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 平
(赤峰學院 經濟與管理學院,內蒙古 赤峰 024000)
赤峰市全域全季節旅游發展對策研究
陸 平
(赤峰學院 經濟與管理學院,內蒙古 赤峰 024000)
我國已經進入到大眾化旅游時代,國內旅游需求日益旺盛.近幾年,赤峰市著力發展全域全季節旅游,為本市所帶來的經濟效益日益明顯,但是也存在一些問題.本文以“旅游+”作為主要的思維模式,按照橫向全域、縱向全季節的理念,對赤峰市“全域+四季”旅游線路進行重新規劃,為本市發展全域旅游提出新的思路和解決對策.
赤峰市;全域旅游;“旅游+”
全球旅游已經進入休閑度假新時代,呈現出休閑化、大眾化和社會化的特征.國家穩步推進“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和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實施新一輪東北振興和西部大開發戰略,陸續出臺支持旅游業發展、促進旅游投資和消費等政策,為我區旅游業提供有利的發展機遇.赤峰市是內蒙古東部中心城市,地理區位優勢凸顯,旅游資源豐富.赤峰市旅游產業正處在轉型升級、提高質量、增加效益的關鍵時期,面臨旅游業供給側改革帶來的重要挑戰.如何改變現狀,充分發揮當地的旅游資源優勢,吸引游客四季來赤峰游覽觀光,全域全季節的旅游發展戰略性改革就顯得尤為重要.
赤峰市是旅游資源富集區,已成為旅游投資熱點,自然旅游資源豐富、民族風情、文物古跡一應俱全,門類齊全,有“內蒙古縮影”之稱.市轄三區二縣七旗,總面積9萬平方公里,總人口460萬,其中蒙古族人口86萬,是蒙、漢、回、滿等多民族聚居的地區.
1.1.1 旅游業的經濟收益和行業規模
近幾年,赤峰市旅游業發展迅速,“十二五”期間文化旅游業品牌效應更加明顯,年接待游客突破1250萬人次,實現旅游收入191億元.“十三五”期間旅游總收入已從2011年的88億元增加到2016年228億元.

表1 2012-2016年赤峰市旅游業發展情況
2015年,全市擁有旅游景區(點)90個,其中國家A級以上景區22個.4A級5個、3A級8個、2A級9個.全國工業旅游示范區(點)2處,全國特色景觀旅游名鎮(村)3個.全市星級賓館35家,其中四星級5家,三星級11家、二星級19家;旅行社67家,國際旅行社2家(赴臺資質旅行社1家),分社1家;全市持卡導游員1071人,外語導游員27人.
1.1.2 旅游業營銷手段
赤峰各旗縣從2013年開始精心策劃宣傳內容,舉辦各具特色的節慶活動,如,克什克騰旗草原空中那達慕、克旗蒸汽機車攝影節、達里湖冬捕節、達日罕烏拉銀冬駝文化節,喀喇沁旗美林谷冰雪旅游節、翁牛特旗玉龍沙湖冬季沙漠越野挑戰賽和冬季旅游攝影賽、契丹城新春祈福廟會等系列節慶活動.2013年舉辦“赤峰人游赤峰”大型宣傳活動,2014年開展了“赤峰旅游春來早”系列活動,在央視《朝聞天下》做城市旅游形象宣傳,制作《行游天下自駕車護照》,赤峰旅游宣傳片、《赤峰旅游攻略》、旅游宣傳折頁等宣傳品,在《旅游時代》雜志做全年的赤峰旅游宣傳,編制《赤峰旅游節慶活動攻略》和《赤峰市民族民俗旅游節慶活動指南》.截至目前,已經在全國各城市開展了旅游推介活動.
1.1.3 旅游產品體系
目前,全市12個旗縣區有9個編制了旅游發展規劃,部分旅游板塊做了詳細規劃,全面完善了區域性旅游規劃體系.赤峰市共編制過2003年和2013年兩個版本的全市旅游規劃.2013年,編制《赤峰旅游總體發展規劃(2013-2025年)》.同時,制定了《赤峰市旅游發展總體規劃三年行動計劃(2014-2016 年)》和“紅山諸文化”、“新型城鎮化”、“自駕車旅游”三個專項課題研究.赤峰市旅游局制定了全市旅游業公共服務體系規劃(2014-2020年),強化五個方面的建設:一是網絡信息服務.二是游客咨詢服務中心建設.三是標識指示系統.四是自駕車服務.五是旅游廁所①.
1.2.1 赤峰市各旗縣旅游業發展不均衡
根據目前游客到訪赤峰的情況來看,大多數主要集中在克什克騰旗、翁牛特旗、寧城縣等自然景點集中的旗縣區.克什克騰旗和喀喇沁旗集中了赤峰市大部分3A級以上景區和重要的旅游企業,并且這兩個地區旅游起步較早,旅游資源的整合已經步入正軌,這些都有效地促進了當地旅游的發展.截止2016年,全年克什克騰旗共接待國內外旅游人數達470萬人次,實現旅游收入達40億元.克什克騰旗在赤峰市所屬各旗縣旅游收入最高,旅游收入第二位為寧城縣,旅游收入第三位為翁牛特旗,赤峰市所轄其他旗縣區旅游收入比較落后,與位居前三位的旗縣仍存在很大差距.

表2 2016年赤峰市部分旗縣區旅游情況統計表
1.2.2 赤峰市文化資源與自然資源整合不夠,主要吸引物仍是自然景觀
赤峰市文化旅游資源豐富,紅山文化、契丹·遼文化和蒙元文化是其文化名片,但是在旅游旺季吸引游客到訪的更多的還是自然旅游資源,旅游景點開發的方式仍然處在初級階段,屬于粗放型旅游,沒有更好的將自然旅游資源和文化旅游資源結合起來,對赤峰市特有的歷史文化類旅游資源挖掘力度不夠,缺少創新,這樣會使得赤峰地區的旅游資源缺少地方特色,尤其在旅游旺季時,面對周邊城市的競爭,很難形成強大的經濟優勢.如,赤峰市區橋北契丹城,在建立初期主打文化品牌,但是因為特色不明顯,并且與自然資源沒有很好的結合起來,雖然不定期的舉行一些活動,但是依然游客稀少.
1.2.3 周邊旅游城市的競爭日益激烈
赤峰市位于蒙冀遼三省區交匯處,東、東南與通遼市和遼寧省朝陽市毗鄰,西南與河北承德接壤,西和北部與錫林郭勒盟相連.遼寧省旅游資源豐富,利用季節特色冬季旅游主打“冰雪溫泉+”模式,讓遼寧旅游步入“淡季不淡、四季不斷”的新發展階段.通遼市以“景區帶村”為突破口,明確“全域旅游、景區帶村、能人帶戶”的旅游理念,打造特色旅游新模式.承德擁有很多世界之最,最重要的紅山文化遺址“紅山文化”是熱河地域新石器時期的歷史文化,至今已經五千多年,與赤峰市紅山文化名片形成強有力的競爭.錫林郭勒盟擁有豐富的草場資源,并且保留比較完整的草原游牧文化,境內擁有眾多的歷史文物古跡,其旅游資源開發市場潛力很大.河北省堪稱中國旅游大省,旅游資源類型豐富,起步較早,無論是在旅游價值品味以及數量規模上,都排在我國前列.
赤峰旅游正面臨快速發展的時期,結構的調整顯得格外重要,全域旅游時代迫切需要人才供給側優化提升,利用“互聯網+”的理念,培養出更適合大眾化旅游的專業化人才.赤峰市全域旅游人才培養方案建議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第一,提高企業整體培訓水平.
全域旅游時代要求旅游從業人員素質的再提升,進一步提高員工適崗能力,這就需要企業在培訓的過程中,注意“五結合”,分別是:新、老員工培訓方式的結合、崗位類別和崗位層次差異的結合、培訓結果和實效的結合、軟硬技能的結合、理論與實操的結合.旅游企業今后應建立長效的人才培養機制,如果有條件的話可以建立專門的培訓基地,加大培訓資金的投入和培訓師資隊伍的建設.全域旅游是大眾化的旅游,更需要強化旅游企業從業人員的服務理念,因此,在員工從業的過程中,建立有效的獎懲機制,用員工的業績和口碑來作為考核的標準,把企業員工的個人和從業相關資料放到公司的網頁上,形成有效的監督機制.
第二,學校抓好旅游人才培養,引進專業化旅游人才.
赤峰市目前進行旅游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的學校包括,高校主要有赤峰學院、內蒙古交通職業技術學院、赤峰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內蒙古紡織工業學校;中等職業技術學校有赤峰第一職業中等專業學校、克什克騰旗職業技術教育中心學校、松山區職教中心、翁牛特旗職業教育中心、寧城縣職教中心等,分別為赤峰及其他地區培養和輸送不同層次的旅游從業人員.但是,目前由于資金實力、技術手段、教師團隊等因素的限制,在教學內容上大多數僅重視旅游專業知識的講授和旅游服務技能的培養.因此,建議在今后旅游人才的培養上運用“旅游+”的培養模式,如,“旅游+經濟”、“旅游+市場營銷”、“旅游+計算機”等組合形式,將旅游的專業教學與其他專業的教學結合起來,培養出多元化全方位的人才.赤峰地區的旅游要想改變現狀就需要加強高端旅游人才的引進,引進的人才應能緊扣新時期旅游的發展方向,這其中包括:商務會展旅游高端人才、旅游目的地營銷策劃高端人才、高層次的品牌營造和市場營銷人才以及行業管理復合型人才等.
第三,政府牽頭提供多元化的培訓平臺.
通過政府牽頭,運用政府的信用度及資金實力,將企業培訓、學校教育、政府主導三者結合起來,用信息化的手段建立一個大型的人人可參與的培訓平臺.如,建立一個網站,公眾可以通過在線閱讀、在線答疑或者在線聽講等方式進行培訓,也可以建立一個微信公眾號,定期發布一些有關于赤峰市最新的旅游動態等相關資訊.學校在培養旅游管理人才的過程中,可以多開發一些電子講堂,通過網上課堂、視頻互動、遠程教學等方式進行.同時,還要加強校企合作,與企業共同創辦研修班,為企業定向培養人才,這樣既可以解決學生就業的問題,也能夠為企業培養出更優秀的人才.
根據一年四季赤峰市不同的自然風光及人文風情的不同,旅游社可以將赤峰市的旅游資源打造成全域全季節的旅游品牌,將赤峰市品牌體系按照季節的不同進行整合,按照赤峰交通條件進行線路的規劃.
春季(2月—4月)旅行社可以選擇的有自然風光類旅游、歷史文化旅游和民俗風情旅游等主題線路,如,旅游社可以推出適合春季特點的旅游線路,主要游覽項目有松山區神仙溝生態旅游風景區、巴林右旗賽罕烏拉自然保護區、喀喇沁旗馬鞍山國家森林公園、寧城縣黑里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等景點.歷史文化旅游項目有參觀清代蒙古族王府—喀喇沁蒙古親王府,藏傳佛教圣地康寧寺(滑雪場旁邊),參觀赤峰市博物館、巴林石博物館,游覽巴林石一條街等活動.民俗風情類主要是體驗民族風俗,在草原旅游過程中加入蒙古族婚俗表演形式,讓游客通過表演更能夠了解蒙古族特有的民俗.
夏季(5月—7月),旅行社的主題線路可以選擇社會民俗類旅游、自然風光類旅游、體育與健身旅游等活動.民俗類旅游主要參與的內容有各地舉辦的節慶活動,包括寧城杜鵑花節(每年5月—7月)、喀喇沁旗馬鞍山登山節(每年6月)、克什克騰旗草原文化旅游節(每年6月—9月)、草原那達慕大會、紅山植物園消夏燈會、克什克騰旗達里諾爾國家自然保護區觀鳥節等.體育與健身旅游主題項目可選擇的有中醫、蒙醫保健休閑度假游,參與各旗縣組織的各種民間體育比賽和活動.
秋季(8月—10月),旅行社的主題線路可以選擇的有民俗旅游、會展商務旅游、自然風光游等.比如,民俗游可以參與巴林石節(每年8月)、喀喇沁旗王府旅游節(每年8月)、林西野果采摘節(每年9月)、遼中京文化節(每年9月)、寧城縣黑里河漂流節(每年8月)等活動.赤峰市所處地理位置優越,與北京、天津等經濟發達城市同位于環渤海經濟圈內,與河北承德、遼寧朝陽接壤,有條件適度開發會展與商貿旅游.鄉村民俗休閑旅游項目有游覽白音烏拉游牧文化旅游區、游覽巴林左旗巴彥塔拉草原旅游區、體驗克旗溫泉小鎮、阿旗漢廷音樂小鎮、喀旗雷營子生態文化小鎮、松山區金河谷小鎮4個小鎮;觀光游覽在建的八里罕溫泉小鎮、左旗契丹風情小鎮、美林谷冰雪小鎮、龍山溫泉小鎮、阿旗新平水鎮、松山區大河西古堡小鎮等6個小鎮,感受濃郁的蒙古族風情及鄉村民俗.
冬季(11月—1月)旅行社可以推出鄉村民俗休閑旅游、冬季冰雪旅游、歷史文化旅游、工礦業、農業、影視旅游等主題線路,如,冬季冰雪旅游項目有寧城縣的紫蒙湖冬捕節、翁牛特旗紅山水庫冬捕、克什克騰旗達日罕銀冬駝文化節、克什克騰國際蒸汽機車攝影節、達里湖冬捕旅游節、美林谷冰雪節,體驗敖漢旗的“雪中溫泉”、游覽克什克騰旗黃崗梁國家森林公園、觀賞冬日阿斯哈圖石林、游覽翁牛特旗的玉龍沙湖等活動.另外,克什克騰是中國攝影家協會命名的“中國攝影家創作基地”,特別是冬季烏蘭布統的暖水、盤龍峽谷及周邊的蛤蟆壩,是攝影家的天堂.赤峰市礦產資源豐富,同時也是農業大市,非常適合挖掘工礦業旅游和農業旅游.如,2017年1月15日,首屆赤峰和潤農業嘉年華活動在元寶山鎮和潤農業拉開大幕,游園活動向游客全面開放,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參觀游覽,掀起了工礦業和農業旅游的熱潮.
2016年8月10日,赤峰市與遼西、蒙東、冀北等10個城市的旅游負責人在錦州凌海召開聯盟年會,共商旅游全域發展、區域合作、特色小鎮建設等大計.旅游聯盟的建立,有利于打破城市的界限,打破行政的限制,有利于地區間的合作,真正實現惠民的政策.今后,赤峰市可以進一步擴大合作范圍,與錫林郭勒盟及河北省結成旅游聯盟,兩個地區與赤峰市的草原及民俗風情旅游資源相似,三方通過合作可以互通有無,避免區域內同質惡性競爭,實現區域內旅游產品差異化、高端化、同盟化發展,共同打造精品草原及人文旅游線路.赤峰實現區域旅游聯盟建議具體舉措如下:
第一,合作實現區域內資源無縫對接.按照國家“無障礙旅游區”的要求,對于實行區域旅游聯盟合作的城市進行交通條件以及基礎設施的改善,如,進行區域內航空線路的建設,公路、鐵路條件的改善,實現區域內景區進入無障礙.
第二,合作推進區域內智能化建設.利用“互聯網+”信息化手段,建立信息化合作平臺、旅游門戶網站、掌上智能旅游服務平臺等智能化系統.
第二,合作推進區域內體制建立.定期舉行旅游類會議或論壇,可以由合作方輪流負責召集高端峰會,明確年內區域內合作內容及發展目標,共同商討未來發展及如何規范景區建設等相關事宜.
第三,區域內景點景區門票享受互惠政策.區域內旅游聯盟可以采用淡季免費贈票、旺季享受優惠等方式,如,辦理區域內旅游一卡通,充分享受景區門票優惠政策;定期進行一些大型的門票折扣和促銷活動,以此拉動區域內旅游業的發展.
第四,合作打造區域內特色旅游產品.赤峰可以同旅游聯盟打造草原旅游產品、歷史文化旅游產品、水域風光旅游產品、農家樂旅游產品、蒙古族民俗類旅游產品等精品.建立旅游產業園區、旅游度假區、旅游特色小鎮等形式,共同開發旅游產品更能夠爭取國家政策的傾斜和資金的支持.
全域旅游是世界旅游業發展的總體趨勢,是我國旅游業的一種新模式、新形態和新理念,赤峰市順應時代潮流發展全域全季節旅游,這是我市旅游業轉型發展的重大舉措.在發展全域全季節旅游的過程中,必然會拉動我市其他產業的發展.通過“旅游+”、“互聯網+”等模式將全市各行業都融入其中,動員全民參與的熱情,讓游客無論來自何時、到往赤峰何地,都能夠有美景欣賞、有文化感知和有視覺體驗,為游客提供全過程、全方位的旅游產品,讓游客流連忘返,從而進一步促進我市旅游業的發展.
注 釋:
①資料來源:引自赤峰市旅游政務網.
〔1〕蒙欣欣.解析全域旅游發展模式[J].旅游縱覽,2016(4).
〔2〕何建民.旅游發展的理念與模式研究:兼論全域旅游發展的理念與模式[J].旅游學刊,2016(12).
〔3〕劉學鵬,曹雅潔,孔亞麗.赤峰市旅游業發展研究[M].赤峰:內蒙古科學技術出版社,2013.
〔4〕莊洪玉.克什克騰旗低碳旅游發展模式研究[D].內蒙古財經大學,2016.
〔5〕尹立軍,亞吉.內蒙古區域旅游競爭力比較研究[J].內蒙古科技與經濟,2014(7).
〔6〕劉亞光.旅游業促進赤峰地區經濟發展問題研究[J].現代經濟信息,2017(5).
〔7〕李金早.全域旅游的價值和途徑[N].人民日報,2016-03-04.
F592
A
1673-260X(2017)10-0141-03
2017-08-08
2017年赤峰市社會科學聯合會科研課題項目《赤峰市全域全季節旅游發展對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