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當代貴州全媒體記者 / 岳振
后發趕超:貴州在新時代必有新作為
文_當代貴州全媒體記者 / 岳振
新時代是歷史性新機遇,貴州在新時代必須要有新作為,要大力培育和弘揚團結奮進、拼搏創新、苦干實干、后發趕超的精神,守好發展和生態兩條底線,創新發展思路,發揮后發優勢,決戰脫貧攻堅,決勝同步小康。
黨的十九大期間,習近平總書記囑托貴州:要大力培育和弘揚團結奮進、拼搏創新、苦干實干、后發趕超的精神,守好發展和生態兩條底線,創新發展思路,發揮后發優勢,決戰脫貧攻堅,決勝同步小康,續寫新時代貴州發展新篇章,開創百姓富、生態美的多彩貴州新未來。
“新時代是歷史性新機遇,貴州在新時代必須要有新作為?!?0月18日,黨的十九大代表、省委書記孫志剛在十九大貴州省代表團討論時說,要堅決守住發展和生態兩條底線,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以新發展理念為指導,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深入實施千企引進、千企改造工程,加快產業轉型升級,加快新舊動能轉換,不斷提高發展的質量和效益。
“勇于彎道取直走新路、善于創新發展謀跨越?!辟F州以黨的十九大精神為指引,切實認識把握引領經濟新常態,保持戰略定力,突出問題導向,強化底線思維,增強預見性,掌握主動權,奮力在跨越發展、后發趕超征程中不斷取得新的成就。
底線思維是習近平總書記治國理政的一大關鍵詞。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要善于運用底線思維。2013年年初,習近平強調:“要善于運用底線思維的方法,凡事從壞處準備,努力爭取最好的結果,做到有備無患、遇事不慌,牢牢把握主動權。”此后,底線思維被運用到治國理政的各項工作中。
底線思維要求“凡事從壞處準備”,充分認識推動改革發展所面臨的具體困難和可能出現的風險,把所有發展之策建立在“可以把握主動權”的基礎之上,以“努力爭取最好的結果”。
從“壞處”而言,貴州面臨的具體省情是:貧困面大、貧困人口多、貧困程度深,越往后脫貧難度越大,決勝脫貧攻堅任務還十分艱巨;經濟總量小、人均水平低,工業化、城鎮化相對滯后,同步全面小康任務還十分艱巨;生態環境比較脆弱,環境保護壓力加大,綠色發展任務還十分艱巨……
面對這些具體困難,要實現跨越發展,就必須守住經濟增長、人民收入、貧困人口脫貧、社會安全四條發展底線。
從經濟增長來看,在較長一段時期內,貴州的底線是“保持10%以上的增速”,這條速度底線,是讓經濟實力強起來的“生命線”。發展的根本目的是為人民謀福利,而百姓收入的持續增長是衡量福利厚薄的直接標準,因此必須守住收入底線,讓百姓腰包鼓起來。擺脫貧困是當前貴州的頭等大事,脫貧攻堅是統攬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的重大戰略,守住脫貧底線是關鍵之舉。營造和諧穩定的社會環境,守住安全底線,才能切實增強百姓幸福感、獲得感。
嚴守生態底線的任務,是要保持山青、天藍、水清、地潔,讓生態環境朝著符合其自身規律的方向演進。貴州構建起行之有效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在提高森林覆蓋率、保持優良空氣質量指數、深入實施“河長制”、垃圾處理以及生態補償等方面善作善成,在走向生態文明新時代的進程中,環境質量持續向好,生態文明試驗區建設不斷取得重大進展。
2015年在貴州考察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正確處理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的關系,在生態文明建設體制機制改革方面先行先試,把提出的行動計劃扎扎實實落實到行動上,實現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協同推進?!?這是對貴州的要求,也是對全國的寄望。
黨的十八大以來,貴州實現經濟增速連續五年位居全國前列、在西部地區趕超進位的歷史性跨越,成為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孫志剛說,唯有牢牢守住發展底線,才能建設更美的生態,更富裕的生活;唯有牢牢守住生態底線,才能守住發展根基,擁有未來。
“百姓富則貴州富,生態美則貴州美?!眹朗匕l展和生態兩條底線,是貴州正確運用底線思維處理經濟增長與環境保護關系的根本之舉。貴州決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決不走“守著綠水青山苦熬”的窮路,決不走“以犧牲生態環境為代價換取一時一地經濟增長”的歪路,堅定不移走百姓富、生態美兩者有機統一的新路。
貴州省第十二次黨代會提出深入實施大扶貧、大數據、大生態三大戰略行動,為嚴守發展和生態兩條底線構建了戰略支撐。三大戰略行動,是貴州“創新發展思路,發揮后發優勢”的生動實踐,深刻融入了符合貴州實際的底線思維,在小康建設、產業培育、綠色發展等領域為彎道取直、換道超車指明了努力方向。
打贏脫貧攻堅戰,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底線任務。作為嚴守“貧困人口脫貧”這條發展底線的重要舉措,大扶貧戰略行動的核心,是構建起產業發展、基礎設施建設、易地搬遷扶貧、教育扶貧等為重點的大扶貧格局。脫貧攻堅之所以難,就在于需要處理好人的思想認識、生存理念、發展手段以及政策舉措等各方面的復雜關系,開拓長期穩定可持續的脫貧道路,貴州一直在為此不懈奮斗。
底線思維也是一種危機思維,“沒有脫貧,就沒有小康”,所以脫貧底線必須守住。黨的十八大以來,貴州每年平均脫貧150萬人,大扶貧取得大成就,為嚴守發展底線夯筑起堅實保障。
大數據是環境友好型產業,既能為貴州帶來最具時代氣息的前沿科技力量,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也能在不傷害自然生態的前提下,為人們帶來生產生活方式的巨大變革。貴州正在推進大數據與傳統產業融合發展,“互聯網+”成為普遍的生產生活模式,數字產業吸引力持續增強,數字經濟突飛猛進。有大數據動力推進的貴州經濟社會發展,速度與質量都積極向好。
目前,貴州數據服務、智能制造、電子商務已深入百姓生活,相關產業發展迅速。根據規劃,到2020年,貴州數字經濟增加值要占到GDP的30%。
大生態戰略行動的著力點,應該是自然生態修復與保護的環保行動,以及“生態產業化、產業生態化”的經濟價值發掘。社會各界的環保行動越來越自覺,環境保護理念已深入人心;貴州正在大力推進綠色經濟項目,致力于發展生態利用型、循環高效型、低碳清潔型、環境治理型產業,注重旅游產業、農業轉型升級,持續推動旅游業和綠色農產品“井噴式”增長。
在大生態戰略行動中,貴州把“綠色+”融入經濟社會發展各方面,發展綠色經濟、打造綠色家園、構建綠色制度、筑牢綠色屏障、培育綠色文化,讓綠色紅利惠及人民。
改革推動、開放帶動、創新驅動、產業拉動。貴州嚴守底線走新路,增強動力謀發展,用改革統領和推動各項工作,在改中求變、在變中求新,推進更深層次更高水平對內對外開放,用開放倒逼體制改革、用開放增強發展活力,切實把發展基點放在創新上,靠創新引領跨越、靠創新贏得未來,堅持產業興省、實業富民,以實體經濟促進富民強省。
秉持底線思維,推動跨越發展,后發趕超,全省干部群眾正朝著百姓富、生態美的多彩貴州新未來奮勇前進。

百姓富則貴州富,生態美則貴州美,貴州在發展過程中守住了發展和生態兩條底線。圖為開陽縣生態高效農業示范園區。(貴州圖片庫供圖)
(責任編輯 / 蒙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