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當代貴州全媒體記者 / 袁紹陽 劉銳 見習記者 何廣
情理法兼顧 促進社會和諧
—— 三都水族自治縣人民法院深化家事審判改革觀察
文_當代貴州全媒體記者 / 袁紹陽 劉銳 見習記者 何廣
三都法院將“法”與“情”有效契合,走出了一條“機制創新、多元聯動、制止家暴、便民利民”的家事審判改革之路,構建起家事審判新模式。
“離婚不是解決問題的唯一辦法”“離婚能讓你們過得更好嗎”……
9月20日,在三都法院家事少年審判庭,一張茶幾、幾套沙發,法官居中,兩邊的席簽不再是“原告”和“被告”,而是“妻子”和“丈夫”,“父母”和“子女”,法官正在用親切的語氣為一對想要離婚的年輕夫婦進行調解。
這是三都法院自2016年6月1日正式開展家事審判改革以來開庭審理的第625起案件,在家事審判改革中,三都法院從隊伍建設、組織保障、審判方式、工作機制、注重家庭家教家風五個方面進行創新,把調解貫穿始終,將“法”與“情”有效契合,走出了一條“機制創新、多元聯動、制止家暴、便民利民”的家事審判改革之路,構建起家事審判新模式。
2016年5月11日,最高人民法院在全國范圍內選擇100家左右中基層人民法院,開展為期兩年的家事審判方式和工作機制改革試點工作。在最高法院確定的開展家事審判改革試點法院名單中,貴州省共有四家,三都自治縣人民法院是其中之一,也是黔南自治州唯一的一家。
同年5月26日,三都水族自治縣召開縣委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專題會議,將家事審判改革工作列為“2016年十項重點改革任務”之一,成立了由縣委常委、政法委書記何信任組長,相關部門為成員的三都自治縣家事審判改革試點工作領導小組。
家事審判改革怎么“改”?
三都法院副院長包漢瓊說:“我們首先明確受案范圍,設置專門的家事審判法庭,突出‘家’的特點,其次在審判模式上,營造‘家’的氛圍,最后在審理方式上以和為主,促進‘家’的和諧。”
在家事審判改革中,三都法院明確了受案范圍為婚姻案件及其附帶案件;撫養、扶養及贍養糾紛案件;親子關系案件;收養糾紛案件,同居關系糾紛案件;繼承、析產糾紛案件;涉及未成年人權益案件。在上級法院的指導下,結合本縣審判實踐,借鑒其他法院經驗,研究編制了《三都法院家事審判辦案手冊》,實行了一系列與普通民事案件不同的特殊制度規定,對家事審判改革試點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出臺了新措施、健全了新保障。
專業化審判是家事審判改革的核心內容之一。三都法院從全院審判人員中選調審判經驗豐富、了解民風民俗、能熟練運用“雙語”審理的3名優秀法官、4名書記員組成家事審判團隊,還成立了家事調解委員會,聘請3名心理疏導員、18名家事特邀調解員、24名家事調查員。
掛牌成立“家事少年審判法庭”和大河、普安、九阡、周覃、中和、都江六個“家事少年巡回審判點”,全縣家事案件由家事審判團隊集中審理,家事審判法官不再審理其他案件,從而不斷提高家事案件專業化審理水平。
對于案件的審理,三都法院始終將“調解”貫穿整個家事審判的全過程。實行調解前置制度,由家事調解員進行訴前調解,經過訴前調解未果的案件,再立案移送家事法庭進行審判;判決生效后,建立案件回訪制度,對已經生效的案件進行案后跟蹤回訪及幫扶,檢驗審判成效。
2017年3月至9月15日,該院訴前調解室共進行訴前調解案件117件,成功調解75件,調解成功率為64%,訴前調解案件數占總受理案件數360件的32.5%,訴前調解成功案件數占結案數229件的24.3%。成功分流了近20.83%的案件未進入訴訟程序。
“家事審判改革需要各職能部門以及社會力量的共同支持和參與。”三都法院家事審判團隊負責人王穎說,一個完整的家事審判必須要延伸司法服務。
三都水族自治縣在全縣范圍內構建起“縱向三層、橫向三體”的組織網絡。除了縣委成立的家事審判改革領導小組以外,三都法院還成立家事審判改革試點工作領導小組,設立家事審判團隊,形成縣、院、團縱向三層的組織網絡;組建法官隊伍、專業咨詢輔助隊伍和家事調解員、家事調查員隊伍,三支隊伍橫向合力,保障家事審判改革順利進行。
縣委辦、縣政府辦印發《三都水族自治縣家事糾紛綜合解決機制實施方案》,明確將家事糾紛解決工作納入社會管理綜合治理領導和部門責任制,嚴格考核責任,促進人民調解、行政調解、司法調解的高效聯動;
三都法院與司法局、婦聯組織建立婚姻家庭聯合長效機制,共同制定了《家事糾紛聯合調解制度》,預防和化解婚姻家庭糾紛;
與婦聯、社區組織、教育部門等合作,建立心理疏導、訴后跟蹤回訪及幫扶機制;
與司法局建立聯合培訓機制,對家事調解員、人民調解員、家事調查員進行業務培訓;
聯合民政局、婦聯、司法局建立矛盾聯調機制,在民政局婚姻登記處成立了婚姻矛盾糾紛調處工作室,加強對婚姻糾紛的調處;
與民政局建立司法確認機制,對經婚姻矛盾糾紛調處室調解后達成的涉及財產分割、子女撫養等內容的離婚協議,當事人可請求法院確認效力,維護離婚協議效力。
目前,三都法院通過與相關部門聯合設立反家暴臨時庇護所,在政務中心婚姻登記處設立婚姻矛盾糾紛調處室,在法院訴訟服務中心設立訴前調解室、法律服務工作室、法律援助中心工作站,加強與聯動單位的溝通協調,聯合出臺聯動機制文件,定期不定期召集聯動協調會議,形成了法院、行政機關、社會組織相結合的較穩定的多元力量主體聯動格局。

三都法院建成以家庭客廳文化為主題、以溫馨柔和為理念的客廳式家事審判庭。(當代貴州全媒體記者 何廣/攝)
在三都法院家事少年審判庭內,暖色調的裝修風格,柔軟舒適的沙發,墻上掛著 “家和萬事興,人和百業旺”的對聯,到處散發著“家”的味道。
一年多來,三都法院已建成以家庭客廳文化為主題、以溫馨柔和為理念的客廳式家事少年審判庭,并設立家事調解室、探視室、心理咨詢室、親情互動室、當事人休息室等配套設施,打造“一庭五室”溫馨平臺,促進家事糾紛案結、事了、人和。不但如此,還在三都駐常州黨員服務中心設立“家事矛盾糾紛調解工作室”,為遠在常州務工的三都農民工提供司法服務。
此外,針對離婚案件,根據案件情況,并經當事人同意,設置“冷靜期”;在審理中,落實婚姻財產申報、家事調查員調查、離婚生效證明、家事回訪四項制度;貫徹調解優先,不公開審理,當事人親自到庭,未成年人利益最大化,法官依職權干預“五大”原則,最大程度的為當事人考慮,彰顯人文關懷。
嚴格執行“人身安全保護令”制度,貫徹落實《反家庭暴力法》。《反家庭暴力法》頒布實施后,三都縣委辦、政府辦印發了《反家庭暴力工作協作聯動機制實施方案》,明確法院、公安、司法、婦聯等各部門在反家暴案件中的職責。縣法院與公安、婦聯聯合出臺《“家庭暴力”案件證據固定制度》《人身安全保護實施細則(試行)》,為預防和制止家庭暴力提供了制度支撐。
推進家事審判改革至今,三都法院摸索出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可學習可借鑒的方法和經驗。截至目前共受理家事案件685件,審結634件,結案率92.55%;受理離婚案件549件,調解(和好、離婚)246件,撤訴101件,婚姻案件調撤率達63.2%,有效維護了家庭和諧、社會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