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雪婧
全運會上陳一樂、黎琪等新人涌現,戰勝名將奪冠;世錦賽3金1銀2銅登上獎牌榜首,范憶琳蟬聯高低杠冠軍,肖若騰、鄒敬園經受大賽考驗表現出色。在東京周期的第一年,中國體操的復蘇勢頭迅猛。
厚積才有薄發時,中國體操正逐漸擺脫里約奧運會無金的陰影,為東京奧運會打一場翻身仗積蓄力量。
全運新人涌現 梯隊建設喜人
天津全運會上陳一樂、黎琪、鄒敬園等很多新秀表現不俗,林超攀、肖若騰、劉婷婷、羅歡等中生代選手已經具備挑起大梁的能力。男子多個單項出現高難度高質量的成套動作和新穎編排,女子全能決賽爭冠組群芳爭艷零失誤。相比里約奧運周期,在動作編排符合國際潮流、成套難度和完成質量并重等方面,有了可喜的改變和向好的趨勢。
在全運會男子全能決賽上,林超攀、肖若騰的爭奪非常激烈。兩人互有所長,林超攀在雙杠、自由操拉高分數,肖若騰在鞍馬、吊環扳回一城,跳馬基本持平,最后一項單杠成為爭奪的關鍵。肖若騰在嘗試全場最高難度的直體特卡切夫轉體360度時出現掉杠,最后一個登場的林超攀發揮穩定,以總分87.367分奪冠。肖若騰這種勇于拼搏的精神是年輕選手最需要的。競爭讓林超攀、肖若騰兩位全能選手迅速成長,為世錦賽的突破打下基礎。
女子全能的爭奪結果出人意料,里約奧運周期實力就非常突出的王妍、劉婷婷、羅歡等選手表現穩定,但年僅15歲的小將陳一樂展現出不俗實力,在爭冠組選手都沒有出現失誤的情況下戰勝了幾位大姐姐,登上最高領獎臺。中生代選手劉婷婷、羅歡在上半年多站世界杯賽上發揮都不錯,如今陳一樂等選手也已展現迅猛發展勢頭,這對東京奧運周期中國女隊提升競爭力很有幫助。

男子單項方面,鄒敬園、翁浩、劉洋在雙杠、鞍馬、吊環上的奪冠含金量較高,成套難度和完成質量放到國際比賽也同樣有競爭力;黃明淇、穆濟勒在跳馬、自由操奪冠,展現出年輕選手的拼勁和潛力;老將張成龍最后一次參加全運會獲單杠冠軍,交出滿意答卷。
女子單項,范憶琳、黎琪在高低杠、平衡木上奪冠的表現非常出色,對中國隊在國際比賽上延續高低杠和平衡木的優勢是利好;王妍包攬跳馬和自由操雙冠,證明自己依然是兩個單項的國內第一人。
全運會是東京奧運周期國內體操整體水平的一次大檢閱。相比里約奧運會上中國體操表現出難度分高、完成分低,使用不符合國際潮流的編排和扣分點過多的成套,導致費力不討好,國家隊和地方隊運動員都在冬訓中針對新規則重新編排成套動作,避免了過時和容易被扣分的動作及連接。在人才厚度和儲備上,也呈現出欣欣向榮的局面。但全運會自由操、跳馬和單杠等項目上的表現比較平淡,這樣的水平和競爭力不足以在國際比賽上登上領獎臺。面對東京奧運會的形勢,必須在弱項上盡快找準瓶頸、補上短板,即便短期內難以突破,至少不能給團體和全能比賽拖后腿。
世錦賽重在練兵艱難中找回信心
作為東京奧運周期第一年的世錦賽,蒙特利爾的較量第一次使用新的評分規則,而且只是個人比拼,但各國練兵的意義依然重要。
根據規則,2018和2019年世錦賽將決定東京奧運會的參賽資格,其中2018年世錦賽團體前三名和2019年世錦賽團體前九名共12支隊伍將拿到東京奧運“門票”。東京奧運會將是4+2的模式,4個人參加團體賽,有2名運動員可以通過世界杯系列賽積分方式獲得奧運參賽資格。相比里約奧運會543和533的模式,東京奧運會要求選手更加全能,容錯率明顯降低。
里約奧運會上,中國體操隊只獲得男女團體賽兩個第三名,在個人單項上出現了較多失誤,與金牌失之交臂,成績跌到谷底。隊伍總結了里約奧運會的教訓,提出團體、全能和單項并重的新思路,以及高難度高質量的訓練指導思想。里約奧運會上,中國體操隊在比賽中完成分普遍偏低,而現在的規則是完成分決定運動員最后的名次,所以,質量成為隊伍高度重視的問題。
全運會的消耗對選手參加世錦賽造成較大影響。全運會對各省市都很重要,選手們準備時間長、比賽強度大,國家隊一線選手在全運會上的表現也都比較突出,成功率普遍較高。但兩大賽事的間隔只有三周,國家隊選手在全運會后普遍存在身體疲勞和傷病的困擾。

中國體操隊在世錦賽位列獎牌榜之首。本次世錦賽許多國家的參賽陣容并不齊整,美國名將拜爾斯還沒恢復系統訓練,日本選手內村航平在資格賽意外受傷。但肖若騰、林超攀包攬男子全能冠亞軍,范憶琳實現高低杠冠軍蟬聯,鄒敬園勝奧運冠軍拿下雙杠金牌,還是讓中國體操找回信心。
在男子全能角逐中,雖然內村航平因傷退賽,但里約奧運會亞軍烏克蘭名將維尼亞耶夫、資格賽排名第一的古巴名將拉杜爾特、俄羅斯的貝爾雅維斯基和日本新銳白井健三都對冠軍虎視眈眈。肖若騰依靠超高的動作質量笑到最后。
在資格賽單杠得分偏低的情況下,肖若騰咨詢了國際體聯技術官員黃力平,利用資格賽和決賽的間隙改變自己動作的位置、角度等微小扣分點,決賽進一步提高了動作準確性。林超攀在肩關節拉傷的情況下堅持拼到最后,在單杠上的穩定發揮給對手形成了不小的心理壓力,為中國選手包攬冠亞軍打下堅實基礎。
在世錦賽上包攬男子全能冠亞軍,改寫了中國男子體操的歷史,也增強了隊伍在東京奧運會上打翻身仗的信心,意義重大。在今年的四場男子全能比拼中,林超攀在全國錦標賽和全運會奪冠,成為國內王者。肖若騰則在亞錦賽和世錦賽稱霸,東京奧運周期兩人的競爭剛剛開始,這樣的良性競爭對于中國男隊的團體和全能都很有利。
鄒敬園的雙杠冠軍值得大書一筆。面對里約奧運會冠軍烏克蘭選手維尼亞耶夫,鄒敬園贏得很有含金量。資格賽中,維尼用了難度6.7的成套排名第一,鄒敬園用的是6.6的成套位列第二。決賽中,鄒敬園果斷提高難度,拿出6.8的成套,得到9.1的完成分,搏下這場強強對話的勝利。雙杠一直是中國隊的優勢,吸取里約奧運會的教訓,新周期中國選手回避了一些扣分因素,比如鄒敬園一個兩周掛的動作都沒有。他的雙杠不僅有最高難度,完成質量也非常出色。早在上半年的世界杯賽多哈站上,鄒敬園的雙杠就技驚四座,預賽得到了9.366的完成分、決賽達到9.100分;國內比賽中,全國錦標賽9.200分,全運會9.300分,都是高分。
范憶琳在2015年格拉斯哥世錦賽上,與科莫娃、斯皮里多諾娃、科西安同為15.366分,4人并列奪冠,當時范憶琳就贏在難度分上。按照如今同分情況下以完成分決定名次的新規則,不會再出現并列冠軍。本次世錦賽上,俄羅斯雙姝耶列米娜、伊蓮科娃分別拿到15.1和14.9分,歐錦賽冠軍比利時選手德瓦爾勒也得到15.033的高分。耶列米娜和德瓦爾勒都拿出了難度達到6.3的成套,這個難度系數與范憶琳在資格賽使用的成套相同。如果還用資格賽的成套,這塊金牌就將旁落。于是,范憶琳在決賽拿出了難度高達6.5的成套,其中包括在資格賽就以她名字命名的新動作“范憶琳下”,即后擺轉體180團身后空翻兩周下,最終以15.166的高分奪冠。在新規則中,現在6.5的成套難度相當于上個周期的7.0,而上個周期范憶琳的最高成套難度達到過7.1,可見她還有發展難度的潛力。
找準問題不足 形勢依舊嚴峻
世錦賽后,國家體操隊領隊葉振南在總結比賽時認為,成績固然可喜,但從實際表現看,除肖若騰和鄒敬園兩人比全運會好之外,其他選手的表現相比全運會是有瑕疵的,反映出連續作戰和調整能力還不夠強。

男隊雖然拿到好名次,但沒有把最好的成套拿出來。比如年輕選手翁浩在鞍馬決賽中雖然動作完成規格引起裁判重視和觀眾喝彩,但因為經驗不足,在前面做弗洛普組合時多了一個單環全旋,后面G組難度的動作只被承認為B組,難度分被降下來,很遺憾沒有登上領獎臺。吊環決賽上,劉洋在全運會之后狀態沒有完全恢復,加之對手里約奧運會冠軍希臘選手佩特羅尼亞斯、俄羅斯選手阿布利亞金都發揮出極高水平,劉洋下法沒有站穩,只獲得第三名。
女隊是被突發傷病打亂了節奏,原本要出戰全能比賽的劉婷婷、羅歡在全運會后都出現傷病,狀態不太好,臨時派出王妍去比全能,準備不足。羅歡和劉婷婷在平衡木的編排和風格上也很有特點,起評分都很高,也有很多連接的加分,但傷病影響了發揮,損失較大。全運會上大放異彩的小將陳一樂和黎琪還沒有達到參加世錦賽的年齡。
世錦賽重在鍛煉隊伍,同時觀察對手情況,掌握新周期國際體聯的打分趨勢和編排要求,向潮流靠攏。
日本隊白井健三在自由操和跳馬上拿到雙冠,自由操亮出超高難度7.2的成套,鶴立雞群,完成質量也比奧運會時好了很多。村上茉愛在女子全能資格賽上排名第一,拿到自由操單項冠軍,值得重視。美國選手摩根·霍爾德在全美比賽中只是全能第五名,卻能拿到世錦賽女子全能冠軍,可見美國女隊的人才儲備數量驚人。
平衡木項目在本次世錦賽引起各國教練的重視。葉振南透露,這次國際體聯的打分趨勢不明朗,扣分的方向性不很明確,各國教練員在訓練方向上還要不斷掌握動態,跟上形勢。打分趨勢和編排要求是訓練的指揮棒,不跟隨不順應就會吃虧。上半年中國選手在平衡木上成績比較突出,但是這次比賽因為傷病和失誤,有些連接扣分出乎意料,未來要繼續研究國際上的打分潮流。

男子單杠,張成龍和林超攀都有越杠,但是沒有飛行動作相連這種眼花繚亂的技術,已經落后。今后需要年輕選手在訓練上早入手,避免與國際水平拉開差距。在弱項自由操上,中國選手的跟頭難度與國際上也還有差距,跳馬同樣有類似情況。
國家體育總局體操運動管理中心主任繆仲一表示,中國體操隊要團結一心,奮斗拼搏,在東京奧運會上敢于亮劍。女隊的跳馬、自由操偏弱,就算好一些的高低杠、平衡木相比過去都沒有優勢,未來的訓練過程中必須改變思路、觀念和方法,迎合國際發展的趨勢。
男隊的情況略好一點,但面臨的對手更強大。東道主日本男隊目前的狀況和2008年時的中國男隊相似,實力擺在那里。中國隊今年冬訓中要難度和質量并重,在提高運動員的成套能力、比賽成功率方面都要下功夫。編排上要更符合國際潮流,在完成自己特色動作的過程中盡量提高質量,減少扣分因素,是接下來國家體操隊訓練的目標。
“我們要好好調節自己,不能被別人打亂節奏。和日本隊較勁的氛圍可能要一直持續到東京奧運會,我們要有在最強對手的地盤拿金牌的志氣。我感覺我們所有隊員都是這樣的想法”。正如林超攀表露的決心一樣,中國隊要打贏東京奧運會這場硬仗,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厚積才能薄發,“每天都要踏踏實實訓練,穩穩地向著這個目標去努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