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沁喬
(無錫太湖學院商學院,江蘇無錫 214064)
·休閑農業·
新農村建設視角下的鄉村旅游發展因素及其評價*
許沁喬
(無錫太湖學院商學院,江蘇無錫 214064)
目的改革開放以來,鄉村旅游業迅速發展,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提出大力鄉村旅游,但發展結構單一、建筑資金不足、資源浪費等許多問題對新農村建設發展鄉村旅游造成了一定程度的阻礙,因此在此背景下對其因素分析勢在必行。方法通過查閱文獻及對專家問卷調查等方法,對鄉村旅游發展中存在的一些問題進行分析研究。應用物元模型多層次地分析鄉村旅游現狀,通過對指標體系的評價探討鄉村旅游業存在的問題及需要改善的方面。結果當前鄉村旅游發展等級為3級,發展趨勢一般,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間。且資源、環境及開發3個指標中自然資源在鄉村旅游發展中起著重要作用,發展旅游的同時環境保護也是不可忽略的重要組成部分。結論文章基于物元模型及評價體系清楚地分析了當前鄉村旅游發展的因素主要是鄉村自然資源,全面提升我國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必須加快鄉村旅游發展的步伐。
新農村建設 鄉村旅游 物元模型 評價體系 發展現狀
鄉村旅游發展是新農村建設的必然趨勢,發展鄉村旅游業能夠改善和提高非農產業的比例,改善農村單一的經濟收入來源,提高人民生活質量,有助于緩解城鄉發展不均衡的形勢,有助于改善農村地區經濟發展落后的狀況。同時,外來資金的引進對于農村發展給予了資金支持,通過鄉村旅游給農民帶來的經濟效益遠遠超過農產品帶來的效益[1-3]。新農村建設,是指在當代新環境下,對農村進行各個方面的建設來改變農村面貌,提高農民生活水平[4]。新農村建設的號召為鄉村旅游業發展提供了廣大的平臺。大力發展鄉村旅游,對于解決“三農”問題,促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具有重要作用,同時現代農業的發展的方向之一包括鄉村旅游。因此,發展鄉村旅游業是實現21世紀農村偉大目標的有效手段,也是改善農民生活質量的有力手段[5]。在我國,鄉村旅游已成為研究者關注的熱點。2000年前后,在國際鄉村旅游實踐和理論的大背景下,鄉村旅游活動頻繁出現,“綠色莊園”“都市農莊”“農家樂”“美麗鄉村”等鄉村旅游形式逐步從東部沿海向西部內陸省市滲透發展[6]。
由于我國鄉村旅游業正處于萌芽階段,還不夠成熟,故現階段仍然存在著很多的問題。如何找到現階段影響鄉村旅游發展的因素、解決現階段鄉村旅游業中存在的問題顯得尤為重要[7]。近年來,劉戰慧[8]將韶關市作為一個研究點,從體驗式開發、增值價值鏈、催生新業態等方面歸納鄉村旅游發展及轉型升級的新路徑。高靜等[9]提出研究鄉村旅游開發與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對接與互動,有助于推動鄉村旅游開發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跨越式發展。陳海斌[10]結合國內外鄉村旅游發展的概括分析我國鄉村旅游產業存在的問題及提出相應對策。總結前人的研究結果,有關影響鄉村旅游發展主要因素的研究較少。鑒于此,文章基于現階段鄉村旅游發展的情況以及存在的問題,應用物元模型對鄉村旅游現狀進行分析研究,找到影響鄉村旅游業發展的主要因素及解決方案,為以后鄉村旅游業快速、健康的發展提供戰略性的依據和方向。
目前,我國鄉村旅游業處于發展階段,作為一個新的發展體,充滿了競爭力和挑戰性。在新農村建設的大旗下,政府部門對鄉村旅游越來越重視,使得鄉村旅游業迅速發展,全國地方形成了有地方特色的鄉村旅游文化。但是,我國鄉村旅游業相對于其他發達國家而言,發展水平不高,故一些相關問題仍亟待解決[11]。
首先,我國鄉村旅游處于初級發展階段,由政府引導,經營模式較分散,經營主體單一,大多以投資商投資,農民參與等方式進行開發,結構較為單一。其次,發展地區多是農村地區發展相對落后,故旅游設施及旅游地建設落后,旅游景點分散,沒有專業人員管理規劃,故帶來了一些負面影響,如環境問題,且國家尚未出臺有關鄉村旅游業方面的條文法例,大部分地區的旅游都是自發組織、無人管理、自愿參加,沒有組織性、紀律性,出現問題無法解決。最后,大部分鄉村旅游仍以農家樂形式為主,缺乏創新性,多樣性。沒有自己的地區特色,無法滿足人們對特色文化與多樣化旅游的追求。
影響鄉村旅游發展的因素較多,且各影響因素存在一定的關聯性[12],該文中采用物元模型來對鄉村旅游發展現狀做出一定的分析研究,確定鄉村旅游發展的最佳發展條件以及發展方式。物元模型是將復雜抽象的研究事物轉化為多個層次指標的容易理解的問題,最終以數值表形式呈現評價結果。物元模型主要的特點就是將存在一定關聯的事物進行指標分級化,也即隸屬程度的劃分,此模型可以將影響鄉村旅游發展的因素最大隸屬度的劃分開來,得到各級指標。物元模型的具體步驟如下。
(1)確定經典域與節域
鄉村旅游發展分為五個層次:很高、較高、一般、較低、很低,分別對應為5級、4級、3級、2級、1級。在鄉村旅游質量指標下,各個等級經典域記為Y0i,節域記為Yp1,則
重復上述過程,可以得到其他兩個指標各個等級下的經典域和節域。
(2)確定評價指標Zi與Qi的權重,其中,Zi表示各準則層、Qi表示各指標層
(3)確定待評物元
邀請專家按照上述指標體系對鄉村旅游現狀進行評級,取所有專家的平均值作為該指標的量值,記為qi。根據上述構建的指標體系,設待評對象為Pk(k=0、1、2、3),結果記為物元Rk(k=0、1、2、3),稱為待評物元。則
其中,R1、R2、R3、R0分別表示對鄉村旅游資源質量、環境保護、鄉村旅游開發、鄉村旅游發展的評價物元。
(4)確定待評物元各指標關于各等級j的關聯度,當ρ(qi,Ypj)-ρ(qi,qoj)≠0 時,則
(5)計算待評事物關于各等級j的關聯度
(6)等級評定
Kj0(p)是(5)中所有Kj(p)的最大值,則判定屬于等級j0(最大值原則)。
3.1 多層次評估指標體系的構建及指標權重的確定
評價指標的建立對于鄉村旅游現狀的研究非常重要,因此,該文基于系統性、科學性、可測行、簡潔性的原則,通過閱讀大量相關文獻,借鑒國內、外專家對鄉村旅游現狀研究的原理和方法,根據物元模型的因素分析結果構建了多層指標體系,如表1所示。根據指標體系,設計關于指標之間重要性的問卷調查,發放給專家學者并回收,進行一致性檢驗,留下符合要求的、有效的調查問卷,對調查結果應用Excel軟件進行數學處理。其中各個指標的確定是由物元模型中的因素分析結果所得。
根據專家評判結果,得到評判矩陣,應用Excel計算出評判矩陣的最大特征根和特征向量,結果如下所示:
表1 鄉村旅游多層次評估指標體系
目標層M準則層Z指標層Q鄉村旅游發展M鄉村旅游資源質量Z1人文資源質量Q1自然資源質量Q2組合資源質量Q3鄉村旅游環境保護狀況Z2空氣質量Q4水質量Q5環境質量Q6鄉村旅游開發狀況Z3服務設施Q7經營模式Q8社會條件Q9產品創新Q10
3.2 評價模型結果與分析
重復上述過程,即可得到Q1、Q2…Q10關于Z1、Z2、Z3的最大特征值和特征向量。結果見表2。
表2 層次單排序權重值
Z單排序權重Z1單排序權重Z2單排序權重Z3單排序權重Z104361Q102800Q404685Q703342Z202057Q203300Q503305Q803028Z303582Q303900Q602010Q901048Q1002582
計算指標層相對于目標層的總排序,結果見表3,對排序結果進行一致性檢驗,代入公式得CR=0.033<0.10。
表3 層次總排序權重分配
目標層M準則層Z指標層Q總排序權重鄉村旅游發展M鄉村旅游資源質量Z1:04361人文資源質量Q1:0280001221自然資源質量Q2:0330001439組合資源質量Q3:0390001701鄉村旅游環境保護狀況Z2:02057空氣質量Q4:0468500964水質量Q5:0330500680環境質量Q6:0201000413鄉村旅游開發狀況Z3:03582服務設施Q7:0334201197經營模式Q8:0302801085社會條件Q9:0104800375產品創新Q10:0258200925
將得到的實際數據及權重值代入公式可以得到評價物元為:
應用SPSS軟件處理上述評價物元,即可得到當前鄉村旅游總體評價值為1.472,發展等級為3級,說明當前鄉村旅游發展趨勢一般,有待于提高。3個指標(資源、環境、開發)關于各等級關聯度分別為1.518、-0.007、1.472。可見鄉村旅游資源對于鄉村旅游業發展起主要作用,但是我們不能為了發展建設而忽略環境的保護。
3.3 發展建議
(1)統籌發展,合理規劃
充分發揮自然資源的優勢,開拓其他形式資源。例如根據每個地區的特點開展有特色的鄉村旅游業,突出品牌效應,利用區域性特點開發鄉村旅游是實現新農村建設與鄉村旅游發展的最佳途徑。沿海地區發揮大海的優勢,進行捕撈和坐船觀光; 多山地區可以進行山坡種植和采摘,圈山地為采摘園; 除了景觀還要加入當地的文化元素,這也是新農村建設的必然趨勢。
(2)完善鄉村旅游管理體制
為使鄉村旅游業高質量、全方面發展,必須有相應的管理機制,這樣既能保證農民的利益又是響應新農村建設的手段。充分利用網絡時代的優越性,將電子商務與鄉村旅游相結合,安裝無線寬帶網絡、使旅游者更好地享受現代鄉村旅游發展。讓更多人發現、了解鄉村旅游及當地特色。
綜上所述,該文通過物元模型體現了鄉村旅游發展方向和最佳發展條件,表明物元模型的可靠性。同時鄉村旅游綜合評價體系在考慮鄉村旅游資源質量、環境保護及開發狀況3個指標的情況下,提出發展鄉村旅游業要注重鄉村旅游資源的開發,同時也要保護環境。但該文在指標選取上有一定的主觀性和限制,因此,在日后的研究中應多選取更多的評價指標對鄉村旅游體系進行進一步的調整完善。
[1] 陳渝龍. 重慶市農業生態與經濟發展協調研究.重慶:重慶師范大學, 2012
[2] 張紹建. 淺析新農村建設背景下鄉村旅游發展現狀.中國農業資源與區劃, 2012, 33(4): 1~4
[3] 龔有坤, 范水生.基于SWOT模型的鄉村旅游發展探討.福州:福建農林大學, 2008
[4] 劉戰慧. 韶關市鄉村旅游產業轉型升級的路徑與對策.廣東農業科學, 2012,39(3): 179~181
[5] 周繼霞,彭麗. 新農村建設視角下的鄉村旅游發展對策與模式研究.農業經濟與科技, 2013, 24(9): 110~112
[6] 劉龍龍. 新農村建設背景下的商洛市鄉村旅游發展現狀分析.遼寧農業科學, 2015, (2): 40~43
[7] 徐子琳, 馮年華,湯澍.新常態下鄉村旅游發展評價的物元模型構建及實證研究.生態經濟, 2015,31(11):123~127
[8] 是麗娜. 新農村建設與鄉村生態旅游互動發展模式構建.生態經濟, 2013, (11): 106~109,144
[9] 高靜, 童索凡.鄉村旅游開發與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對接與互動研究.開發研究, 2014,(5): 128~131
[10]陳海彬. 新農村建設背景下鄉村旅游產業發展問題及對策建議.中國農業資源與區劃, 2016,37(12): 220~225
[11]牛亞菲. 旅游業可持續發展的指標體系研究.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 2002, 12(6): 42~46
[12]張思麗. 新農村建設視角下鄉村旅游發展現狀分析.中國農業資源與區劃, 2010, 31(4): 1~4
RURALTOURISMDEVELOPMENTUNDERTHEPERSPECTIVEOFTHENEWRURALCONSTRUCTION*
XuQinqiao
(Business School, Taihu University of Wuxi, Wuxi, Jiangsu 214064,China)
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 the rural tourism develops quickly. However, these problems, such as a single structure, insufficient construction funds, and resources waste, hinder the rural tourism development. This paper analyzed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tourism using the methods of literature and expert questionnaire, pointed out some problems in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tourism, and discussed the improvement ways applying multilevel matter-element model.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natural resources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tourism. It was important to protect the environment while developing the tourism. Finally, it put forward some feasible suggestions to ensure the healthy and rapid development of rural tourism, speed up the rural tourism development, and improve the level of the socialist new rural construction in China.
new rural construction; rural tourism; matter-element model; evaluation system; developmental situation
F590.75
A
1005-9121[2017]07221-05
10.7621/cjarrp.1005-9121.20170735
2016-07-02
許沁喬(1982—),女,江蘇無錫人,本科、講師。研究方向:旅行社管理、旅游規劃。Email: 361383238@qq.com
*
2016年江蘇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指導項目“江蘇省鄉村旅游的市場營銷策略研究”(2016SJD630151)