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_當代貴州全媒體記者 / 楊剛
黨群連心添“磁力”
文/圖_當代貴州全媒體記者 / 楊剛
一個支部就是一塊“磁鐵”。
今年4月,黔南州龍里縣在全縣458個黨支部10241名黨員(含預備黨員275名)中創新開展組織生活“磁鐵行動”,推進“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常態化、制度化,使黨群連心、爭創先鋒,基層風貌煥然一新。
“磁鐵”,顧名思義,能夠產生“磁場”,具有吸引鐵磁性物質的“磁力”。龍里縣委組織部副部長、縣委黨建辦主任胡偉誼告訴記者,“開展‘磁鐵行動’,就是要規范和創新基層黨組織生活,把‘三會一課’開成‘議事會’、村級重大事務‘質詢會’‘憶苦思甜’精氣神提振會,增強支部的‘吸附力’和‘向心力’,提升黨組織公信力。”
“我就是先鋒!”是龍里縣冠山街道五新村“磁鐵行動”的口號。圍繞“磁鐵行動”,五新村修建了“磁鐵廣場”和“磁鐵長廊”,與村民文化活動中心一體建設,成為龍里縣重要的學習教育陣地和政治活動中心。并在廣場一角樹立一塊形似黨徽的大石,取名“磁鐵石”。
深秋時節,行走在五新村“磁鐵廣場”,濃厚的“磁性文化”撲面而來。廣場建好后,周邊不少黨支部紛紛慕名而來,面對“磁鐵石”重溫入黨誓詞成為這些支部開展黨組織生活的一項重要內容。
為調動全村黨員參與,踐行在“做”中“學”,五新村發動全村除老弱病殘及外出務工黨員以外共79名黨員開展“黨員聯戶”,根據居住相近、便于服務的原則,每名黨員聯系6至8戶群眾,并兼任黨的政策宣傳員、民生服務員、矛盾調解員等。
“79名黨員聯系全村群眾518戶,實現‘全員覆蓋’。”五新村黨委副書記余紅霞說。
和“黨員聯戶”有異曲同工之妙的是龍里縣谷腳鎮觀音村開展的“連心黨員”。觀音村以村黨組織書記“連心”4位支委成員,4位支委成員各自“連心”3名年輕黨員,再由每1名年輕黨員各自“連心”1名年老體弱、生活困難黨員。
觀音村文書潘發祥是73歲老黨員吳玉發的“連心黨員”,黨支部召開黨員大會或者黨小組會時,潘發祥則負責接送,老人若不方便時,潘發祥便會主動上門幫忙照理家務,傳達相關會議精神,讓老黨員在家中也能過上豐富的組織生活。
不僅如此,觀音村黨支部在開展“三會一課”時,還邀請全村老黨員組成“專家團”,針對村級重大事務以及村集體經濟發展規劃,征求老黨員的意見,聽取老黨員的建議。
創新和豐富“三會一課”形式,避免傳統的“一坐,一念,一散。”黨員作風也發生大轉變,由之前的“要我參加”變為“我要參加”。
作為黔南州試點,“磁鐵行動”在龍里縣各基層黨組織中引起強烈反響,目前正在全州普遍推開。圍繞基層黨組織黨員大會正常開展、支部黨課正常上、主題黨日正常辦、黨員表現正常評、流動黨員正常聯“五個正常”目標,“磁鐵行動”正成為嚴格落實“三會一課”制度的“黔南樣板”。

為強化“兩學一做”學習教育,觀音村為全村29名黨員分別設立了學習書柜,訂閱相關黨政報刊讀物。圖為觀音村黨員學習書柜。
(責任編輯 / 李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