的男孩 eager intelligent boy
根據普拉克特(C.Pracot)提出的“難度等級模式”將難度分為六級,從零級到五級,級數愈高難度也愈大。對學習者來說難度比較大的第三級是:“第一語言中首位某個項目在目的語雖有相應的項目,但在項目的形式、分布和使用方面又有著差異,學習者必須把它作為目的語的新項目重新習得。”[4]以英語為母語的學習者學習漢語時,在其原有的英語多項形容詞作定語修飾中心語知識的基礎上,必須重新認識漢語的多項形容詞作定語的語法結構,否則就會因英語的影響而產生偏誤。
綜上對英語母語學生漢語二項定語的習得情況的分析和討論,本文發現英語學生在習得漢語二項定語時會受到很多因素的影響,比如母語的正負遷移、僵化現象及充當多項定語的成分的復雜結構等等。需要注意的是,學習者對第二語言的習得并非只受一種因素的制約,而是受多個因素的共同制約。例如T7,雖然形容詞本身非常簡單,但受到英漢兩種語言差異的影響,英語學生對T7的習得是比較落后的。因此在考察二項定語的習得情況時,要盡量多角度多方位地研究。
總體來看,“形容詞+形容詞”修飾中心語的二項定語類型對初、中、高三個漢語水平的留學生來說都是最難的。這是由結構成分本身的難度造成的。由于漢語形容詞性詞語內部的復雜程度,以及與英語多項形容詞定語語序的差異,再加上結構組合本身受到語義、語境的約束,使得這個類型成為學習者學習過程中難度最大的類型。再加上留學生中介語偏誤的頑固性,即“化石化”現象,因此這是對外漢語教學的難點。觀察不同漢語水平學生的習得過程,在初級階段除了“形容詞+形容詞”最難之外,“領屬詞+形容詞”類型的習得難度也比較大,因為母語規則在影響。到了中級,語言水平的提高使得學習者很清楚地知道母語規則與目的語規則的差別,所以“領屬詞+形容詞”類型就變得容易起來,指示代詞和動詞的搭配成為了比較難習得的項目。高級階段以前,學習者已經習得數量詞語、粘合詞語、指示性詞語,這時候領屬性詞語的問題凸現。由此可以看到,以英語為母語的留學生在習得二項定語類型的時候,并不是在一個階段全部習得,而是隨著漢語水平的提高逐類習得,不同漢語水平的留學生的習得難點是不一樣的。從整體上看,在初、中、高三個漢語水平等級中,“數量詞+形容詞”的組合類型最易習得,“形容詞+形容詞”的組合類型最難習得。
本文通過對《新實用漢語課本》(1~6級)、《拾級漢語》(1~6級)和《很好》(1~4級)16本教材整理發現,教材中并沒有關于定語或多項定語語法項目的介紹。而且在對外漢語語法教學中,針對多項定語的教學項目問題也沒有明確寫入對外漢語教學大綱。但在實際的問卷調查中發現,學生在使用這一項目時經常會出現一些偏誤,因此希望通過本文的調查結果對對外漢語教學能有一定的啟發。
1.在初級階段,教師首先就要明確告訴學生英漢二項定語存在明顯差別。教師不能只是單純地講漢語的語法,而是通過兩種語言的對比,明確指出英漢定語位置的差別,給學生強行輸入一個漢語二項定語的規則,使初級水平的學生全面了解漢語的語法特征和使用規則,盡量克服母語的影響,為學生的學習打牢基礎。
2.到了高級階段以后,教師應該重點加強學生語義的理解。在此階段不能只給學生灌輸規則,要讓學生明白二項定語的內部結構關系,在結構規則掌握的基礎上強調從語義角度理解定語各成分排列組合的差異,以便學生從語義角度理解性掌握二項定語,從而更好地習得目的語,在以后的漢語學習中避免多項定語語序的偏誤。
3.不同水平學生的習得難度不同,習得過程也不同,因此在初級、中級、高級水平教學時應更具針對性,不能一味采用同一種教學模式,應該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注意學生的重點和難點,提高教師教學的主動性和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筆者很希望今后在對外漢語教學中,無論是在課堂教學還是在教材編寫方面,本文的研究都能具有參考價值。
注釋:
[1]田惠剛:《多層次定語的次序及其規律性》,《世界漢語教學》,1994年第3期。
[2]劉月華:《實用現代漢語語法》,北京:外語教學和研究出版社,1983年。
[3]蘇 崗:《多項定語的統計分析》,《河北師范大學學報》,2000年第2期。
[4]劉珣主編:《對外漢語教育學引論》,北京: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2006年。
曹成龍:《談對外漢語教學中的語序教學》,《云南師范大學學報》,2007年第1期。
丁聲樹、呂叔湘:《現代漢語語法講話》,北京:商務印書館,1961年。
耿京茹:《漢語遞加關系多項定語與法語相關句式的比較》,《漢語學習》,2002年第5期。
國家對外漢語教學領導小組辦公室:《高等學校外國留學生漢語教學大綱》(長期進修附件),北京: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2002年。
賈 玨:《近二十年對外漢語教學領域漢英語法對比研究綜述》,《世界漢語教學》,2000年第2期。
劉 珣主編:《新實用漢語課本》,北京: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2002年。
劉月華:《實用現代漢語語法》,北京:外語教學和研究出版社,1983年。
魯健驥:《外國人學漢語的語法偏誤分析》,《語言教學與研究》,1994年第1期。
蘇 崗:《多項定語的統計分析》,《河北師范大學學報》,2000年第2期。
田惠剛:《多層次定語的次序及其規律性》,《世界漢語教學》,1994年第3期。
王大偉:《英語定語前后置比較及功能解釋——兼談漢譯英中前置定語的應用與限制》,《解放軍外國語學院學報》,2007年第3期。
王建勤:《漢語作為第二語言的習得與研究》,北京:北京語言學院出版社,1997年。
王利鋒、肖奚強:《形容詞定語后“的”字隱現習得研究》,《漢語學習》,2007年第2期。
熊文華:《漢英定語、狀語、賓語的位置》,《世界漢語教學》,1996年第4期。
Corder.S.P.:Error analysis and interlanguage,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81.
Ellis,R.:The Study of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4.
附錄
英語母語學生漢語二項定語習得研究調查問卷
國籍(Country)________性別(Gender)________班級(Class)__________
你學習漢語多長時間了?(How long have you studied Chinese?)
A.少于半年 B.6個月 C.一年 D.一年半 E.2年 F.2年以上
說明:
1、本問卷共20道題目,請把A B兩項分別填進兩個()中,順序自己決定。如果需要,可以自己加上“的”。比如:A的 /B的。
This questionaire has twenty questions.Please fill A and B in blanks,you decide the order of A and B.If you need,you can add“de”.eg.A的 or B的.
2、不認識的字可以查字典或者問老師
You may consult the dictionary or the teacher about the unknown words.
3、請認真獨立完成所有題目,不要跟同學討論
Please finish the work carefully and independently.Don’t discusswith others.
4、本問卷用于學術研究,感謝您的幫助與配合
This questionaire is used for academic research,thanks for your cooperation.
E.g 我有( B)( A的)衣服。
A漂亮 B一件
題目(Questions):
1、我的姐姐是()()女生。
A安靜 B一個
2、lily的同屋是()()女生。
A一個 B來自法國
3、這是()()辦公室。
A干凈 B王老師
4、昨天我和我的()()朋友一起去了長城。
A中國 B三個
5、()()自行車壞了。
A剛買 B那輛
6、昨天上午,我在學校門口看見()()小狗。A可愛 B四只
7、春節是()()節日之一。
A最重要的 B中國
8、上海是一座()()城市。
A繁華(flourishing) B熱鬧(lively)
9、妹妹總是對()()東西很感興趣。
A有趣(interesting) B新鮮(new)
10、我的好朋友大衛是()()男孩子。
A愛睡覺 B一個
11、開學第一天,老師給我們發了()()課本。A漢語 B新
12、()()笑話都是Tom講的。
A有趣(interesting) B那些
13、()()食物是什么?
A最美味的(themost delicious) B你吃過的
14、Adele《21》()()專輯(album)很好聽。
A新 B這張
15、餐廳的桌子上放著()()花。
A塑料(plastic) B一朵
16、()()妹妹都在上大學。
A兩個 B他
17、()()老板是她的哥哥。
A賣水果 B那個
18、劉翔(Liu xiang)在參加比賽前經過了很多()()訓練(training)。A體育(sports) B專業(professional)
19、()()衣服我很喜歡。A你給我買的 B新
20、《Life of Pi》是()()新電影。A一部 B李安(Ang Lee)
The Analysis on English Speaking Students’Acquisition of Chinese Binomial Attributives
WANG Ziwan&LIHui
(College of Humanities,HeBei University of Economics and Business,Shijiazhuang 050000 China)
This papermainly studies the acquisition of Chinese binomial attributives based on Englishspeaking students.On the basis of predecessors’research,we conclude ten kinds of themost commonly used 10 progressively increasing binomial attributes,which are the objectof this paper,by sorting out the existing textbooks.Meanwhile,this paper adopts the quantitative research method by questionnaire test,selecting English-speaking students as the research object,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and learning perspective,focusing on the binomial attributive learning difficulty of Englishspeaking students,analyzes the acquisition phase characteristics,in order to teach 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 in a new inspiration.
English-speaking students;binomial attributives;acquisition difficulty
H195
A
2221-9056(2017)09-1242-13
10.14095/j.cnki.oce.2017.09.009
2016-10-18
王紫琬,河北經貿大學講師,漢語國際教育研究生,研究方向為對外漢語教學。Email:wangziwan0401@163.com李 慧,河北經貿大學講師,漢語國際教育研究生,研究方向為對外漢語教學。Email:lareina_lihui@163.com感謝《海外華文教育》匿名審稿專家的寶貴意見,文中不妥之處概由本人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