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飛
(中共阜新市委黨校,遼寧 阜新 123000)
論物流園區在區域經濟中的創新發展
劉 飛
(中共阜新市委黨校,遼寧 阜新 123000)
物流園區是社會物流的重要組成,也是集合了多種物流服務功能的重要節點,對物流業的發展有巨大的促進作用,對城市發展及社會效益也作出了巨大的貢獻.文中先對物流園區作簡要概述,然后就我國物流園區的發展現狀進行了闡述,物流園區對區域經濟發展的重要意義及對物流園區發展趨勢進行了分析并給出合理建議.
物流;園區;區域經濟;發展
近年來,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和信息技術的高速發展,物流在區域經濟發展中扮演的角色越來越重要,甚至成為拉動區域經濟發展的新動力.物流已經逐漸超出于其本身的服務功能,在完善城市功能、提高產業配套水平、提升城市現代化水平等方面都起到重要地作用.本文在對物流及物流園區進行介紹的基礎上,分析了我國物流園區的發展歷史和經驗,并提出了區域經濟中物流園區創新發展的對策.
物流園區(logistics park)是指在物流作業集中的地區,在幾種運輸方式銜接地,將多種物流設施和不同類型的物流企業在空間上集中布局的場所,也是一個有一定規模的和具有多種服務功能的物流企業的集結點.物流園區基本要素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1]:
一是適當的土地規模,物流園區的建設和規劃應當有一定的規模,要能夠滿足當地的物流需求和發展需要,過小則不能承載當地物流行業所需的的功能與服務,過大則會造成資源浪費和經營困難.根據《物流園區服務規范及評估指標》,建議物流園區占地面積不小于0.5平方公里,即750畝.
二是完善的物流設施,物流園區應當具備較為完善的綜合配套設施,包括倉儲、運輸等物流服務的基礎設施,包括工商、稅務、金融、保險等服務的公共設施,包括辦公、住宿、餐飲、洗浴等服務的生活設施,包括信息、中介、二手車、汽修等服務的配套設施.
三是科學的規劃設計,物流園區的建設應當提前做好整個園區的規劃,包括大型物流區、配送服務區、生活服務區、綜合服務區等,按需招商,形成分工明確、科學管理、相互配套的現代化物流園區.
四是物流功能和服務,物流園區的服務功能體現在對內和對外兩個方面,既要滿足物流園區對外的運營服務能力,同時也應完善對入駐企業的配套服務能力.
另外,物流園區還可以按照一定層次進行分類,例如,按物流園區的功能劃分,可分為綜合化物流園區和專業化物流園區.綜合化物流園區定位在城市功能上,其具有多功能、多項目、多層次、社會化、大規模的特點,可以滿足整個城市對物流行業的需求.專業化物流園區則針對某一區域某一產業的專業物流,但即使是專業物流園區也應當具備完善的物流設施、功能及服務.
20世紀六十年代,世界上第一個集中的物流園區出現在日本.而我國的物流園區起步就相對較晚,在20世紀90年代才規劃建設了第一個物流園區,即深圳平湖物流基地.但是,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促進了物流行業的快速發展和物流園區的規劃建設,2009年,國務院出臺了振興物流行業的相關政策文件后,我國物流園區的規劃建設更是進入了一個嶄新的階段.根據相關統計,2006年,我國物流園區的數量僅為207家,而截至到2008年,我國物流園區的數量在僅僅兩年的時間里就增加了270家,到2015年,我國物流園區的數量突飛猛進到1200余家.
物流園區的發展同時也因地理位置不同呈現出不同的發展形態.根據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的統計,東部沿海經濟區因其較早對外開放、較強的經濟基礎、便利的交通環境、先進的發展理念,對物流行業有著較大的市場需求,其快速發展的經濟也給物流園區的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同時物流園區的發展也對其經濟發展起到很好的促進左右,使得其物流園區數量占到了全國物流園區數量的40%.中西部地區雖然經濟底子薄弱,發展滯后,但是這些地區資源豐富,土地廣闊,隨著國家西部大開發戰略的實施,特別是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爆發后,東南沿海地區的一些生產加工型企業意識到中西部地區的生產資源和較低的生產成本,逐漸向中西部地區進行轉移,促使中西部的經濟有了快速的發展,從而帶動了物流園區的發展,使中西部的物流園區也占到了全國物流園區的43%.而作為老工業基地的東北地區,一直擁有著良好的工業基礎,雖然經歷了轉型振興的陣痛期,但是在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的戰略支持下,東北地區依然保持了良好的經濟總量,其對物流行業的認識和重視也逐漸加強,東北地區物流園區占據著全國21%的份額.

表1 我國物流園區區域分布劃分
通過以上數據的分析,我國物流園區的建設雖然在近幾年有了較快的發展速度,但是快速的發展過程中,也暴露出了一定問題.一是物流園區規劃存在重數量、輕質量的問題,我國物流園區的數量在不到十年時間里增長五倍,而規劃建設與科學建議存在較大差距,排除個別園區的因地制宜外,多數園區的規劃還是缺乏合理規劃;二是物流行業的發展不均衡,雖然我國中西部、東北和東部沿海地區的經濟發展水平有所差距,但是物流行業的發展存在較大差距,不難看出,一些地區對物流行業物流園區的重視和認知還有待提高.三是物流園區的建設需要整合,根據統計,我國物流園區占地面積在150—750畝的占63%,就是說小型物流園區居多,不能充分考慮園區的服務半徑,這樣的建設情況,即浪費了資源,又難以提升園區水平.
當今社會,城市內部及城市間的交流、合作日益頻繁,而物流行業則為這種交流、合作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和服務.物流園區的建設則將物流行業進行規范、統一,提升物流行業服務能力和水平,促進當地之間、當地與外地之間的企業交流、信息交流、產品交流,對于推動區域經濟發展、完善城市配套能力、改善城市投資環境起到巨大地推動作用.
物流園區的建設,能夠將城市內部的零散物流聚集區及物流配套產業進行整合.一是通過對多家物流企業及配套產業的聚集,實現土地的集約化利用,騰籠換鳥,使城市中心區實現更好地規劃利用;二是物流園區的建設多在城市交通樞紐或物流節點,通過運輸行業的集中,緩解了城市內部的交通壓力.三是物流園區對物流信息的整合,可以對內外物流信息進行統一發布、調度、配載,實現科學的供給平衡,提高物流裝載率,降低物流成本,提升物流效率,節約資源,降低能耗,減少城市污染[2].
物流園區的建設運營最大的特點就是整合,可以將不同類型的物流、配送企業,及其配套的專業化服務行業、維修保養行業、生活服務行業等進行集中,實現一區多能,完善園區功能,提高物流效率、提升物流水平、降低物流成本.同時政府相關監督管理部門的入駐也可以為物流行業的發展提供便利,更方便對物流行業的監督管理,更深入的了解物流行業發展情況,有針對性地制定物流行業的政策.
物流園區即使城市服務商、配套商,同時也是一個產業,物流園區的良好運營發展,不僅能夠促進當地經濟的發展,同時也促進了物流行業本身的發展和培育,通過物流園區的建設,可以帶動和培育一批物流及物流配套產業的產生和發展,如餐飲、住宿、洗浴、汽修、中介、裝卸、加工、倉儲等一系列行業的發展,促進現代服務業發展的同時,也可以提供大量的就業和再就業機會,提高城市就業率和人均收入[3].
4.1.1 規劃適度超前
物流園區的規劃應當遵循適度超前的原則,不可過大,亦不可過小.物流園區的運營時間一般都要在幾十年的時間,所以要充分考慮當地經濟發展水平并有適當的前瞻性.其建設規劃應該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進行,要充分考慮城市經濟發展水平和發展能力,要與區域內物流需求能力相適應、相匹配,要充分分析物流園區的服務半徑,不可過小,過小則難以滿足當地的物流需求和發展需要,更不可過大,過大則造成資源浪費,經營困難,甚至造成園區整體開發失敗.
4.1.2 選址科學合理
物流園區的選址至關重要,要充分考慮城市規劃、產業布局、交通區位、物流市場等多種因素.一是盡量選擇在城市與外部的交通樞紐地區,如外環附近、高速口附近等,即避免了市內的交通壓力,又便于與外界的聯系,交通暢達,多種運輸方式結合;二是盡量選擇在物流節點上,即選擇在城市物流需求集中區,如企業集中區附近等,保證物流信息、物流資源的來源,方便物流服務,提升物流速度,降低物流成本;三是要充分考慮物流園區的服務半徑,避免與相鄰城市的物流園區的服務半徑重合,造成資源浪費和無序競爭.
政府和物流園區的運營商要積極協調,努力完善物流園區的綜合配套能力,提升物流園區的服務水平.
(1)政府要積極支持物流園區的建設,協調工商、稅務、交通、金融、質監等相關部門入駐園區,為園區企業提供一站式辦公服務,提高辦事效率,促進物流園區快速發展.同時政府應積極做好城市規劃,引導物流企業的入駐和集中.
(2)物流園區應當做好科學規劃和招商,規劃出物流區、配送區、倉儲區、服務區、生活區、辦公區等,并有針對性地開展招商,形成集不同規模、不同線路、不同項目、不同特點的物流企業,集金融、電信、保險、法律、二手車、信息等專業化服務,集汽修、汽配、停車、裝卸等維護保養服務,集餐飲、洗浴、住宿等生活服務的全產業鏈園區,從而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速度、提升物流水平、完善物流配套、加強市場監管,提升園區綜合性,提高園區服務能力.
人才是一個行業快速、穩定發展的保障,物流行業也必須高度重視人才、引進人才、留住人才、培育人才.
(1)重視人才、引進人才.物流園區必須高度認識人才的重要性,給予其足夠的重視和發展的機會,人盡其才,使其充分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為園區的發展做貢獻.同時,在園區建設和經營過程中,要不斷引進新型人才,適應市場發展需要,提升園區管理和服務水平,保障園區的可持續發展.
(2)留住人才、培育人才.一是要制定人才激勵機制,制定科學的管理和獎懲制度,對對園區發展起到積極作用,要給予獎勵和發展空間,而不能夠完成本職工作的,要實行末位淘汰;二是要與高校、高職院校積極開展人才合作,建立實習合作機制,為院校提供實習基地,鼓勵院校開設物流專業,保障園區供給;建立院校再培訓機制,邀請院校專業教師到園區進行物流相關講座,或組織企業及園區工作人員到院校進行培訓,提升工作人員綜合素質和能力.
4.4.1 提升園區的信息共享能力
物流園區的建設要著重加強信息共享能力的建設,信息共享既是物流園區存在的重要意義,也是推進物流園區協調發展的關鍵所在.既要加強園區內各企業、各行業間的信息交流溝通,又要加強物流園區與當地企業及物流資源的信息交流溝通,又要加強物流園區與外地與其他園區的信息交流溝通,實現信息的高效利用、綜合協調,從而推進園區內物流企業的運營效率,降低企業物流成本,推進物流行業的科學有序發展.
4.4.2 充分利用網絡信息技術
要建立公共信息平臺,利用互聯網和信息技術,將物流信息、貨物信息、車輛信息、政策信息、行業信息、生活信息等統一發布到公共信息平臺,科學配置,資源共享,信息共享,加強企業間交流、溝通,推進現代化物流的建設.同時要充分利用網絡大數據的技術,充分分析物流行業的發展趨勢,對物流需求、物流線路進行綜合判定,及時調整經營策略.
〔1〕趙婉華.我國物流園區的國際經驗借鑒及發展對策[J].商業經濟研究,2016(12).
〔2〕戴倩.物流園區對區域經濟發展的貢獻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2012.
〔3〕于春榮.物流園區對經濟發展的促進作用[J].長春大學學報,2007(7).
F252.24
A
1673-260X(2017)10-0133-03
2017-07-12
全國教育科學規劃一般項目(BMA1200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